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匮要略》治疗肝病的特点

2017-03-07 09:05张晓昌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4期
关键词:杂病金匮要略仲景

张晓昌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医院肝胆内科,江苏 徐州 221400)

浅析《金匮要略》治疗肝病的特点

张晓昌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医院肝胆内科,江苏 徐州 221400)

通过学习《金匮要略》,对原文中治疗肝病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肝病实脾防传变、扶正培补脾、血、气为主要的治疗特点,祛邪则偏重于湿、毒、瘀,因此,对《金匮要略》中治疗肝病的特点进行粗浅的研究。

《金匮要略》;治疗肝病;特点

《金匮要略》历时悠久,在如今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作者在临床治疗肝胆疾病的过程中,遵循《金匮要略》中论述的方法,从而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因此,对《金匮要略》中治疗肝病的特点进行相关综述,见本文描述。

1 《金匮要略》概述

《金匮要略》为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最早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为《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指存放古代帝王圣训与实录的地方,意义是指《金匮要略》内容珍贵。全书分三卷,一共25篇,载疾病具有60余种,收方剂262首。所述病主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急救卒死、妇科疾病、饮食宜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1]。

2 肝病实脾防传变

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章,提出“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知肝传脾”之说,是仲景根据“难经”、“内经”理论,结合临床实际经验,对治疗肝病的提示。所谓肝病者,其一:邪郁于肝、影响脾胃之气的正常运转和升降,其二:湿热熏蒸或因邪犯肝胆,致使胆汁无法疏泄下行、影响脾胃运化水谷。何为实脾,应从两方面进行理解:其一:在人体脾虚情况下,实施甘味之药、具有防病邪入侵、加强脾胃生化气血功能,其二:实施调和之法,能维持人体脾正常运化功能。对于中焦脾胃应采用虚则补之,以平为安、以和为顺,为实脾之意[2]。

病例1:本院护士、宋某、女性33岁,右胁下痛,时间为12个月,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B超显示:胆囊壁厚约为3 mm,胆汁透声较差。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患者入院后,采用金钱草、香附、枳实等方药,拟予疏肝利胆、理气止痛,但是服用药物后,患者胁痛未减,再次进行辨证分析:患者伴有头晕、面色无华、心烦、舌质暗淡、脉细小弦、苔薄白等症状,拟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其中桂枝5 g、黄芪30 g、炒麦芽30 g、芍药15 g、大枣3枚、玄胡10 g、茯苓15 g,水煎服,每日一剂,服用2周后,患者胁痛消失,四肢有力轻劲,2个月后进行B超复查示:胆囊壁光滑、胆囊透声良好,无异常回声。

该患者初诊由于未重视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等四诊辨证,仅依靠超声提示胆囊炎,未查清病机,即予以疏肝利胆之品,致使患者肝气未疏,而脾胃之气受损,后祥观患者神色之象、病症、舌脉,辨证属于肝强脾弱,符合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说,加用益气健脾之药后,患者胁痛症状缓解,超声提示胆囊炎痊愈。

3 祛邪偏重湿、毒、瘀

仲景认为:肝病致病因素主要以瘀、毒、湿为主,在治疗上应以消瘀、解毒、祛湿目的,其利湿退黄方主要包括大黄硝石汤、栀子大黄汤、茵陈五苓散等,但是,仲景对于瘀证辨证极为精密[3]。

病例2:罗某、女性、43岁、工人,10年前在市某医院进行体检,发现并确诊为乙型病毒性肝炎,4年前因患外阴白斑间断性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调理治疗,其效不佳。1月之前,由于生气引起病情加重,症见:面色晦暗、胸闷气短、胁痛不适、消瘦、乏力、纳差、外阴瘙痒、带下色黄量少、小便热痛、舌苔薄黄腻,中医辨证:阴痒、胁痛,由于患者瘀毒湿内蕴内日久不愈,湿邪蕴久化热,瘀毒更甚,拟治予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之法。对患者采用硝石矾石散联合赤小豆当归散加减:硝石2 g、明矾2 g、将其进行研磨装成胶囊,给予患者每日分三次服用,赤小豆当归散:当归10 g、赤小豆30 g、龙胆草15 g、生薏仁15 g、柴胡10 g、蒲公英20 g、桃仁10 g、鳖甲25 g、牛膝10 g、茯苓20 g、红花10 g,将其熬制成粥汤,每日3次口服;同时给予患者采用狐惑外治之法,将白藓皮40 g、苦参50 g、枯矾10 g、蛇床子50 g,将中药煎汤熏洗患者外阴患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用药2个月后,患者面色红润、胁痛减轻、饮食增多、二便转正常,随访直至今日无复发。

4 扶正培补脾、血、气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病日久易耗损气血,故为脾、血、气虚损为肝病之本;肝病之标为湿、毒、瘀。仲景在治疗肝病中,强调标本兼治,其培补脾、血、气,为治本之法。补气和调气并用:如脾虚湿盛、肝郁血虚之腹痛,应当归配芍药,具有养血疏肝、缓急止痛、健脾利湿之功效;如肝气郁结,用枳实配芍药,发挥其通畅气血、活血散结功效[4]。

5 小 结

通过对《金匮要略》治疗肝病的特点进行分析后,祛邪偏重湿、毒、瘀,肝病实脾防传变、扶正培补脾、血、气为主要特点。

[1] 张建伟,王 苹.《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管见[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2,29(1):21-23.

[2] 朱 丹,孙婷婷,陈兰羽,等.《金匮要略》诸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2):423-425,429.

[3] 赵天才,杨景锋.《金匮要略》肝病实脾、调脾理论及应用[J].河南中医,2012,32(7):795-799.

[4] 姜学连,刘新军,宋荣强,等.论《金匮要略方论》对黄疸病的证治[C].//2013年中医、中医西结合防治肝癌、肝病高峰论坛论文集.2013:105-107.

本文编辑:吴 卫

R24

A

ISSN.2095-8242.2017.14.2770.01

猜你喜欢
杂病金匮要略仲景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妇人杂病乳结核候”导引法
导师应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杂病经验举隅
《金匮要略》对黄疸病的认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谈中医药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对青年教师的要求
张喜奎教授临证运用白鲜皮经验举隅
瓜蒌薤白半夏汤在肺间质纤维化病程发展中的应用
浅析《金匮要略》对后世医家论治痹病的启示
《杂病心法要诀》对《金匮要略》的继承与发展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仲景五脏温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