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飞
(南通市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王志飞
(南通市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目的 本文作者深入剖析了不同的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在止痛方面的效果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下肢骨科患者85例,按照要求分成两个组别,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人数分别是42人和43人,在手术完成后的两天内,按照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分析观察,发现对于观察组的镇痛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要低许多;结果 经过三天之后,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之后的36小时镇痛泵按压次数为(7.5±2.6)次,对照组为(12.1±3.1)次,不难发现对于观察组的镇痛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要低许多,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能力更胜一筹,运用这种麻醉药能够有效镇痛,建议在下肢骨科手术中加以选择运用。
下肢骨科手术;术后镇痛;不同麻醉方式;效果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与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较为相符,其中主要的原理是利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防治伤害的进一步扩大,达到降低患者疼痛感的目的,同时,还能起到与阿片类药物同等的功效,不仅可以快速镇痛,同时无副作用。本文深入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下肢骨科患者85例,其中男46例,女39例,这些患者的年龄在27~61岁,平均年龄为(55.7±12.5)岁,这些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23例选用的股骨骨折内固定的手术,24例患者是全髋置换手术,19例患者是胫腓骨骨折内固定的手术,其他的19位患者则是进行的膝关节手术。排除在进行手术之前24小时,使用的镇痛药物、有阿片类药物的使用禁忌与在治疗中不能配合疼痛评分的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具有42位患者的对照组与43位的患者的观察组。在对照组中,男22位,女20位,这些患者的年龄在27~58岁,平均年龄(54.1±13.8)岁;对照组中有13位患者进行的是股骨骨折的内固定手术,11位采用的是全髋置换手术,8位患者是胫腓骨骨折内固定的手术,10位患者进行的膝关节手术。在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9位,这些患者的年龄在29~61岁,平均年龄(57.2±14.5)岁;观察组中有10位患者进行的是股骨骨折的内固定手术,13位采用的是全髋置换手术,11位患者是胫腓骨骨折内固定的手术,9位患者进行的膝关节手术。
1.2 方法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且使用自控镇痛泵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将患者带入到手术室之后,需要对患者的全身进行检查。
1.2.1 观察组
观察组的病人需要进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在外周神经阻滞导管。并且在进行全身麻醉的过程中,可以使用HNS12型神经刺激器作为引导,并且在麻醉的过程中,可以使用0.5%罗哌卡因,10 mg的地塞米松,将其放到患者的腰丛或者是患者坐骨神经与股神经连接的地方,每个药物的使用量应该在0.3~0.4 ml/kg,在进行麻醉的过程中需要由专业的麻醉师进行。
1.2.2 对照组
在对照组进行麻醉的时候,使用0.04 mg/kg的以咪达唑仑,使用1.50~2.04 mL/kg丙泊酚,0.3 mg长托宁与0.13 mg/kg顺阿曲库铵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并且在对患者进行麻醉的过程中置入喉罩,并且使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为麻醉维持的药物,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要由专业的麻醉师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选择了SPSS 13.0版本的软件完成对数据方面的分析,有效数据以±s代表,反复进行测量过的资料运用反复方法验证,组间比较检验用t代表;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当手术完成以后,通过对于不同时间点进行观察分析,发现观察组术后镇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前些年国家对计划生育要求比较严格,我国现在老龄化形势严峻,相应的,患病的比例也大幅度上升,有效的麻醉方式也因此得到广泛关注。采用MMSE评分,得出这样的结论,再进行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的时候,年纪偏大的病人骨科手术结束后POCD的出现率相似。国外研究认为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手术患者POCD发生的影响近似。而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MoCA评估,得到的结论与MMSE评分相比较,POCD的发生率要高出许多,腰硬联合麻醉组低于全凭静脉麻醉组(P<0.05)。
在骨科手术的术后,医生一般选用镇痛泵来为患者镇痛,根据患者自身疼痛情况不同,患者可通过按压镇痛泵来自己控制麻醉剂用量,达到镇痛效果,有关医学专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36 h对镇痛泵的使用情况的研究,结果证明观察组按压次数多于对照组,从而表明在下肢骨科手术中,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极佳。但是,为了保证镇痛泵的镇痛效果能够得到患者的满意,需要加强对镇痛泵的管理,另外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按步骤教患者如何使用,从而使患者更快的康复。如果使用硬膜外阻滞麻醉,会破坏患者的肢体感知能力,造成患者运动恢复缓慢,对患者术后的早期主动运动造成影响,如果不及时对患者的肌肉进行按摩活络,很可能造成静脉血栓症状的发生,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特别是部分上了年纪的老年患者,在手术结束之后,需要马上做好镇痛处理的工作,尽量减少患者的病痛,防止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在进行镇痛处理的过程中,使用静脉镇痛具有很好的效果,并且见效快,对患者身体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在进行外周神经阻滞的时候,患者恢复运动功能的时间较长,不应该过早地进行运动,所以,可以对患者进行肌肉按摩或者是采取被运动的方式帮助康复,有效的促进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减少静脉血栓等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通过对上文深入的分析研究,通过综合对比,不难看出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能力更胜一筹,运用这种麻醉药能够有效镇痛,建议在下肢骨科手术中加以选择运用。
[1] 王志波,范英龙,王 海.超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与比较[J].浙江实用医学,2013,18(3):162-164.
[2] 喻金政.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老年骨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7):2584-2586.
[3] 务 军.高龄全膝关节置换的不同镇痛方式: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6):4139-4143.
本文编辑:王雨辰
R687
B
ISSN.2095-8242.2017.15.27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