肖敏
(梧州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校企合作模式下翻译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肖敏
(梧州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高校翻译专业教学为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翻译专业教学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适合地方发展的教学模式,其中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对于翻译专业教学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校企合作;翻译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近年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总量持续增长,与全球2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合作伙伴关系。因此,市场对外语翻译人员的需求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但是同时却面临着翻译人员市场供给严重不足的现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当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构建校企合作模式,打造翻译专业创新实践教学平台,为高等院校翻译专业教学体系的完善提供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实践教学是提高翻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关键,是实现翻译专业学生与企业需求之间就业对接的重要保障。校企合作模式的兴起为实践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平台和基础,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在校企合作模式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校企合作形式化现象严重
对于高校翻译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同等重要,都是提高专业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校企合作模式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很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流于形式,由于缺少相关的资金支持,翻译专业实训实验室的建设得不到重视,不能有效发挥提高翻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在校企合作模式中一般都只注重企业短期的利益,因此也缺乏相关合作的动力支撑,在合作建设翻译专业校外实践实训教学基地过程中,也存在缺乏具体的措施和制度问题。
(二)“双师型”师资力量缺乏
相关调研发现,高校翻译专业师资队伍中一般都是从事理论研究者居多,理论研究虽然是我们进行翻译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实践教学也同样不能忽视。特别是在当前高校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校企合作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切实需要一批“双师型”的师资力量来担任教学的主力军,这是校企合作模式下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提高翻译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但是从目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状况来看,“双师型”的师资力量严重缺乏,这也是阻碍校企合作模式实践教学取得理想效果的一个因素。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脱节
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为了弥补高校自身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对于翻译专业学生来说,就是要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翻译实践技巧和实践能力。但是,目前很多地方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还存在着实践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脱节的情况。就翻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来看,校内实践教学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学习效果不明显;此外,共建实践教学合作基地的企业缺乏相应准备,没有构建完善的实践“教与学”的规范制度和约束机制,实践教学效果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一)创造良好的实训环境
高校和企业是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两个重要主体,在构建翻译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提升高校和企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自我责任意识,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奠定必要的思想基础。具体来说,高校首先应当认真研究地方政府对翻译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在资金、人才和技术上的支持;其次,高校在学科建设中应对翻译专业校内实训实验基地的建设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从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实践教学机制等方面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使校内实训实验基地在实践教学环节真正发挥作用。此外,就企业而言,应当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观念。现代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人才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地方经济社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必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因此,企业应从发展大局着手,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适应性平台,构建科学的校企合作模式,积极协同创新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构建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一种面向市场的人才培养方式,这种培养方式将理论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根据不同的需求来设置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即建立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下,根据翻译专业具体的专业特点,应当建立一个包含基地培养模式、双向性培养模式和订单式培养模式等多元化的系统性培养模式。基地培养模式,主要是指通过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来,由此提高学生在翻译经验和翻译技巧方面的能力,这种合作模式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双向性培养模式,主要是指企业和高校达成关于科研教学合作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指派相关工作人员到高校中担任相关的翻译实践培训老师,高校中的教师也可以到企业中学习相关实务操作的工作经验,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整合了双方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对于翻译专业学生而言,能够获得最贴近实际工作的翻译技巧方面的传授机会。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主要是指企业与高校、以及有意向学生之间签订具体的专业人才培养合同,以及就业协议等法律文书,让高校代为培养相关企业所需的翻译人才,通过高校系统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使企业所需的特定专业人才的翻译水平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根据协议规定,这类人才毕业之后必须按照所签协议在特定的企业就业。
(三)建立健全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建立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首要任务是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校企合作模式中,对于翻译专业实践教学而言,翻译专业“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培养,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鼓励高校翻译专业的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去,了解企业相关的需求和发展动态,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师的翻译实践操作能力,又可以提高其自身的教学技能,为构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力量打下基础。二是,鼓励企业相关的翻译人员到高校进行兼职交流,参与到高校具体的翻译实践教学中来,由于这些企业翻译人员来源于实践第一线,具有更多的实践层面的话语权,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企业在具体实务操作上相关的工作流程,从而尽快的完成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身份转变;三是,高校教师和企业员工之间进行科研合作与技能交流,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提高双方在教学和工作方面的能力。
其次,建立翻译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其中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建立校内“仿真型”实验实训基地。“仿真型”实验实训基地,就是要求在校内建立模拟企业相关翻译工作的真实情境,学生在“仿真型”的实验实训基地中身临其境地扮演各个实务工作岗位角色,通过具体工作流程能够真实地感受到相关的职业氛围,从而使学生能够运用自身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翻译实践,并在具体实务操作中发现自己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实战技能。
再次,健全翻译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必须要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具体环节包括健全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完善企业导师教学机制与学生实习实训考评机制等方面。此外,高校应对实习企业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与企业签订正式的科研教学合作协议或者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培养合同;在学生进入企业的实训期间,还必须由企业制定相关的实践学习计划,形成高校和企业共同教学和管理的长期工作机制,从制度上保障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稳定性。
(四)构建四层递进的翻译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我国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与翻译专业的具体特点,翻译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从四个递进层面来具体进行,这四个层面分别是理论学习、校内实训、企业实训、综合实践。翻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是基础,是构建翻译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那么其他的三个层面的建设将会是“空中楼阁”。校内实训是指结合学校建设的实验实训基地或者实验室,对翻译专业的学生进行“仿真”训练,让学生加深对理论基础的理解,同时又掌握必要的翻译实务技巧与技能。企业实训是指让学生具体参与到企业的工作岗位之中,交给学生真实的翻译项目,让学生体验到相应的职业氛围和职业环境,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是指,学生运用自身所学的翻译基本理论,以及在校内实训和企业实训中所得到的工作经验,承担综合性的翻译项目,完成必要的专业考核目标。通过设置四层递进的翻译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能够让翻译专业的学生综合地掌握相关翻译知识和翻译技巧,提高自身的翻译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五)实行“多位一体”的翻译专业创新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翻译专业创新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最终的落脚点,就是实践教学的质量指标。我们认为,建设“多位一体”的翻译专业创新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对翻译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价。这里的“多位一体”,主要是从评价主体上来说的,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这五个层面,具体地进行翻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建设。其中,学生评价是关键,是了解实践教学指标是否符合学生需求的一个重要的评价因素;教师评价、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是相关实践教学指标实现的基础,是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指标项目,对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质量评价的具体内容;社会评价是参考,是整个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补充部分。
随着我国国际交流和对外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但是从每年的就业市场信息反馈来看,却存在着对口翻译人才市场供给不足的情况。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探讨校企合作模式下如何构建高校翻译专业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在分析当前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翻译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特点,从构建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构建四层递进的教学体系和实行 “多位一体”的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构建翻译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实施路径。
[1]周瑜,田会峰.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4,(1):53-54.
[2]黎云莺.校企合作共建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2-64.
[3]黄东,陆安山,黎永壹.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钦州学院学报,2015,(11):59-62.
梧州学院2014年科研项目(2014C021);梧州学院2013年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Wyjg2013A005)
肖敏(1977-),女,湖南邵阳人,硕士,梧州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