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2017-03-07 05:33韩丽佳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大学

张 群,韩丽佳



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张 群,韩丽佳

(辽宁工业大学宣传统战部,辽宁锦州 121001)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水平、综合实力的体现,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新时期促进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求。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理清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旨在凝练学校精神文化和品牌,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亦策善能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

(一)多元的文化背景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冲击

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各种思潮无时无刻不在冲刷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偌大的地球变成了“地球村”,高校就是“地球村”中的一户。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距离被无限地拉近,各种文化交互复杂,各种信息目不暇接,极大地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同时,各种思潮和文化相互交锋、碰撞,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加剧,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价值观念之间的差异、东西方文化的差距、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都左右着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观念,这无疑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冲击。

(二)网络的飞速发展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技术

网络飞速发展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技术,并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作为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源地和传播地,最容易受到外界新事物、新意识的冲击和影响。互联网的发展,衍生出许多新的传播手段。这些网络信息具有内容丰富、传播快捷、影响广泛的特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据统计,大学生使用微信、QQ、APP、E-mail、微博的频率非常高。微信的使用,使信息在朋友圈的扩散范围不仅广泛而且便捷。文字和图片的搭配,更容易使广大受众接受,小视屏功能更具视觉冲击力。微信的广泛运用加大了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和使用。各大校园学生和团体组织争相推出微信公众号,宣传各自品牌活动,提升影响力。

新媒体、新技术已经成为传播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使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产生了新的变化。高校应及时对新技术所产生的文化形式进行关注和研究,利用新媒体和新技术,以先进的文化思想抢占舆论主阵地,形成正确舆论引导,进一步激发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三)社会转型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结构的变革、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价值观念的趋向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各种不良思潮涌入高校校园,使师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体系发生明显的变化,在师生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影响了高校学风和校风建设。因此,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校园主流文化,使广大师生抵制不良影响,形成优良校风、学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高校是培养高端人才、中国未来建设主力军的重要阵地,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更具重要意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作为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准则,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化于心,转化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不仅要注重学生精神层面的追求,更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落实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相关、相互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宣传思想工作的载体,宣传思想工作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发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不仅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引领学生,更要从学生的思想文化方面着手,重视广大受众需求,改变以往校园文化活动陈旧形式,明确大学生主体地位,真正使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内涵、提高品位,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

二、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信息化进程较慢导致校园文化载体落后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大数据、云计算、信息网络的新技术对高校信息化进程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大部分高校校园信息化进程发展比较缓慢。高校校园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数字校园建设初具规模,一些网络资源逐渐被运用到教学环节和科研活动中。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改善,现有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师生对于信息资源的要求。校园信息化进程缓慢导致校园文化载体落后,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不良影响:高校管理部门之间协同能力较差,在线平台建设不完善,学生课上课下交流断层,各院系开展教学和科研不能与校方和学生三者之间互联互通。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师生对校园信息化建设、数字校园、数字图书馆的需求越来越高。

加强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进程,是加快创建智慧校园的要求。校园信息化建设关系到全体师生对知识的诉求,有利于引导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更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

(二)有些学校未凝练出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1]。简单来说,大学精神就是在高校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凝聚出的关于一个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综合概况,是一所大学的素质所在,更是一所大学校园文化的灵魂所系。当前高校,因为类似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向,大学精神塑造不足,缺乏大学精神的凝练和总结,没有一定的顶层设计,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校风和精神,个性化不足,影响校园文化的传承。大学精神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当中。缺乏大学精神,校园文化活动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大学精神的核心就是育人。塑造大学精神,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所高校都应有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熏染着整所学校的师生,每一位师生都会被大学精神所影响。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载体,构建高校校园文化,凝练大学精神是关键所在。

(三)缺乏对学生精神需求的关注

2016年两会热词之一,就是供给侧改革。经济方面要实行供给侧改革,文化方面也需要实行供给侧改革。同样,校园文化活动也要注重供给侧改革。

以往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人为本的意识不够,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没有从源头出发,想学生之所想,真正办学生喜欢的活动。如果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一直局限于传统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审美疲劳和视觉疲劳。传统模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很难让学生真心地参与进来,学生不愿意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功能就会事倍功半。如何改善这一情况,一直是众多高校思考的问题。大学生的兴趣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改变着,应顺应时代需求,从大学生的兴趣出发,从育人功能出发,寻求能让大学生愿意参与、积极参与、体现自身价值的活动中来。只有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和联系,才能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创造更多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活动。

(四)前瞻性制度体系不完善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以及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高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和落实。

一成不变的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是由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制度体系不完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需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及时修订,查缺补漏,整合完善有效的制度,剔除那些落后的制度,使制度体系建设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密切联系学校发展变化。

三、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一)立足校情,打造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是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达到高级水平的表现形式,它整合了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图书馆等一系列信息化建设资源,运用多种先进的新兴信息技术,为全校师生打造的优质教育资源、优良教育教学环境。网络技术中网络及时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能及时、准确地传递国家方针政策和学校教学科研实时动态;肃清校内网络环境,形成网络“绿色通道”;打造教学交流平台,增加师生线上、线下互动,提升教学效果。

打造智慧校园,关键在于拥有一支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紧跟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网络技术过硬的管理队伍。高校应立足于自身的发展现状,准确定位自身校情需要,加快信息化进程,以自身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基础,为全体师生提供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服务、为学校日常管理部门提供更加便捷的沟通方式、为教学提供数据支持和为创新创业提供技术支撑的智慧校园。智慧校园的建设,对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和办学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立足特色,塑造大学精神

如果说大学精神是高校的灵魂,那么特色和品牌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命力。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载体,因此,塑造大学精神,须立足特色,增强个性化建设,打造高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品牌。

第一,校园文化品牌应立足于高校自身特色,例如,文科类高校应创造文学气氛浓郁的活动品牌,理工类高校应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师生的价值观,并对学生成长成才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二,在创新和创业的发展大潮下,在“挑战杯”和“互联网+”等一系列创新创业竞赛的冲击下,校园文化品牌不仅要立足自身特色,更要体现当今时代的主题,与时代发展相契合,为建立创新型校园作出贡献。第三,校园文化品牌要不断更新理念,树立育人观念,立足为全校师生服务的宗旨,发展创新,不断完善,办出有特色、有品位、有影响的校园文化活动。

(三)立足大数据,完善大学制度

推进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推进高校章程建设[2]。从本质上讲,大学章程是大学的“宪法”,大学各项活动都应以章程为依据,没有章程大学活动、大学发展就“无以为据”[3]。在制度制定和实行过程中,需立足大数据规模性、高速性、多样性等特点,通过海量数据,辅助制度制定,使制度更加完善、合理。完善大学章程,发挥章程对高校的规范作用,有利于引导全体师生统一意志,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立足人才培养,创新校园文化

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应立足于人才培养,始终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宗旨,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建立一批富有品质、丰富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首先,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作用,注重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完善教学、科研等核心工作,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与学校其他发展规划相互促进,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其次,要建立顶层设计,创建内容高雅、形式丰富、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校园文化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打造具有本校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课外活动,更要立足于人才培养,丰富科技创新竞赛形式,培养浓郁学术氛围。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让学校成为全体师生陶冶情操、寓教于乐的成长乐园,彰显本校独特校园文化和品牌魅力。最后,做好前瞻性制度体系建设。校园文化制度是保证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的依据。通过制度的创新和改善,并在实施新的制度后跟踪反馈,了解师生对制度的认可度,不断丰富和完善制度建设,激发广大师生的热情和创新精神,在校园内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真正发挥制度作用。

[1] 李欢欢.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培育凝练大学精神[J]. 北京教育(高教),2012(Z1): 150.

[2] 沈健.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 江苏高教,2015(2):7.

[3] 王旭东. 章程建设与大学发展[N/OL].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3-10-14(5).

(责任编校:付春玲)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2.030

G640

A

1674-327X (2017)02-0099-03

2016-04-28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JG15DB029)

张群(1974-),女,辽宁锦州人,副教授。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园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