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梅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民医院, 山东 临沂 276200)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
张明梅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民医院, 山东 临沂 276200)
目的本次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者28例,采取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患者30例,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长、抢救成功率和家属满意程度上的差异。结果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和家属满意率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突出,P<0.05。结论采取优化急诊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和治疗周期,提高抢救成功率,提升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效果突出。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表现为患者胸骨后突发剧烈且持久性疼痛及心律失常,严重者甚至出现心力衰竭,并最终死亡[1-2]。一旦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患者及家属都会出现不良情绪,导致混乱,耽误抢救时间。因此,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抢救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的配合工作。但就目前临床实践来看,常规的急诊护理中,护理人员分工不明确,对患者家属的安抚工作不到位,阻碍抢救工作的进行,容易出现混乱,错失抢救的最佳时机,加大了抢救的危险系数。因此,为提高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几率,我院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报道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接诊并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者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为34~74岁,平均年龄为(54.31±3.06)岁,发病至住院时间为1~6.5小时,平均时间为(4.31±0.62)小时;研究组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3~73岁,平均(54.14±5.0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7小时,平均(4.26±1.25)小时。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以上一般资料上基本相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急诊接诊流程并进行抢救,具体内容包括:医院在接到急诊电话后进行接诊,入院后迅速进行术前急诊检查流程,并将患者送入导管室,做好术前准备步骤。
研究组: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具体内容如下。
1.2.1 院前抢救和接诊流程
医院急诊室接到接诊电话后迅速安排救护车进行出诊,并带好抢救设备,并与患者家属及时取得联系,缓解患者家属的情绪,并指导进行必要的抢救工作,稳定患者的情绪。待抢救人员达到现场后,根据患者的状况进行抢救工作,给予患者面罩吸氧等,及时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在抢救措施完成后,进行医院转运。途中与医院急诊科室护理人员取得联系,做好抢救工作的准备。
1.2.2 术前准备
到院后对患者进行疾病确诊,以免出现误诊情况,然后进行术前药物防过敏测试,了解患者的诉求,做好保暖工作,以及患者的心理安抚工作,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1.2.3 送入导管室
转入导管室时,应携带患者的病历、护理记录单,同时携带监护仪、除颤器、氧气、简易呼吸囊等设备[3-4],并向导管室的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使其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做好术前的监测和准备工作。
1.2.4 术后护理
抢救结束后,将患者转入病房,保证病房环境的安静、舒适,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对患者家属做好药物指导工作,保证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并注意观察患者的服药反应,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避免发生意外,危及患者的生命。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住院时长和抢救时间,采用χ2作为抢救成功率和家属满意程度的检验。
2.1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长的比较
经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抢救时间为(32.06± 3.77)min,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抢救时间为(56.71±4.52) min;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长为(11.41±2.06)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长为(17.32±3.22)d。以上数据表明,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长和抢救时间远小于对照组,治疗恢复周期短,组间差异突出,P<0.05。
2.2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和家属满意程度的比较
经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6.67%(29例),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78.57%(22例);研究组患者的家属满意程度约为97%(29例),对照组患者的家属满意程度约为79%(22例)。以上数据表明,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抢救成功率远高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程度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突出,P<0.05。
根据实验目的和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而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各项指标的比较中,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时间较之对照组缩短约20 min,平均住院时间缩短约1周时间,家属的护理满意程度提高约20%,抢救成功率提升约25%,组间差异突出,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上指标间差异表明,研究组患者的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有效缩短院前急诊的时间,缩短转运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进行抢救,提高患者的恢复速率,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提高抢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采取优化急诊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家属的满意程度,效果突出。
[1] 董琴娟,李若彤,张 玮,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4(18):108.
[2] 籍凤秋,陈平秋,张乐乐,等.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9):90.
本文编辑:罗 兰
R472.2
B
ISSN.2095-8242.2017.01.07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