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开放度对中国城镇化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

2017-03-07 20:08蒲静
关键词:开放度城镇城镇化

蒲静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1201)

贸易开放度对中国城镇化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

蒲静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1201)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引下,急增的外贸数量极大的促进了城镇化发展速度,受到贸易开放时空差别的影响使得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出现了区域性的差别。进行贸易开放是为了利用提升城镇的非国有工业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加快产业和人口的聚集来实现城镇化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已经将发展城镇化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现通过贸易开放度对城镇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探讨了贸易开放度能够对城镇收入产生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影响。

贸易开放度;城镇化;区域差异

当前,我国的对外贸易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已初见成效,通过有关的研究结果证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加已经创造了较多的就业岗位,且使得有关产业向城镇地区集聚的态势。而伴随着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善,将显著提升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水准。然而,以低廉要素优势换取出口量增加的工业化战略是不可取的,若不及时调整势必造成较多的不良后果。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已经得到了国内外众多机构和部门的认证,然到现在为止,针对外贸易影响城镇化机制造的研究却不多,很少有人从贸易时空差异角度研究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差异。鉴于此,以下在原有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借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进行分析贸易开放度在我国城镇化发展区域差异中的促进作用。

一、我国的贸易开放以及城镇化发展水平

(一)城镇化和贸易开放水平之间关系密切

通俗的说,城镇化实际就是让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使得不但城镇数量增加,而且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我国当时政策的限制,使得城市化水平处在较低的水平。而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让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这时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引领下,加之外商的投资使得城镇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此就为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另外,开放后的社会制度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将城市化蕴含的内在动力进一步激发出来,从而使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稳步提升。由此能够看出,城镇化的急速发展和贸易开放以及工业化的推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利用对我国城镇化各发展阶段的研究,能够更加清楚的凸显这种关联。

(二)我国改革开放后城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1)1978至1984年属于我国城镇化的恢复发展阶段。该段的主动力来源于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以及相关的行政体制改革的调整。(2)1985至1992年属于我国城镇化的平稳过度阶段。该段城镇化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小城镇户籍制度的松绑以及市镇建制标准的变革。(3)1993年至今属于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该段城镇化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深化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城镇化战略的合理调整。由于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确定,所以市场机制对城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被有效发挥出来,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以及非国有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快速向城镇转移。而城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以及作用也得到一定的重视。

二、贸易和城镇化的循环积累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贸易在对城镇化的影响中具有复杂性和多途径特点。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较为直接分析该种影响的具体文献较少。在对沿海地区的研究中发现,贸易在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形成的经济增长效应基本相同,但是,优惠政策培养下的贸易影响只是补救作用,追其原因:在没有政策干预的沿海经济具有更高的市场化程度以及国际化水平。对此,有人将我国沿海省份22年的发展数据整理出来,然后用此分析贸易开放度在东部地区城镇化发展中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认为:由于贸易开放产生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由此对城镇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该研究主要将城镇化率设定为被解释变量,然后,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证明贸易开放度和城镇化间所具有的正相关关系。而贸易、经济增长、空间汇聚以及行业汇聚间具有循环累积的因果关系。贸易和城镇化间也具有较为相似的关系;由于城镇化的发展给工业品的生产带来了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原材料,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工业制成品的供给;从另一角度来看,由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使得国内的需求受限,而由此就促进了加工制造品出口贸易的增长。贸易扩张是利用经济增长和专业化水平等对已有城镇化水平进行强化和锁定,从而使各地区采用原有路线以及速度前进。研究表明:城镇化的初期以及中期阶段,贸易和城镇化间存在累积循环关系,且贸易对区域城镇化水平持续存在强化作用。但当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时,则若没有较为重大的技术发现以及制度革新,那么这种效应会出现逆向发展。

三、贸易开放和城镇化协同推进的主要方法

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来看,贸易开放对其产生了较为重要的作用。虽然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式并不乐观、依靠的要素以及环境成本出现的上升使得国内出口的良好形式无法继续维持,由此标志着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化阶段,然而由于我国“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不断实施,给贸易开放推进城镇化的结构转型创造了新的契机。在这种形式下,我国经济应由外需向着内外协同发展的方向迈进,从而将具有最大内需载体的我国城镇化经济发展起来,利用调整外贸空间结构的方法来平衡城镇化发展空间的不均。所以相关的经济调整措施不但要能保证对外贸易在城镇化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而且应保证两者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同时,利用深化改革的方式处理贸易开放推动城镇化过程中隐含的深层次问题。

(一)追求内需和外需的均衡发展,努力改善我国城镇化空间的发展不均现状

较为丰裕的劳动要素优势是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的基本条件,因此也提升了我国国内就业、工业化以及城镇化的发展速度。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将内需作用的缺陷问题呈现出来,其中包括利用内需扩张抵抗外部经济带来的干扰等举措。现阶段,我国在进行扩大内需的同时应继续促进外需发展,追其原因:内需与外需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关系。所以,应继续对贸易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强化,将成品出口作为对外出口贸易的基础,然后提升服务领域的开放力度。此外,城镇化空间的格局能够通过外贸发展中的空间形态获得。所以,提升港口城市在城镇化发展中的带动作用,针对高铁城市进行培养能够促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发展速度,由此对解决城镇化发展中的空间不均衡问题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而“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可因地制宜的进行新的增长极的培养,有效提升沿线城市在整条经济链中的地位,沿线城市可利用延伸产业以及服务链辐射等方式带动周边城市经济的发展,由此促进城镇化质量的全面发展。

(二)加深所有制经济体制改革,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由于城镇国有工业部门具有较为密集的现代化生产技术以及严格的准入门槛限制,因此就决定了我国在城镇化的发展中国有工业难以吸纳劳动力的转移以及作为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源。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城镇的非公有经济,主要是外向型非公经济,其在城镇中形成了较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对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动力源,这一点可从快速发展的沿海地区城镇化态势说明。所以,在进行新型经济体制构建、促进内陆以及沿边各领域开放发展时,应努力提升外向型非公有经济在城镇化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在经济体制建设中,应继续以公有经济作为主体经济,从中体现出权利平等、机会均等以及规则平等的原则,将限制非公有经济发展的不合理规定进行废除,排除有关的隐性壁垒,努力推进多种形式的非公有经济的不断发展。

(三)通过引导相关产业向中西部的转移来促进该地区贸易和城镇化的发展

虽然东部地区利用加工贸易为主的密集型外向产业,使得本地区在经济增长以及城镇化进程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从金融危机至今其密集型外向产业的发展受到了较多的限制:其一,因国际市场需求减缓造成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出口方面的受限;其二,伴随着劳动力资源的匮乏,使得较为廉价的劳动力东移速度放缓,由于用工成本的上升,弱化了贸易的竞争力。此外,因东部地区所开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属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其出口的商品在技术含量以及国内附加值上均较低,所以,不适合进行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发展。现阶段,中西部地区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生产要素以及自然资源,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完善配套的基础性设施对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提供了最佳条件。所以,政府应做好政策支持的力度,需督促劳动力、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农产品的延伸产业以及部分装备制造业等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鼓励外资向中西部地区具有优势的产业进行投资,将中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从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拓展,同时,大力发展该地区中小型城镇区域贸易。通过这种规划可有效引领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在本地区进行就业,从而促进中西部地区产业以及人口的聚集,提升工业化水平,使城镇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逐步改革户籍制度

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得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着一堵无形的墙,因此形成了对城乡的分割,此对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虽然贸易开放让城镇工业部门的收入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而且带来了较多的工作岗位,来自于农村的转移劳动力也因此得到有效安置,然而大量的外来人口因户籍制度的限制而只能作为城镇的常住人口,能够转变为城镇户籍的人口的数量是极少的。如此一来,外来劳动力在城镇教育、公共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均得不到平等待遇,从而严重阻碍了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过程。从当前形式来看,我国虽然正在推行新型的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对建制镇以及小城市的落户制度进行全面放开,然而,对福利水平较高的大型城市的落户却进行了较为严格的限制,意在提升中小城镇落户的吸引力。

四、结语

通常国际贸易的发展能够缩小城乡的收入差别,然而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城乡差别的缩小速度会逐渐放缓;为了全面提升贸易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我国需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继续强化贸易开放的力度,用“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调整贸易空间以及城镇空间;通过深化所有制改革,促进非公有制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积极引导,让东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通过户籍制度的改革,促进转移人口向市民化过渡。

[1]徐静.论贸易开放度对中国城镇化区域性失衡的影响[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3,(4):83-94.

[2]符磊,强永昌,占国.发展中国家的开放效率研究——基于随机前沿面技术的面板数据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3,(10):12-22.

[3]周学仁,刘薇娜,李雨果.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与产业升级关系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5,(5):45-51.

[4]李立辉,曾福生.城镇化是否促进了农业贸易开放度?——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6,(3):68-73.

蒲静(1981-)女,安徽宿州人,硕士研究生,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助教,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开放度城镇城镇化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中国入境旅游发展与社会对外开放关系的实证研究
服务业开放度视角下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研究
家乡的城镇化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