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瑜
(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湖南 长沙 410005)
推动供销合作社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力量
张 瑜
(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湖南 长沙 410005)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推动农业闯关过坎的关键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供销合作社作为重要的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直接联系着农业供给侧的诸多方面。供销社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该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改革思维,整合资源,打造平台,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按照市场的要求配置资源,推动供销合作社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引领力量。
供销合作社;农业;供给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推动农业闯关过坎的关键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供销合作社作为重要的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直接联系着农业供给侧的诸多方面,研究如何通过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2004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打破常规常态保持持续向好势头。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农民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连续缩小,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然而,当前农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既迎来诸多有利条件,也存在不少困难与挑战,在供给侧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倒挂,农产品竞争力不强。纵观国际市场,最近两三年全球能源价格暴跌导致国际海运价格明显下降(美国到中国海运价格2008年以来每吨下降70%以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国际农产品价格明显下降;反观国内市场,我国国内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带动资源要素价格迅速上涨,推动农业生产成本快速上升。农业部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04年以来,我国农业劳动力成本年均上涨20%以上,土地成本(流转价格)年均上涨25%以上。2014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每吨生产成本比美国分别高出39%、14.8%、112%、35.6%和103.3%。[1]多重因素抬升了国外农产品价格竞争优势,导致“国货入库,洋货入市”,稻谷、棉花等农产品连续几年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而我国的“黄箱补贴”(指根据面积及农产品的产量、价格进行补贴)政策已接近“天花板”。二是消费结构升级,大众消费新需求与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矛盾突出。一方面,我国已进入到大众消费的新时代,与过去消费结构相比,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升级趋势越来越明显,速度越来越快。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农业政策增产优先的导向在满足数量供给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农业资源合理配置,影响了品质优化、效益提升和生态安全,农产品大路货多,优质、高端、细分、多元、绿色、安全的农产品供给不足。三是资源透支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系统难以承受当前生产方式。我国土地超垦过牧、地下水超采、土地重金属污染、水土流失加剧、面源污染严重,农业部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化肥利用率不足40%,农药利用率为35%,农膜残留率高达40%,全国70%以上的江河湖泊受到污染,上亿亩耕地不同程度受到重金属污染。[1]许多地方地没法种了、水没法浇了、种的粮菜没法吃了,生态环境代价越来越沉重。
可以说,过去我国农业发展过度依赖资源和要素投入,走的是资源环境无法持续承载的“负重之路”,是农产品供给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低端之路”,是农民收入空间难以有效突破的“物本之路”。[2]
造成农业供给侧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另外,农产品质量指标体系不健全,农业政策产生的逆向调控效应也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农业供给侧的诸多问题。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围绕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更契合市场需求,更有利于资源优势发挥和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供给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变“负重之路”为“友好之路”,变“低端之路”为“高端之路”,变“物本之路”为“人本之路”。
供销合作社作为重要的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党和政府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3],其性质和特点决定其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供销合作社具有其他组织和市场主体不可替代的优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全产业链条的变革,既包括农产品生产,也包括农产品加工、储运和营销。供给侧是相对的,相对农产品加工业,种养业是供给侧,但相对于农产品消费终端需求,种养加销都是供给侧。供销合作社的优势是供销并举、双向流通、综合经营。
一方面,从供销环节看,无论是“供”还是“销”,都是供给侧中有机一环。“供”,就是以农资和日用品供应为主的农村综合服务供应,其品种、数量、质量、使用和供给渠道、供给方式等情况都会影响农业生产、农产品供给,而农资供应则是农业供给侧中的首个环节。“销”,就是农产品销售,其品种、数量、质量、品牌和销售渠道、方式等情况也会影响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供给,是农业供给侧中的最后环节。另一方面,从供销社的组织形式看,供销合作社不但有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而且有一般行政机构没有的市场资源和经营主体。合作社是供销合作社的基本组织单元,社有企业是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职业院校是供销合作社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而这三者分别是培育规模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载体,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和培养新型农民的有力抓手,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品质、品相、品牌,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各类经营主体融合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更适销对路的产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供销合作社面临的严峻挑战
供销合作社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具有战略地位,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主体,然而,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还面临诸多的制约和困境。
1.思想跟不上客观情况的变化
突出表现为: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方面,缺少一种舍我其谁的担当,甘居幕后,缺少改革的锐气和冲劲;创新意识不强,习惯用老眼光去看待新事物、用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见事不能动之于未萌;应变意识欠缺,对市场行情、消费需求的变化研究不多,信息服务做得不够,对市场信号反应不灵敏,不能因势而变,因时而变;风险意识不够,决策程序不规范,监督机制待完善,财务风险、廉政风险预警不够,对大单贸易、大笔投资在缺乏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匆匆作出决策,致使社有资产流失。
2.经营上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面对日趋激烈的农村市场竞争,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长期盘踞在传统领域和贸易环节,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为农服务方式和手段相对落后,无技术、无品牌、利润薄,主营业务面临产能过剩、市场低迷的严峻形势。新兴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业务也面临不少挑战。农村电子商务面临工作起步晚,经验缺、技术缺、人才缺的困境,软硬件基础设施较差,成本居高不下,持续盈利能力欠缺,帮农民买得多,卖得少,帮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做得不够的困境;而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方面,则由于各类市场主体竞争激烈,供销合作社在寻找精准切入点,打造特色,契合农民需求方面仍存在不少差距,导致平台建设不温不火,持续盈利机制尚未建立。另外,在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大数据业务方面,仅北京市供销合作社等少数几个社提前介入,赢得先机,其他许多地方尚未将大数据业务纳入供销合作社的业务范畴。
3.与农民利益联结的方式需进一步改进
合作经济属性是供销合作社区别于其他经济组织的本质特性,也是其独特优势所在。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供销合作社合作经济属性并不鲜明,这突出表现在县以下直接面向农民的基层社比较薄弱,[4]服务供给与农民需求有较大差距,与农民粘性不够;在与民共建共享利益方面,由于市场趋利性以及中国社会契约精神不强的原因,社有企业与农民共建、共享价值链、利益链的机制还待探索。
(二)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改革思维,推动供销合作社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引领力量
1.廓清认识迷雾,强化宣传引导
到底供销合作社是什么?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是改什么?这是两个前置性问题,如果认识不清楚,就可能出现一系列认识问题。针对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对供销合作社认识的误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应主动对接宣传部门,将系统宣传纳入宣传部门年度宣传工作计划,整合纸质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网站、自媒体等宣传资源,加大宣传力度,遵循传播规律,把握宣传工作的时、度、效,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阐释供销合作社特色,讲好供销故事。要着重讲清楚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历史、所做贡献、国外发展现状、今后发展思路;讲清楚农村供销合作社与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关系,城市供销合作社怎样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等,将供销合作社与农民居民紧密联系起来;讲清楚供销合作社正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有什么突出优势,增强公众对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信心,形成全社会理解供销合作社改革、支持供销合作社改革的良好氛围。
2.提升战略定位,拓展经营领域
中国农村市场流通有其自身的特点,既有生产资料的流通,也有生活资料以及农产品的流通;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作为供销合作社,不能简单维持“一买一卖”的传统经销模式,要顺应现代农业和现代消费的发展趋势,适应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新变化,精准对接市场,调整为农服务内容,优化为农服务方式,培育稀缺资源,打造自身核心竞争优势。
优化服务。一是要整合资源打造平台。要在积极借鉴京东、天猫、58等民间资本运营平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争取在省级层面出台政策,由供销合作社牵头,整合农业、社保、科技、金融、民政、商务、统计、气象等部门人员、信息、技术、资本资源,按照“统一标识、合理布局、集中功能、联合发展”的要求打造涵盖省、市、县、乡、村的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发挥专业化、规模化优势,瞄准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一个或多个环节、多项或全过程开展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多规模服务、新型服务、高端服务。在平台建设上,要与构建“网上供销合作社”、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加强基层社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互动互促。在服务推广上,要采取试点先行,因地制宜,逐步铺开的方式。先瞄准农村劳动力转移比较充分的地方、现代农业示范区、家庭农场集群的乡镇和村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总结典型、形成经验、逐步推广。二是要重塑品牌扩大影响。要有计划由系统地实施供销合作社品牌价值提升项目,以强大的供应链为基础,推动系统农业合作社、社有企业、综合服务社等实施标准化、品牌化生产与服务,培育区域品牌,打造服务品牌,强化名品、名店、名企建设,从质量、服务、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等方面提升品牌竞争力,扩大供销合作社的社会影响力。
创新机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理应成为参与的主体。然而,单个农民参与力量弱、成本高、效益低、风险大。通过创新激励机制,引导农民主动参与、积极参与,成立农民合作社,按照市场需求生产优质产品,既可以让农户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的自我服务,又可有效弥补分散农户经营能力的不足。但是,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诸多体制机制性障碍,如多部门归口管理,管理团队不强、产权机制不明、财务管理失范、利益分配机制不公、组织管理机制不全、风险管控机制缺失、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等。供销合作社可以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领办创办合作社,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财政量化到户资金等要素入股,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类型合作社[5],按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供销合作社基层社要指导合作社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多听取会员意见、吸纳会员智慧、请会员参与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民主管理和盈余分配,并在市场营销、品牌培育、质量体系建设方面提供具体指导和服务,提高发展质量,并加大典型宣传力度,激发农民参与积极性,将农民合作社办成民办、民管、民受益的自组织,在为农服务、带动农民进入市场中发挥应有作用。
紧贴市场。一是要着眼发展生态有机产业。农资、棉麻、茶叶、再生资源等均为供销合作社的传统业务。在传统业务上,要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优化商品结构,推广优质、高效、无害的产品及技术,压缩资源高耗、污染易生的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推广农药化肥废弃包装物回收、服务美丽乡村建设。二是要着眼人才队伍建设。要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积极吸纳懂市场、懂法律、懂农民的人才投身供销事业,定期开展市场需求分析,指导农民有序生产,使供销合作社在服务农民、服务企业、服务农村市场方面具有绝对权威。同时要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教育培训资源,联合劳动保障部门,通过农民工技能培训等方式,积极培养新型农民,发挥高素质从业主体在推动农产品流通方式变革和推动形成以市场为导向、融合“互联网+”、绿色发展的生产组织方式中的优势和作用。
[1]祝卫东.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问题[J].行政管理改革,2016(7):57-62.
[2]奉清清.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对话省社科院研究员、省重大决策咨询智囊团专家陈文胜[N].湖南日报,2016-02-13(3).
[3]本报评论员.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争取综合改革新成绩——热烈祝贺中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直属机关第五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N].中华合作时报,2015-11-06(A01).
[4]周文波.供销社综合改革的核心:服务农民[J].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15(5):24-25.
[5]孙中华.充分发挥规模经营主体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6(6):7-8.
责任编辑:叶民英
F3
A
1009-3605(2017)02-0075-04
2016-12-10
张瑜,女,湖南望城人,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科员、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供销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