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成,齐攻阵
红色社团与高校基层党建关系研究
刘春成,齐攻阵
(辽宁工业大学党政办公室,辽宁锦州 121001)
当前红色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影响力日益突显。高校基层党组织如何借助这一载体更好地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在对红色社团及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挖掘红色社团与高校基层党建关系,试图为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供借鉴。
红色社团;高等学校;基层党建
大学生社团作为由高校学生自愿组成的活动组织,在高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载体。高校基层党组织直接肩负着组织、宣传与团结高校全体学生的重要职责,要想真正把这一职责落到实处,就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到高校的学生中,而红色社团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对红色社团及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红色社团与高校基层党建的关系,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供借鉴。
(一)红色社团的界定
所谓“红色社团”,也称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实际上是指由高校学生自愿组成的,以宣传、学习、研究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主流思想政治观念为目标的学生活动组织[1]。而红色社团在中国历史上的雏形至少可以追溯到“五四”时期。1920年3月,为进一步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指导北京大学学生成立了北大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自此,红色社团在中华大地不断发展壮大,在诸多历史阶段发挥了思想导向、组织团结进步力量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确立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必修课的理念,倡议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借助红色社团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二)红色社团的特点
红色社团作为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密切相关的大学生活动团体,有区别于普通学生社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性。红色社团一般是在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指导下成立的,因而往往具有比较鲜明的政治立场。其成立初衷即是宣传、学习、研究并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其展开的一切活动主题都是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
2.时代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得到不断地丰富与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因此,红色社团所宣传、学习、研究与践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必然会不断更新,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密切相关。
3. 实践性。红色社团不但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更注重“红色”的社会实践。高校学生可以借助红色社团的平台,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进而不断提高自己了解、适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切实践行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高校基层党组织处于学校一线,肩负了团结高校全体师生学习党的思想、落实党的任务的重要使命。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围绕这一使命在高校学生中间切实开展思想政治宣传与教育工作,成为困扰基层党组织的难题。而这又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当前面临的困境密切相关。
(一)挑战:观念与价值取向多元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作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的新一代,其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甚至部分学生在一些西方消极思潮影响下,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较低。这些都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在学生中间的开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不足:基层党建工作的不规范
当前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本身也存在着不规范的情况。在部分高校里,基层党建甚至被认为是“务虚”的工作,因而造成人们对基层党组织职责认识的偏颇。加之高校党务工作难以进行量化考核,往往被置于工作考核范围之外,这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加剧了部分高校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冷落。而缺乏重视与制度保障直接导致了基层党建工作不能规范地开展,负责基层党建工作的人员对相关课题缺乏深入思考,具体表现为党的思想政策文件下达后,机械执行等。如此一来,高校党建工作的弱化成为了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2]。
(三)问题:基层党建工作载体匮乏
当前,在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特别是面对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思想教育与学习实践“两张皮”现象。一方面,高校基层党组织对政策文件精神的传达形式传统、老套,部分党务工作者甚至将其简单地等同于政治学习、思想汇报或者支部开会,僵化的工作形式直接造成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少真正坚实有效的载体与抓手,甚至有时这种“老办法”会受到学生心理上的排斥,被认定为形式主义;另一方面,当前高校在校生的主体为九零后,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其价值观不但受到家庭与学校的影响,而且纷繁的思潮通过现实社会、信息网络等多种形式作用于青年一代,使他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其中既有积极的思想,也有消极的潮流。可以说,当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对象的变化使党务工作者面临新的挑战,这也要求相关人员顺时而变,顺势而为,勤于思考,精于钻研,勇于创新,最终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四)关键:丰富基层党建内容方法
2.2.3 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其主要手术步骤为:展露患者患侧的输卵管,在患者输卵管系膜对侧以及妊娠部位,取纵轴平行方向,取~条2—3cm长的“内凝带”,剪开患者输卵管腔,娩出妊娠组织。
面对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呈现出的具体问题,党务人员要做的即是在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基础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拓展基层党建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首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就要求党务人员认真分析政策文件精神,做到融汇贯通,将相关精神具体化、现实化、形象化,既要突出当前的时代特征,又要结合学生特点加强针对性。比如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的模范人物的事迹或成就结合起来,既符合时代主流价值,又提高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其次,基层党组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不断地进行形式创新,在坚持卓有成效的传统教育形式基础上,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向软性交流与渗透转化,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这样既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提高了当代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面对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笔者认为引入红色社团这一教育载体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从另一个层面讲,高校基层党组织也会对红色社团建设产生积极影响。实际上,红色社团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可以形成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良性循环关系,这种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红色社团建设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延伸
当前在高校中蓬勃发展的红色社团具备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与实践性,可以说这三个属性是红色社团区别于其他社团的先天属性。这也决定了其适合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现实需求,可以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红色社团建设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延伸。
1. 红色社团增强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红色社团本身即是具有双重角色的社团,一方面它是基层党组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另一方面,它又是高校学生自发组成的社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接受者。这种角色的双重性决定了通过红色社团在学生中间开展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高校红色社团不论是在基层党组织的指导下成立的,还是大学生完全自发组建的,其本质都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载体[3]。以红色社团为载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更形象、具体,是对党的文件政策精神的现实化转换,这种内容的呈现形式也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在某种意义上讲,更能契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特点,促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由“虚”向“实”的转变,增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2. 红色社团推动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载体创新。在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特别是面对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教育与学习实践环节脱节现象极为严重。这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对政策文件精神的传达形式传统、老套密切相关。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勤于思考,依据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内容与学生特点对工作载体进行创新。如可以组织“热点理论面对面”活动,邀请权威理论解读专家与学生进行对话式交流,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激发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还可以组织红色旅游,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革命圣地观览,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情怀与奉献精神;也可以组织学生唱红歌,创红歌,将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时尚、情感等多种元素融合起来,用更具时代感的呈现载体吸引更多的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身到高校红色社团中来,投身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来[4]。
3. 红色社团丰富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即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因此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也会不断更新。红色社团本身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这决定了其社团活动内容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具有高度一致性。红色社团又具备时代性的特征,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发展与民族命运是新一代进步青年的具体特征。他们在社会现实中以不同的形式学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让高校党建工作具有了全新的时代内涵。红色社团还具备实践性特征,这在某种意义上讲就切实地将思想政治教育所传达的党的文件政策精神具体化、现实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生活与社会实践,进而形成了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内涵的实践化拓展。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是红色社团建设的有力保障
红色社团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延伸,是当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载体。然而红色社团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由于专业指导教师配备不足,导致红色社团有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缺乏专业性;由于红色社团由学生组成,但要创造性地学习与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往往需要建立与社团外甚至学校外的相关组织的联系,学生活动才能顺利开展,但仅凭学生的社会关系这一目标往往难以顺利达成;再如红色社团在无专业人员支持与指导的情况下,在管理机制上仍存在较多缺陷。另外,由于资金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些都是红色社团发展的重大障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对红色社团的发展加以扶持,为红色社团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1. 思想保障:提供先进的思想价值导向。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先进思想的传播机构,其能够通过党内渠道获得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且基层党组织在理论研究上具有先天优势,可以为红色社团的发展提供先进的思想保障。这就要求相关人员一方面要认真学习与研究党的文件政策精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成果进行与时俱进的理解与把握;另一方面,还要关注红色社团的发展,必要时对学生给予专业化的指导。应该指出,基层党组织为红色社团提供先进的思想价值导向,从长远看应该形成一种持续性的指导机制,即确定相关人员对红色社团进行定期、定向指导。社团数量多的,也可以通过培养社团骨干的形式进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先进思想的学习与培训,确保红色社团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思想价值观念上的一致性,进而促进红色社团健康发展。
2. 政策保障:营造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红色社团作为由学生自己组建的社团,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践行上有自己先天的优势。如内容与形式具有时代感,更容易为广大学生接受等。然而其也有显著的不足,这些创造性的学习、研究与践行活动,因为并非简单的政治学习、思想汇报,因而需要更多的与外界,包括社团外甚至校外的相关组织机构建立联系,也需要更多的物质条件支持。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的社会关系有限,一些活动的组织显然面临极大的阻碍。这就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以指导者、扶持者或者官方的身份,对红色社团的相关活动给予支持。这种支持,既包括帮助大学生进行社会关系拓展,做红色社团与相关组织机构间沟通的桥梁,也包括在资金方面对社团加以支持,或者可以提供更多募集活动经费的途径,为红色社团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3. 机制保障:建立科学的管理激励机制。当前红色社团在管理激励机制的建设上存在较大问题,致使一些社团很难形成规模、发展壮大。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红色社团的机制建设方面也应该给予一定的保障。这种保障既可以是指导性的,也可以是参与性的。如党务人员可以指导学生建立与完善《社团章程》,明确社团的成立宗旨、组织构架、纪律要求、入团条件、换届制度等,规范红色社团的管理;高校基层党组织也可以提供一些参与性的机制保障,如运用基层党支部的权限,制定对红色社团的激励机制,通过证书、奖金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地参与到红色社团活动中来。
综上所述,红色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与作用,这与高校基层党组织肩负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团结高校全体学生职责具有一致性。高校基层党组织通过红色社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载体创新,是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红色社团建设与高校党建工作一旦形成良性互动,那么必然会收到共赢互利的效果,不但推动红色社团健康发展,也将从根本上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1] 冯耀勇. 高校红色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南方论刊,2013(11): 106.
[2] 李芳. 论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理论创新,2014(5): 10.
[3] 郑琳娜,黄娟. 依托红色社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社会发展,2013(1): 46.
[4] 熊辉,仰义方. 红色资源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功能与运用[J]. 井冈山大学学报, 2011(32): 24.
(责任编校:付春玲)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2.028
G640
A
1674-327X (2017)02-0093-04
2016-12-15
2016年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2016GXDJ-C026)
刘春成(1964-),男,辽宁义县人。
网络出版时间:2017-03-08 08:32;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415.C.20170308.0832.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