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玫艳,姚晚侠,孙继英
创伤后湿疹漏诊致创面迁延不愈分析
王玫艳,姚晚侠,孙继英
目的 加强对创伤后湿疹的认识,提高防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5年12月接诊的7例创伤后湿疹病例资料。结果 7例中腹部手术后延期愈合创面3例,下肢慢性溃疡创面4例。湿疹分布:全部发生于创面周围皮肤,其中1例远处发生散在丘疹。皮损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或丘疱疹,伴有水肿,水疱大量渗出、基底暗红。湿疹区分泌物细菌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各1例。诱因分析:4例疑似酒精、碘酊、过氧化氢等刺激性强的消毒剂所致,2例疑似换药中药和依沙吖啶过敏所致,1例因创面感染引发。7例前期均按一般创面处理,导致病程迁延。确诊为创伤后湿疹后均予西替利嗪口服,外用黑豆馏油软膏,2例感染者加用敏感抗生素口服,均治愈。结论 当慢性创面换药过程中出现创面周围皮肤糜烂、渗出等损害时,应警惕创伤后湿疹,及时了解病史和换药史,仔细分析诱发因素,以防漏诊。
湿疹;创伤和损伤;漏诊
创伤后湿疹是指创伤部位皮肤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糜烂、水疱、肿胀、瘙痒,出现大量渗出液,与多种物质过敏、微生物变态反应和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的湿疹类型[1-3],易误诊为普通创面感染或烧伤[4-7]。创伤后湿疹如未及时处理,易造成创面延迟愈合。2007年7月—2015年12月我院门诊换药中心接诊外院漏诊的创伤后湿疹7例,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例,女4例;年龄28~78岁。腹部手术后延期愈合创面3例,其中肝左外叶切除+胆道镜取石术1例,B超引导下右下腹阑尾区脓肿穿刺置管术1例,疝内容物还纳疝囊高位结扎术+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1例。下肢慢性溃疡创面4例。创面最大10 cm×3 cm,最小0.5 cm×0.7 cm,深度0.6~5.5 cm;创面持续1~26个月。
1.2 临床表现 湿疹全部发生于创面周围皮肤,其中1例远处有散在丘疹,面积7 cm×6 cm~23 cm×14 cm。皮损均表现为水疱,糜烂渗出,且均伴有瘙痒,个别患者局部有刺痛感。
1.3 既往治疗情况 本组4例在村、镇、校医院漏诊,其中1例出院后长时间自行换药;2例在县级医院漏诊;1例在省级医院漏诊。外踝骨髓炎患者创面持续26个月,湿疹持续90 d,曾使用多种中药糊剂、粉剂和西药软膏;外踝溃疡患者创面持续2个月,湿疹持续40 d,一直使用依沙吖啶湿敷换药;阑尾区脓肿穿刺置管术患者为65岁女性,有糖尿病和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引流3个月,引流管意外脱落1月余,创面有大量渗液,家属自行处理创面,始终不愈;疝内容物还纳疝囊高位结扎术+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患者为78岁女性,有高血压病和湿疹病史,两个创面和引流管口有大量渗液,每日换药1次,持续2周。小腿内侧溃疡及肝左外叶切除+胆道镜取石术2例,创面使用碘酊换药2~3周后出现湿疹;犬咬伤1例使用过氧化氢冲洗创面3周后出现湿疹。
2.1 确诊及检查 诊断参照皮肤科湿疹诊疗指南,所有病例均由皮肤科医生确诊为创伤后湿疹。湿疹区分泌物细菌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各1例。
2.2 治疗方法 ①湿疹区换药:用无菌敷料保护创面,依次使用Ⅲ型安尔碘、0.9%氯化钠注射液消毒湿疹区,再用棉球擦干。湿疹区域涂10%黑豆馏油软膏(厚层),凡士林纱布覆盖,棉垫绷带包扎。早期隔日换药1次,湿疹好转后隔2日换药1次。②创面换药:去除创面敷料,同前消毒创面,清除失活组织。因全部创面持续时间大于1个月,疑有细菌定植或感染,选择含银敷料。肝左外叶切除+胆道镜取石术和阑尾区脓肿穿刺置管术患者创面填充银油纱,其他患者创面覆盖含银藻酸盐或含银凝胶。创面进入增殖期覆盖藻酸盐或水胶体,修复期使用泡沫敷料。全部患者均予西替利嗪口服,外用黑豆馏油软膏,2例感染者加用敏感抗生素口服。
2.3 临床预后 7例换药1次后,糜烂面积明显缩小,渗出液减少,瘙痒减轻;换药2~4次湿疹区治愈,创面愈合速度加快。外踝骨髓炎患者创面6个月愈合,阑尾区脓肿穿刺置管术患者创面3个月愈合,余5例创面2~5周愈合。
3.1 发病原因 创伤后湿疹首先由Mathias[8]于1988年提出,湿疹发生于创伤部位,以皮炎样损害为主。病因与多种物质过敏、微生物变态反应和免疫反应密切相关[1-2]。随着创面敷料、消毒剂、骨科植入材料的广泛应用,创面感染,以及早期治疗失误等,均增加了创伤后湿疹的发生机会[9-11]。创面周围皮肤对创面细菌、渗出液或代谢产物产生过敏反应也是创伤后湿疹的发病诱因[12]。
3.2 病情分析 创伤周围皮肤表现为红斑、丘疹或丘疱疹,伴有水肿,严重者可以出现水疱渗出等急性期皮炎样损害。本组外踝骨髓炎患者创面持续26个月,用药复杂,每次使用中药换药后即出现大片糜烂、大量渗液,瘙痒,疑似某味中药过敏。外踝溃疡患者创面持续2个月,湿疹持续40 d,创面周围肿胀,明显水肿,伴水疱形成和糜烂渗出,使用依沙吖啶后创面渗出和瘙痒加重。阑尾区脓肿穿刺置管术患者,右下腹有15 cm×14 cm糜烂创面,色暗红,部分色素沉着,伴刺痛、瘙痒,自行使用酒精消毒引流口和湿疹区2月余。研究表明,创伤后湿疹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7.0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占68.1%左右[12-13]。疝内容物还纳疝囊高位结扎术+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和阑尾区脓肿穿刺置管术患者,创面有大量渗液,湿疹区分泌物细菌培养分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创面感染大量脓性分泌物刺激导致创伤后湿疹。小腿内侧溃疡及肝左外叶切除+胆道镜取石术2例创面使用碘酊换药2~3周后出现湿疹。碘酊刺激性强,能引起皮肤充血、红斑、肿胀等变化,不宜用于黏膜和创面的消毒[13]。犬咬伤患者创面使用过氧化氢冲洗换药3周后出现湿疹。过氧化氢被广泛用于外科清创,但其在杀灭细菌的同时也可对机体组织造成直接刺激[14],易诱发创伤后湿疹。
3.3 漏诊原因分析 ①对创伤后湿疹缺乏认识。换药时只关注创面,忽视创面周围皮肤的变化。对于大量的渗出液,先入为主考虑为创面原因而漏诊。②病史采集、分析不够仔细全面。由于本组患者病史持续时间长,换药医院、实施换药的医护人员不固定,湿疹出现后未予以重视,继续使用可能引起湿疹的消毒液,导致漏诊。
3.4 防范漏诊措施 创伤后湿疹是皮肤科独立疾病[11],要重视受伤史和换药史的采集,认真分析用药史和创伤原因。对于创面周围皮肤异常变化,及时请皮肤科会诊是必要的。
3.5 治疗体会 湿疹预防的一般原则为寻找病因并尽可能祛除和避免诱发因素。创伤后湿疹多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治疗[11],见效快,但易反复和造成皮肤含水量下降。黑豆馏油是由黑色大豆干馏而得,无刺激性和其他不良反应,具有止痒、促进角质形成、消炎、抗菌、收敛、促进吸收的功效,对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有抑制作用[15]。文献报道,5%黑豆馏油治疗婴儿湿疹有效率为97.3%[16]。本组湿疹区涂厚层10%黑豆馏油软膏,均治愈。本组创面和湿疹区使用复方碘消毒剂,对完整和破损皮肤无刺激性、无毒性,使用安全;确诊后经2~4次换药湿疹均痊愈,创面渐愈合。
[1]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9.
[2] 张晓红.湿疹病因病机及其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2):14-16.
[3] 金兆清,吴庆军,殷智颖,等.某部官兵外伤或手术创面继发湿疹28例诊治[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4,32(4):371.
[4] 尹伟欣,尹光文,李树萍,等.创伤后湿疹误诊为感染97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595.
[5] 金兆清,张霄,李海玲,等.手术切口处继发湿疹误诊为感染15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11):669.
[6] 杨兴萍.传染性湿疹误诊为烫伤后感染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121.
[7] 高彩宏.湿疹误诊烧伤创面1例[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4):996.
[8] Mathias C G. Post-traumatic eczema[J].Dermatol Clin, 1988,6(1):35-42.
[9] 陈罗西,赵卫侠,付婷婷,等.骨折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湿疹1例[J].中医正骨,2011,23(7):74.
[10]赖爱宁,黄飞,周嵘,等.开放性骨折后传染性湿疹样皮炎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9):958-959.
[11]段德鉴,唐吉云,田斌,等.创伤后湿疹42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3):152-153.
[12]姜疆,陈黎明,刘毅,等.创伤性湿疹样皮炎36例治疗体会[J].感染、炎症、修复,2013,14(3):139,封3.
[13]徐庆华.含碘消毒剂及其应用技术[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4):316-318.
[14]官昊月.过氧化氢溶液在外科清创中的应用及对组织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10):1323-1324.
[15]王凯,唐舒棠,向翠英,等.黑豆馏油凝胶体外抑菌作用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10):51-52.
[16]严晓峰.5%黑豆馏油治疗30例婴儿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9):73.
710061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换药中心(王玫艳、孙继英);710125 西安,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护理系(姚晚侠)
姚晚侠,电话:18991232335
R758.23
B
1002-3429(2017)01-0059-02
10.3969/j.issn.1002-3429.2017.01.020
2016-08-29 修回时间:2016-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