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杰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析
王世杰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以创新发展为先导,全面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机活力;以协调发展为保障,广泛凝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推合力;以绿色发展为驱动,着力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生态;以开放发展为支撑,科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风尚;以共享发展为核心,精准把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是新时期“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路径。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
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舆情多变、思潮多元等新问题、新挑战。为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必须在发展动力、发展方向、发展路径上下功夫、做文章。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理念问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唯有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才能开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全局性、根本性、方向性和长远性着眼,确立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理念,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五大理念,并明确指出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一)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意蕴。
五大发展理念立足我国“三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紧扣“十三五”时期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阶段特征的基础,在“什么是发展”的问题上,坚持实事求是,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创新是核心、协调是关键、绿色是基础、开放是保障、共享是根本,五大发展理念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和内在逻辑,在发展路径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1](p63-65)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各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因素和领域构成的“有机体”,并通过这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本质核心。协调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这一原理的深刻解读和创造性运用,体现的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务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以及内外相互作用等观点。绿色发展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开放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特质的继承和彰显。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共享发展,凸显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立场、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二)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
五大发展理念主题主旨相同,目标指向一致,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大系统。创新是发展动力,协调是发展思路,绿色是发展条件,开放是发展道路,共享是发展目标。每一个发展理念都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
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处于核心地位,具有本体论意蕴,重点诠释“何为发展”的实质要义,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是其他发展理念推行的动力源泉。协调、绿色、开放主要指向发展方法论,重点推介“统筹兼顾”的发展方法,解决的是“怎样发展”的问题,是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协调发展注重的是内部机制,绿色发展突出的是自然条件,开放发展强调的是外部因素。共享发展是其他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具有价值论意蕴,指向发展的价值取向层面,解决的是“发展为谁”的问题。[2](p44-49)
五大发展理念对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一)五大发展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恩格斯认为,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在历史活动中追求的目的性是内在统一的。[3](p247)“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为基本遵循。针对社会发展的客体性,强调要认识和尊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针对社会发展的主体性,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凸显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五大发展理念蕴含着尊重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的实践逻辑,其指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和核心,事关广大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须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变化规律、各种教育因素矛盾运动规律、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运动和转化规律为前提,[4](p66-70)其目的指向人的全面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均立足事物发展客观规律,蕴含着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实践逻辑,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二者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上高度契合。
(二)五大发展理念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内核。
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新论断,正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在深刻剖析国际国内发展大势、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凝练而成的理论精华,它以全局的高度为如何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做出了详细解答。
五大发展理念分别从不同维度说明了中国道路的特质,从深层次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5](p4-8)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是中国共产党发展观念的拓展和升华,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内核。
(三)五大发展理念是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科学导航。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面对这些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中国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深刻调整和重大变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跟不上、方法不对路、能力不适应等诸多问题,归根结底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陈旧、思路僵化、载体单一。当前迫切需要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有力探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凝聚强劲动力。
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呈现失衡状态。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完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仍未同频共振。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专业教师等多个育人主体间的联动性、合作性尚未完全发挥,全员育人格局仍未完全形成。育人资源也存在重复投入、同质化、脱离学生实际等诸多问题,育人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以协调发展为保障,切实联动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主体、整合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资源、优化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结构。
绿色代表着生机与发展,象征着清新与纯净、繁荣与永恒。在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活幸福、人文关怀等具有“绿色价值倾向”的教育目标被忽略。少数教育内容也没有以体现“绿色价值倾向”的方式来具化,例如公正。[6](p136-142)将绿色概念纳入社会教育活动,倡导“绿色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良性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开放性上存在较大缺失,教育系统内部信息互通不够,力量整合不足,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之间交流借鉴的平台缺少。[7](p96-98)强调整体与同一特征的教育理念、枯燥的教育内容和单一的教育资源难以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更难以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在当前思维多元开放发展的新时代格局中,引入开放发展新理念,构建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工作局面是提升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内在要求。
如果说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那么共享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彰显精神价值的本质要求。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以人为本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要,也要兼顾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这一隐性价值追求。只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服务,教育成果为大学生共享,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普惠性,真正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作用。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理论层面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从实践层面同样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一)以创新发展为先导,全面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机活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其涉及的要素众多,作用复杂。只有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教育方法等多个要素共同创新,才能全面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机活力。
一是推进供给侧改革,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拘泥于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民主法制等传统内容,对思想问题关注较多,对实际需求关注甚少,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因此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推进供给侧改革,建立集价值、理论、道德、文化于一体立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打破思想藩篱,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常是运用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灌输,过分强调共性和说教,而忽略了个体的差异和心灵的感化。新时期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多尝试案例分析、情景再现、团体辅导、分类指导等方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情景化和生动化。也需要综合运用价值灌输法、价值澄清法、道德推理法、价值分析法,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服务模式,让学生在交互式实践中体悟人生价值。
三是借力现代科技,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教育载体是教育内容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种类和形式也需要具有时代特征。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好以手机为主要工具的物质载体和以新型媒体为主要平台的网络载体,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与外延,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四是革新思想观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新的时代背景,新的个体活动,自然需要新的评价机制。通过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云平台,整合学习成绩、社团活动、课堂出勤、日常消费等多个信息数据库,形成一体化的“大数据思政”系统,综合运用包括互联网思维、场景思维在内的各种新锐管理思想、工作模式及方式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科学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协调发展为保障,广泛凝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推合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主体多元、内容多变、载体多样,只有理清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渗透关系,协调好各自的作用范围和工作机理,才能形成助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
一是教育主体协调,切实做到多方联动、多元共治。在狠抓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以及学生管理、服务部门的育人功能。充分整合家庭、社会组织、企业精英等育人资源,强化育人主体间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努力构建育人与教书并重、课下与课上并重、服务与管理并重、为友与为师并重的全员育人工作格局。
二是教育内容协调,切实做到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教育内容与学生需求的关联度和吻合度直接影响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首先得与学生的需求相协调,以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为根本遵循,不断强化教育内容供给侧改革,将学生“所需”与辅导员“所能”无缝对接,学生“所盼”与辅导员“所有”充分耦合,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作为一种结构性的存在,还需协调好各要素间的内在关系,通过联系、渗透、互补、融合等途径,构建有机整合、协调推进的联动机制,从而打造集价值、理论、道德、文化于一体的综合立体供给体系。
三是教育载体协调,做到平台共用、资源共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为联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和外在表现形态,不可能一成不变,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创新。既要注重传统载体的现代化,也要根据科学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大学生时尚流行的最新趋势积极寻求新载体,充分整合线上和线下的教育资源,切实盘活存量、优化增量。
(三)以绿色发展为驱动,着力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生态。
一是树立绿色教育理念,优化育人队伍。绿色教育的推行关键在于教育者理念的革新。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将“绿色工匠”作为职业追求,切实扮演好知识传递者、学生潜力发掘者、绿色教育传承者等多个角色。在育人模式、理念、机制上求突破,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体验性、互动性、探究性与合作性上做文章,不断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嵌入绿色教育内容,拓展育人内涵。以“把握生命性、注重生活性、体现人文性”为基本原则,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民主法治教育为基础,嵌入环境保护教育、社会人文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自我发展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等多项内容,全方位培育学生崇尚的人格精神、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情感认知,体现思想层面同自然层面的和谐统一,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夯实基础。
三是营造绿色教育氛围,优化育人环境。绿色教育强调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相辅相成。因此,营造绿色育人氛围,构建感性与理性并存的育人环境对于推行绿色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育人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平等、温馨和谐的育人氛围。此外,宣传、理论、新闻等社会各界都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各类网络平台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遵循绿色发展,不断营造风清气正、和谐美好的育人环境。
(四)以开放发展为支撑,科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风尚。
开放发展理念核心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建构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关键在于对主体与客体关系、目标、内容、方法、评估、环境等要素以及开放性实现的途径进行形式化和操作化。具体的实施路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搭建交互平台,凝聚教育共识。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思想实际关联度较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与学生需求存在差距等问题,以“互联网+”为依托,构建开放式的信息交互平台。借此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实际需求等重要信息,科学制定教育方案。学生通过交互平台反馈学习需求、表达合理诉求、评价教育效果。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不断破除“信息壁垒”,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
二是建立区域联盟,整合教育资源。深化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加大教育系统内部开放,促进不同学校之间在教师、设施设备、课程等资源方面的共享共用,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深化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走向基层,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同时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共同研究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家校合作,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家校共育、学校社会协同的教育生态。
三是加强国际交流,拓宽教育视野。“一路一带”战略是经济战略,也是教育战略。我们要主动走出去,积极研究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极力推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不断强化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也要大胆引进来,以我为主,兼容并蓄,推动教育资源的国际交流与共享,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内涵发展、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搭建更宽广的平台,凝聚更强劲的动力。
(五)以共享发展为核心,精准把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
共享发展解决了“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深刻命题,也指明了推动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共享不只是教育资源的问题,也是教育本质特征的重要理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共享发展,就要牢牢抓住“人”这个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教育为了学生、教育依靠学生、教育成果由学生共享。
一是坚持教育为了学生,精准供给学生需求。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学生需求。唯有了解学生缺什么、急什么、想什么、盼什么,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的放矢、箭不虚发。因此,要多深入学生群体,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积极帮助学生解除困惑、理顺情绪,多谋学生之利,多解学生之忧。思想政治教育为了学生,还必须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顶层设计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将立德、育智、强体、思美等多项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统筹推进。
二是坚持教育依靠学生,充分激发学生潜力。《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创新面向青年学生的工作方式方法。依靠学生干部的辐射作用,牢牢抓住学生干部这个关键着力点,以身边事教育和影响身边人,真正实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片天的育人效果。依靠学生组织的智库作用,定期召开座谈会,研究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构建“众创众筹众评”工作机制,让学生当主角而不是观众,更多采取分众互动自主式及从下到上的工作模式,真正做到组织活动请学生一起设计,部署工作请学生一起参与,绩效考评请学生一起评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是坚持教育成果由学生共享,让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全体学生。坚持服务全体学生的工作生命线,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汇集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能看到、体会到、享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既注重个性化辅导,又兼顾全覆盖推进,既注重先进典型培育,又关注后进学生转化,把教育公平观念全面付诸实践。
[1]陈和香.哲学视域下的五大发展理念[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5,(6).
[2]彭冰冰.论“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结构[J].观察与思考,2016,(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陈传林.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5]陈金龙.五大发展理念的多维审视[J].思想教育理论,2016,(1).
[6]丁道勇.作为一种教育隐喻的“绿色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7]陈蓉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放性问题与路径探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
G641
A
1003-8477(2017)09-0181-05
王世杰(1976—),男,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副教授。
责任编辑 张 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