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平 平
(黑龙江工程学院 艺术学院,哈尔滨 150050)
中国传统符号元素在景观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张 平 平
(黑龙江工程学院 艺术学院,哈尔滨 150050)
中国传统符号元素种类繁多,其表现形式也异彩纷呈,运用中国传统符号元素表达的景观环境设计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形象体现,尤其是中国传统符号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字符号、竹文化符号、书画符号和民族文化元素在景观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不仅能够表现景观环境的气韵、营造景观的虚实结合,也能够传递出深厚的文化讯息、体会文化资源与历史文脉的传承。从传统符号中提取景观设计的可借鉴因素,提炼符号元素与景观设计的共通之处,并凸显景观环境设计需要根植的民族文化,对于形成富有时代特色的设计之路至关重要。
中国传统符号元素;民族文化;景观设计
中国文化遗产中文字元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文字元素可以看作是一个参考设计领域,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景观设计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目力所及,城市中的景观节点或景观视觉焦点与标志,都能发现文字元素传递出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讯息,人们在当代的景观环境中也能通过文字符号来感知景观环境的空间品质,挖掘空间设计中的中国文化内涵,体会文化资源与历史文脉的传承。
1.汉字元素在建筑造型中的应用。中国传统文字元素和传统建筑密不可分,文字元素融入建筑中呈现独特的人文景观意蕴,观者也能够通过鉴赏建筑造型理解建筑的文化内涵,两者相辅相成。近年来,国内设计师在进行环境建筑景观设计时较多地借鉴汉字构成规律,以形成独特的建筑造型景观,人们可以从这些建筑景观造型中体会到文字元素及图案的特定意义,这是一个新的景观空间探索形式,设计师在拆解文字时需要有较好的文化底蕴,有依据地提取其中的元素符号信息,并将其重组成新的符号形象,相当于利用文字讯息进行抽象构图的景观空间探索。较为突出的以文字为设计初衷形成的建筑平面案例如北京圆明园万方安建筑群,其景观造型就是利用了汉字元素“万”字造型以表达万事如意、万事安和等含义;再如重庆的华字楼、河南安阳的文字博物馆、广州新图书馆的空间造型都是一个汉字“册”字等[1]。
2.汉字元素在景观小品中的设计方法。景观小品是景观环境中的室外家具,体量虽小却兼具实用和精神功能,小品一般多以单纯的色彩点缀空间,汉字元素打造景观小品外观形态的做法也比较常见,一种方法为形象植入法,即在环境中根据需要,直接在景观节点植入汉字形象,不进行技巧变化,形成质朴且直观的形象,呈现出雕塑或者小品宽泛的观赏角度,也可以利用灯光、植物等因素对环境进行表现和烘托,从而突出汉字在表达韵味和意境方面的优势[2];另一种装饰方法是汉字本身即为背景,并配置装饰图案,以提高景观的主题,与汉字结合的图案可以选择简笔画、传统的印章、吉祥瓦等作为配饰,使得景观整体形象突出,具有视觉冲击力,以文字为背景塑造的景观节点个性鲜明,民族文化韵味浓厚[3]。在景观设计中,将汉字元素进行解构、挪用和重组,可以形成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及时代气息的景观作品。
3.汉字元素的地景设计。汉字地景设计是汉字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新型表达形式,设计中借助地面硬质载体呈现各类不同的景观形式,当人们行走在一个空间里会被脚下的地景所吸引,并驻足欣赏,汉字元素的地景设计能够增加人们在室外景观的停留时间,增强视觉引导和疏散人流。汉字元素的地景设计有汉字地面浮雕、汉字地面拼贴、汉字地景展台及汉字文化主题墙等,材料应用也较为广泛,金属、石材、木制都是设计师较为常用的材料元素,汉字地景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在设计中采用谐音和双关的手法传递景观主题,表达祝愿喜庆祥和、美满幸福的寓意,同时还可以巧妙地增添互动环节,使中国特色文化主题墙在景观环境中表达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地方特色,使人们主动认知汉字知识,既可以欣赏景观设计,又强调了民族文化的传承,进而提升景区的整体形象与文化品位。
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竹子与园林景观的历史渊源也较为深远,竹文化外在呈现着洒脱、素雅、挺拔、刚强、古朴、奇特美感,内在呈现中空而虚、形象飘逸的特点,是营造景观隐逸情怀的特定符号,竹元素塑造的实景与虚景构建了环境景观中的主体,共同促成了现代景观环境的美感。
1.以竹符号元素为主的景观设计。竹元素自古以来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中国古典园林就存在着实景和虚景之分,现代景观设计依然将其列为造景首选,比如亭台、楼阁可以看作实景,风影、光香可以看作虚景。自古以来无园不竹,竹可以与建筑构成景观、竹可以与山石构成景观、竹可以与其他植物构成景观、竹可以与水构成景观,其造景手法以竹林、丛竹、孤植竹、列植竹、地被竹等形式呈现。景观设计中竹的种植方法往往分布在弯道的道路上,或倚靠一块草坪,或藏匿在建筑和花园的角落,或创造一个纯粹干净优雅的气氛。簇竹常被应用在较大面积的庭院中,运用一个或多个竹种形式混合种植,采用不规则三角形种植方法来配置石头或其他植物混合种植;弧植竹通常以一株或几株相同品种的竹单独种植,其形态独特、色彩奇异。
2.竹符号元素与建筑一体的景观设计。建筑是人为的一种景观元素,为符合中国传统造景浑然天成的原则,常在建筑物的四周配置观赏性较强的树种,如栽植竹类,既能丰富环境色彩,也能衬托出建筑的秀丽,还可形成层次丰富、生机盎然的环境景观,竹林配合园林障景手法可使环境更优雅,常有景观置竹于漏窗之外,遥见景物若隐若现,呈现一种“欲扬先抑”的景观效果,游人可以感受到竹林与建筑构成的景观仿佛世外桃源,引人归隐。竹符号在建筑庭院中应用的案例较多,例如,拙政园、留园、圆明园、紫竹院等古典园林等都呈现了竹林幽静、天然图画的景观,在这些古典园林中,诗、画、书、印的竹文化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意义非凡,使人产生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3.竹符号元素与山石景观设计。中国文化表现自古便有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模仿自然的观念,在景观环境的构建中,除了上述的元素,竹与建筑之外,竹与山石同样构成最常用的景观搭配,竹子本身集天地之灵气呈现清秀柔美之势,山石沧桑古朴集岁月精华于一体,两者融合相得益彰,能够呈现层峦叠翠的自然美,也可点缀于廊隅墙角自成一景,还可缓解转角的生硬线条创造丰富的景观效果。以扬州个园为例,其值得借鉴的构思形式是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来呈现岁月轮回及生命周而复始,在个园中,被誉为四季的四座假山通过不同的石材、不同的植物搭配,呈现异彩纷呈、独一无二的四季景色。个园的四季假山都配置了不同的竹种,例如,刚竹、石笋搭配白壁粉墙相映成趣,呈现春意盎然的景象;水竹与太湖石组合以松树、紫薇呈现出夏季的清丽秀美;枫叶与竹的搭配,创造了一个华丽而凄凉的秋季景象;宣石叠掇搭配斑竹与蜡梅呈现冬季悲凉荒漠疏寒之感。
4.竹符号元素与水景观设计。无色的水与翠绿的竹是中国传统景观文化的又一重要载体,有诗云“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从景观设计角度来看,水是横向的,竹是纵向的,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强调,使整个环境清新灵动、生机盎然,形成丰富的环境意象。白居易曾高度评价园林环境中竹与水的景观组合,并在他的几处宅院中体现了这种最佳配置,他将水面形成虚实对比,同时结合其他景观元素,强化建筑假山的景观效果,构成园林的虚实视觉效果的同时增添了灵动与活力。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讲究水声、水色等来表现虚景的美妙氛围,使人忘倦,园中听风亦能让人感受自然界不同形态带来的雅趣。可见,在景观设计中实景与虚景的结合,可以创造出景外之景、无形之景的环境景观。
中国书画符号元素在景观环境设计中的艺术处理手法有许多相通之处,绘画中书画元素意境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景观设计的审美,书画符号能够运用到园林平面设计中,能够表现景观环境的气韵,能够营造园林的虚实结合与渗透,也能够营造景观环境中的步移景异的特点,这是中国古典园林在艺术与自然之中凝聚的智慧,也是留给当代设计者的财富。
1.书画符号在园林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景观园林的平面布局可以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其特点多以整体水面为限定,围合建筑物展开空间布局,集中式景观平面水面处于中心主导地位,形成向内集聚的布局形式,分散型的平面景观是在周边建筑物的水面上,利用中国画的元素和书法形式增添神秘感,变换不可预知的视觉效果。中国书画符号最大的优势即为留白,通过不着笔墨寓意开阔气度、增添无限遐想,而将书画符号的留白运用到景观园林的平面能够最大限度地平衡园林构图局促感,达到疏密有度,水与亭台、古树与山石一并倒影于水中,既能够丰富景观层次,又能够营造景观意境。古典园林中网师园和拙政园中的水景值得借鉴,比如,各景点有以水面为核心的处理,有以书画符号虚体元素为中心的设计,形成独运的障景、露景的视觉效果,使观者赏心悦目。在中国画中的留白手法运用在景观平面中白粉墙与植物搭配也能营造中层次丰富、疏密适中的园林景观,形成起承转合的主题和时间顺序让白粉墙映衬植物景观形成完整且富有中国韵味的留白景观[4]。
2.书画符号在园林设计中气韵的体现。中国的书画艺术讲究内在精神和生动气质的体现,这种气韵的呈现反映在园林景观中即为意境美感,无色无形的水营造景观可以创建园林美感,性格迥异的山林可以传递园林刚毅的品质,两者结合构成天地万物的广阔胸怀。山水元素是中国传统书画的生动表现元素,园林的气韵遵循着中国传统书画的精髓,并运用景观营造动态和静态两种不同的质量和不同类型的景观意境:动态营造自由、大胆和连贯的景观,如奔腾强大的河流、飞泻的瀑布;静态营造祥和柔美、延绵不绝的景观,如潺潺的溪水、灵动的清泉。可见,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对万事万物的认识会直接体现在景观园林空间设计中,在景观营造中,使水景从品格、气质、形态、性格上都不缺少生命力,并使这种气韵贯穿全园环境。伴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演变,书画符号塑造出的景观园林空间的气韵将决定景观园林的生命力是否长久。
3.书画符号在园林中的虚实结合与渗透。以画面的整体构成形式来分析景观环境,建筑景观就相当于中国画中的笔墨符号,是真实存在的线条和笔墨,而庭院部分即是中国画中虚空的留白部分,由此书画元素符号在景观环境中虚实可见。在营造景观园林虚实空间时,应当结合建筑体量有规划地分布其位置使虚实部分相互融合,做到虚实相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相互渗透的整体效果[5]。由于园林景观本身为固定的,而人的活动是动态的,人在园林景观行进中即穿行于虚实空间之中,映入眼帘的庭院、天井、墙上的漏窗及半开的曲廊,搭配水边的亭子即为园林景观中的留白。例如,留园中部,空廊和柄扇较多构成虚的要素,中部景区曲骼楼与五峰仙馆等建筑墙面形成了实的空间,做到虚实相生、交互自然。
4.书画气韵在园林设计中的步移景异体现。园林景观空间通过“留白”手法的处理,能够表现时空交融、气韵生动的高妙境界,所以通过留白营造的书画气韵表达艺术意象,能够给人们留下丰富的想象和创造空间。中国画中多点、散点的透视法造就了“移步换景”的多重空间关系,这种“移步换景”的方法在园林中的体现也较为明显,在园林景观中更多地被称作“步移景异”,从字面上解释,这种艺术形式是动静结合的体现,也体现了景观随着时间、空间和人的行为变化发生改变。时间的动态过程构成了景观的流动性和节奏感,因此人们往往通过精心制造的迂回路线来看到园林景观空间,形成一个特定的多个复杂的视角,同时利用框景、借景来形成多种景致的叠和效果,比如,假想行进在空间中可以感受曲廊的幽静狭窄,转入下一个空间曲廊两侧就可以佐以粉墙和山石,使亭廊中的景色步移景异,如此,空间对比感受强烈,也会呈现“柳暗花明”之感。
在当代文化符号纷杂的大环境下,不仅催生了不同的城市景观,也带来城市间相互趋同、缺乏地方精神、地方文化精髓融入不够等问题,所以在景观环境设计中,如何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地方文化融入景观环境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从古至今,造园思想体现的是一种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紧密相连,景观环境中才由此呈现出不同地域文化所特有的审美观念和特征。下面分别以巴蜀文化、西藏文化、新疆文化、云南白族等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为例,分析民族文化符号在景观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1.巴蜀文化符号元素在环境景观中的运用。四川自古就有巴蜀文化作为精神支柱,并影响着四川地区的园林景观建设,在巴蜀园林的创作过程中首先要体现朴素自然观,这是四川地区的本土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巴蜀园林景观具有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都追求的自然之美,并根据客观的自然地貌和独特的审美理念,在巴蜀文化园林中体现返璞归真、自然最大的设计思想。其次巴蜀文化也融合了儒家、佛家及道家思想,使巴蜀园林景观不仅可游赏观光,也具备纪念功能,使文化一脉相承,表现出沧桑的历史感。从巴蜀景观环境的风格进行分析,其灵韵雅致、高雅飘逸的意境,自然疏朗、布局灵活的造园手法、古朴隽秀、地域风情的造境手法与巴蜀大地独有的地理条件和风土文化完美融合。在巴蜀文化景观环境中较为突出的是浣花溪公园,其巴蜀造园手法和当代城市景观设计理念贯穿于整个景观设计,将巴蜀文化深度融入景观营造形成一脉,“以人为本”与“生态”的设计理念自然流露。
2.蒙元文化符号在景观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蒙古族是游牧民族的代表,其草原文化肩负着蒙古多民族历年来的游牧习性与生活习惯,草原文化是由当地的民族文化创造的,由于它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所以延续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形式,综合起来草原文化是一种形式的多样化的体现,可以追溯同一起源,其独特的核心理念是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特定元素如蒙古包、白塔、蒙元云、火图案、寿纹、五珍图纹和犄纹、吉祥八宝(盘肠、莲花、法轮、宝伞、金鱼、宝瓶、法螺、白盖)等[6],这些传统蒙元文化符号构成了蒙元特色景观建筑的主体形态,但具体创作时,这种蒙元文化元素却不单纯是蒙古包的放大版,也不是单纯的图纹排列,而应是从建筑景观着手考虑节奏与穿插的结合,并表现出几何的块面和结构裂缝,形成蒙古族文化的新的象征。另外,细节设计的考虑可以将游牧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如葡萄酒和家居饰品等元素通过抽象的重构,强调结合的形式形象和灵感,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景观设计符号。
3.云南白族文化符号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城市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其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地域文化。云南白族云龙县是保存较完好的古镇聚落形态,其自然文化景观与物质文化景观都比较突出,随着民间艺术逐渐受到重视,本土景观环境设计更多融入对当代视觉艺术民族元素的分析与组合,以此传递民族化与本土化的景观符号,使云南本土景观设计更具生命力与发展活力。云南白族文化符号元素的运用反映了中国传统符号背后的“意”的重要性,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4.敦煌符号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敦煌符号元素历史已久,其内容包罗万象,反映出时代性、地域性及民族性的视觉美感,在中国设计界将敦煌符号融入其中的不计其数,但将其运用到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却是一个新兴的话题。敦煌元素符号归纳起来主要包含雕塑元素、壁画与图案元素、敦煌色彩、敦煌线条等,敦煌元素中的雕塑元素如敦煌的乐舞、飞天、彩塑、琵琶等;敦煌壁画元素如葡萄纹、宝相花纹、浮云纹、旋转图案、重叠的垂幔、垂帐等常常会被运用到景观环境中,形成主体性或主题性景观雕塑[7];敦煌色具有雄厚、深远、大气、包容等特点,在景观环境设计中主要用红、蓝、绿三种颜色表现景观环境的典雅和华丽,除此之外,色彩退运的手法也常常被用作景观装饰;敦煌文化中的曲线条被形容为中国的巴洛克与洛可可,因为其形态流畅、华丽,当代景观设计中的植物花卉、雕塑建筑对曲线元素的运用随处可见,也展现着敦煌景观文化的魅力。
日本著名设计师黑川纪章对于符号元素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只看到传统的东西,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只有将传统中看不见却最鲜明的一部分形式符号传播出去,才会使符号景观元素具有独特性、可认知性和艺术性的特点,能够表现并传递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真正形成现代风格。所以,运用中国传统符号元素表达的景观环境设计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形象体现,符号景观元素作为一种设计载体,其寓意会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进行变化,主动获取和分析中国特色的景观元素的系统,深刻理解其设计的意义,对景观设计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段禹农.城市景观雕塑代言城市公共文化[J].中外建筑,2008,(5).
[2] 王玉萌.传统元素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1,(7):101.
[3] 高银贵.历史文脉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4] 林皎皎.中国古代建筑与传统文化[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4,(1):91.
[5] 侯文婷.中西合璧的飞天形象传承[J].美与时代,2010,(3):58.
[6] 秦亚平.探析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整合[J].深圳大学学报,2011,(5):147.
[7] 方福颖.中国传统装饰吉祥图案及其艺术特色[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2):53.
[责任编辑:姜新旸]
2016-12-21
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2016B061)
张平平(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从事环境设计教学与研究工作。
J59
A
1007-4937(2017)03-01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