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农业生态思想的启示

2017-03-07 12:17李春霞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农业生产者俄国列宁

李春霞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621010)

列宁农业生态思想的启示

李春霞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621010)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俄国的农业耕地稀少,可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很少,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时间短暂,俄国农业生产者生产态度消极;农业基础设施非常薄弱,生产工具原始落后;农业生产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低,几乎全是文盲。列宁对俄国农业经济进行深入调查,形成列宁农业生态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农业劳动力流失对农业生态的影响以及农业技术的使用对农业生态的影响。列宁的农业生态思想为我国农业生态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列宁;农业生态思想;劳动力流动

目前,我国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遇到了诸多难题,严重影响着农业的健康发展。面对这样的状况,国家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生态建设,以促进农业更好地发展。列宁早在上个世纪对俄国的农业经济进行详细考察形成的农业生态思想,为我国农业生态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一、列宁农业生态思想产生的背景

任何人所产生的思想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存在于一定的时代环境中。列宁的农业生态思想也是如此,其产生的时代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农业生态环境比较恶劣

俄国拥有1707多万平方公顷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一,但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土地被森林、沼泽、大雪所覆盖,真正适合耕种的土地很少。俄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比较低而且非常干燥,夏季时间非常短暂,冬季时间异常漫长,与正常农作物的生长时间不符。受特殊气候的影响,俄国可以种植的农作物种类也非常少,主要有麦子、玉米、水稻以及一些豆类作物,最北部的农民只能种植一些蔬菜,农作物根本无法适应那里的气候条件。另外,俄国一般适合农作物耕种的时间在4月到9月中旬,但是受到俄国传统习俗的影响,在这个时期有好几个时间长达半月之久的节日,人们无暇顾及农作物的耕作,把本来就十分有限的耕作时间几乎完全浪费。

(二)农业基础设施非常薄弱

首先,俄国的耕地资源非常稀少。俄国虽然拥有世界上最为广阔的版图,但是可耕地资源却非常少,许多农业生产者为了谋求生存就去占用大量的草地和牧场,这对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重大伤害。俄国土地资源不仅稀有,而且还存在严重分配不均的状况。大地主、官僚占有大量的可耕地,农业生产者只拥有7俄亩耕地,而俄国平均一个农业生产者拥有15俄亩才可以勉强维持生活。其次,农业生产工具极其落后,十九世纪后期,俄国的大部分农业劳动者还在使用最原始的农业生产工具。到了1917年,俄国农业生产者大部分还是使用原始农业生产工具,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发展缓慢。最后,国家对农业发展不重视导致对农业投资严重不足,国家大力发展工业,以消耗农业来支持工业发展,导致农业发展畸形。

(三)农业生产者素质普遍较低

列宁在对俄国农业落后进行实地调查后发现,十月革命以前,俄国成年居民中大约有75%不会读书也不会写字。在农村,会读书、写字的不足20%,女性占比不到7%。到了1920年,俄国居民中仍然存在60%多的文盲,其中农业生产者占到45%左右。由此,列宁认为:“当我们高谈无产阶级文化及其与资产阶级文化的关系时,事实提供的数据向我们表明,在我国就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状况也是很差的。”[1]俄国农业生产者的文化素质不高,导致他们不会使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不能克服传统农业生产的落后观念,不能合理地安排农业生产,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发展俄国农业造成了巨大挑战。

二、列宁农业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俄国落后的农业发展已经开始威胁到国家政权的稳定性,人民对国家的不满程度越来越加重,社会矛盾非常尖锐,国家的粮食储备也日益匮乏。面对这样的社会背景,列宁提出发展农业生态的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劳动力流动对农业生态影响的思想

列宁指出:“农民经济真正的生命力正是取决于农业劳动力,其次是牲畜质量以及土地的保养。”[2]列宁在发展农业生态过程中,非常重视农业劳动力的流动状况,他认为农业劳动力是农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要素,也是最能动的要素。但是,在俄国废除农奴制、提出新经济政策以后,俄国出现了大量高质量的农业劳动力流向城市和工业的现象,导致农业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列宁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两点:第一,俄国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改革造成的。俄国废除了束缚农业劳动力人身自由的封建农奴制以后,农民重新获得了人身自由,他们不再依靠地主生活而变成依靠自己独立经营。“他们各自担着风险生产归他们私有的产品,他们独自和市场来往。”[3]在这种环境下,农业劳动力分化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以前的地主或者是通过某些渠道得到大量土地的人,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辛苦劳作,不断扩大自己的土地规模,以谋求更加丰厚的物质利益;另一种则是穷苦人,他们没有土地来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少数人选择给拥有土地的农业生产者打工,多数人选择去往城市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生存所需。另外,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指出:“改革后俄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农业越来越带有商业性质,商业性农业的发展表现为农业专业化。”[4]农业发展越是专业化,农业需要的劳动力就会越少,而农业劳动力的总数大体是不变的,这就造成越来越多的农业劳动力被迫退出农业生产。这些富余的劳动力为了维持生存,被迫去往城市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第二,农业劳动力流失不仅是农业变革造成的,还有城市和工业的发展。随着城市和工业的不断发展,劳动力短缺成为困扰城市和工业发展的难题。这时,城市和工业会以高薪来吸引劳动力,造成了少年和妇女从事农业生产,对发展农业生态是非常不利的。农业生态是先进的农业发展方式,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而农业劳动力如果体力和脑力都非常弱,就会阻碍农业生态的建设。

(二)农业技术使用对农业生态影响的思想

首先,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工具得到不断更新。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更新,会使以往不易耕作的荒地变为可耕作的耕地,使农业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量极大提高。“六十年中人口增加了将近一倍,而农作物的产量却增加了9倍之多。”[5]农业技术不断催生出更加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使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农业产量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者的收入日益增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是,先进农业生产工具的出现代表着旧的生产工具被淘汰。“农民大量丧失马匹和抛弃土地的现象与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同时并存。”[6]列宁指出了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更新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使许多生态化的农业生产工具被迫退出历史舞台。大量的机械生产工具在农业生产中日益普及,最重要的原因是农业生产者使用其可以得到更加丰厚的利润,他们忽视了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仅仅看到眼前利益,没有注意农业发展的长远效益。大量机械化工具的使用,严重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其次,农业技术还促使更加先进的耕作方式出现在农业生产中。列宁通过对俄国农业现状的实地考察,发现在农业技术比较落后的时期,农业生产者使用粗放式经营方式,具体来说就是盲目地扩大耕作面积、增加农业劳动力以及牲畜数量来提高农业产量。农业技术促使更加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出现,集约型农业耕作方式最主要的特点是要对土地进行合理化利用,把种植业与畜牧业相结合,充分保护土地的持久肥力,对农业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列宁农业生态思想的启示

目前,我国在农业生态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列宁的农业生态思想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农业生态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一)统筹城乡关系,工农业协调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中的青壮年大多选择放弃土地进入城市,导致大部分农村都存在农业劳动力流失的现象,这对于发展农业生态建设是非常不利的。我国必须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才能够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首先,国家要通过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来吸引农业生产者返回农村,给予他们政策上的优惠。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让农民在农村也可以享受到城市的生活。另外,国家要引进一些经济价值高且生态的农作物品种,组织专家教授农民种植技术,在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也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其次,城市企业要积极去往农村进行投资,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生产者获得原始农产品后不直接出售,而是通过科学的加工,使其附加值得到增加。农业产品加工公司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也为解决农业富余劳动力提供了有效渠道。另外,国家应该鼓励农产品观光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者种植一些营养价值高的蔬菜和水果,城市上班族利用闲暇时间来农村参观、休闲,体会原生态的生活环境,这也为增加农业生产收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实现农业技术使用的生态化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的现象,短时间内可以增加农业产量,提高农民的收入,但是,从长远考虑,这些举措会破坏土壤的生物特性,使土地的肥力不断流失、农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危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农民为了节省体力和时间,从开始种植农作物到收获农作物几乎全部依靠机器来完成,对土地的肥力造成了重大伤害。应该合理使用农业技术。首先,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固然有它的优势,但是一些古老、生态的农业生产工具不应该被抛弃,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工具还应该继续出现在农业生产中。其次,农业生产者应该采取科学的耕作方式,充分发挥土地的肥力,而不是一味的索取。要发展混合型农业,使种植业与畜牧业相结合,这样种植业的秸秆可以成为畜牧业的饲料,畜牧业的排泄物又可以为土地补充流失的肥力,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实行轮耕制度,同一块土地上不要只种植一种农作物,每两到三年变换其他农作物,这样有利于土壤成分保持平衡。另外,土地的自我修复能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应实行休耕制度,让土地“喘口气”。

[1]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62.

[2]列宁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96.

[3]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99.

[4]列宁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23.

[5]列宁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58.

[6]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66.

责任编辑:温冠男

F320

A

1671-1262(2017)02-0062-03

2017-03-10

李春霞,女,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农业生产者俄国列宁
俄罗斯农业生产者收益或因出口关税损失10%~15%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农业生产者农药施用行为选择与农产品安全
农业生产者补贴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借鉴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20世纪俄国史》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