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白细胞输血和常规输血患者大剂量输血应用的疗效分析

2017-03-07 09:35:08苏万祥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7期
关键词:白细胞概率安全性

苏万祥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输血科,内蒙古 兴安 137400)

去白细胞输血和常规输血患者大剂量输血应用的疗效分析

苏万祥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输血科,内蒙古 兴安 137400)

目的对比去白细胞输血和常规输血患者在大剂量输血时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大剂量输血的108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54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输血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去白细胞输血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大剂量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需要大剂量输血的患者采用去白细胞输血方式,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去白细胞输血;大剂量输血;疗效分析

白细胞是人体中的重要细胞之一,通过消化等方式来实现保护人体内的重要器官和组织的作用。在进行同种异体输血时,由于白细胞本身的特性,因此人体极有可能会受到白细胞的损伤,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而去白细胞输血比常规输血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以提升血液制品的安全性,能够使输血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尽可能地降低[1]。本次研究针对去白细胞输血和常规输血患者在进行大剂量输血时的疗效进行了分析对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大剂量输血的108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54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8例,年龄在18~2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95±1.48)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9例,年龄在19~2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57±2.03)岁。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对患者展开治疗工作,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输血的方式进行失血,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去白细胞输血的方式进行输血。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去白细胞标准如下:采用白细胞过滤器对红细胞浓缩悬液进行过滤,可以将其中约99%的白细胞过滤出来,从而使输血过程中的白细胞参与量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能够将红细胞的回收率维持在92%~95%左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果患者的局部部位或者全身有出现皮疹的现象,则代表患者出现过敏症状;与输血前的体温相比,患者的体温如果升高了2℃以上,并且患者还有寒颤的情况,则代表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包含和输血相关的其他不良反应;出现以上任何一种症状,则代表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了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采用x2对其进行检验,当P<0.05时,代表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中共有12名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其中有4名患者为发热症状,有6名患者为过敏症状,另外2名患者为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为22.22%;观察组患者中共有3名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其中有1名患者为发热症状,有1名患者为过敏症状,另外1名患者为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为5.56%,。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6.271,P<0.05),由此可见去白细胞输血的安全性更高。

3 讨 论

临床上,患者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中白细胞因素占据了较大的比例,患者因白细胞而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过敏性休克、皮疹、血压下降、寒颤等[2]。由于需要大量输血的部分患者本身抵抗力下降,加上病情复杂,因此细胞中的免疫功能和免疫系统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根据相关研究表明[3],对于大剂量输血患者而言,去白细胞输血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以使常规输血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概率大大降低。由于大量输血过程中,同种异体红细胞悬液会存在于患者体内,所以患者体内同样会产生小板抗体、白细胞抗原HLA等免疫抗体,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而去白细胞输血的方式可以将红细胞悬液中的白细胞取出,从而使因白细胞导致的输血不良事件概率降低。

本次研究中,针对需要大剂量输血的患者,分别采用了常规输血方式和去白细胞输血方式,根据治疗结果显示,常规输血的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为12例,概率为22.22%,去白细胞输血的观察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为3例,概率为5.56%,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由此可见,通过去白细胞输血,可以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有效降低,从而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对于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需要进行大剂量输血的患者采用白细胞输血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保障患者输血治疗的安全性,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奠定可靠的基础,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秦广荣.大剂量常规输血及去白细胞输血对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后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259-260.

[2] 李月琴,梁继文.大剂量常规输血及去白细胞输血的安全性与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6(24):173-174.

[3] 薛育晓,赵春米.大剂量常规输血及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0):90-90.

R457

B

ISSN.2095-8242.2017.067.13100.02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白细胞概率安全性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白细胞
中国宝玉石(2021年5期)2021-11-18 07:34:50
概率与统计(二)
概率与统计(一)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人人健康(2017年19期)2017-10-20 14:38:31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Imagination发布可实现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