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好的设计如何“管理复杂”

2017-03-07 05:33王天宇
关键词:概念模型设计者产品设计

王天宇



浅析好的设计如何“管理复杂”

王天宇

(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辽宁锦州 121001)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用户对产品需求的不断提高,复杂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多,所以如何把握产品的复杂设计成为了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本文基于管理复杂的设计理念,从明确产品设计中不应排斥复杂的观点出发,在心理层面上形成潜在的逻辑基础与操作层面上设立适应需求功能两个方面,论述了产品设计中如何管理复杂的基本思路以及有效方式。

管理复杂;概念模型;产品功能

“管理复杂”(complex management)是近年来产品设计理论借鉴管理学系统理论所提出的新概念,也代表着一种新的产品设计理念。它的主要思路是:好的设计并不是让事物变得简单,而是建立起能让用户理解的“概念模型”或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功能设计来驯服“复杂”。

一、为什么产品设计中不应排除复杂

产品设计中的“管理复杂”是指将诸多设计要素纳入到清晰的逻辑脉络之中,建立起能使用户感到合理的“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进而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来。显然,要实现“管理复杂”,其前提就是要肯定: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不应该排斥“复杂”。

美国著名设计师唐纳德·A·诺曼在他所著的《设计心理学2:如何管理复杂》一书中指出:“复杂是世界的一部分,但它不该令人困惑。”[1]4一件好的设计能帮助我们驯服复杂,这倒不是说让所有的事物都变得异常简单(如果复杂是符合需要的),而应该是去管理复杂。诺曼在书中充分地阐述了“管理复杂”的要旨以及“复杂”不应令人困惑的论据,如果将他的观点与产品设计实践相结合,就能说明在产品设计中不应排斥“复杂”的两点理由。

其一就是当设计师们在客观的产品设计过程中是不可能回避“复杂”的。因为我们是身处在一个复杂的世界当中,比如:错综复杂的街道,五花八门的工作领域,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代码等等,这正是我们每天都必须面对的世界的正常状态。而且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客观世界中的生活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的生活需求也由多样性而导致复杂化。特别是当社会走出短缺经济而步入小康之后,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于简单的温饱而转向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这样便对产品的各方面功能都有了越来越复杂多样的需求,当这些需求转化成有形的或者是无形的设计因素的时候,产品设计中所要面对的“复杂”就是不可避免的。

这里需要澄清的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人们都在追求简约的生活方式。人们追求简约的实质是要排斥不符合我们思维逻辑的繁琐,进而在产品的使用上实现最省力的操作,并非只是追求纯粹的功能简单,那反倒会使用户感到“没意思”。而合乎人的思维逻辑以及行为习惯的操作,即使不是纯粹的简单,也同样会被认为是简约的设计。另外,追求简约是用户对“产品功能”(product function)的需求,“管理复杂”则是设计者在面对诸多设计要素时的考虑,二者并不矛盾,而且设计者只有在有效地管理“复杂”的基础上,才能满足用户对产品功能的简约化要求。

其二是复杂的因素能够为产品设计提供更充分的创新空间。如果产品设计只涉及简单的因素与条件,虽然完成设计的难度不大,可实现创新意图的发挥空间也比较狭小;而在设计因素较为复杂的情况下,虽然完成设计的难度系数加大,但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发挥创新思维的空间也扩大了,从而为实现产品创新设计增加了可能性。这就好比对房间的装潢设计,房间的布局要是很简单,留给创新设计的余地就很小;房间的布局复杂则给创新设计拓展了各种可能。这是因为简单的条件下,设计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较少,难以形成创新的设计思路;复杂条件下设计因素之间的联系则会以几何级数倍增,各种联系之间还可以交互作用,从而孕育出多种多样的创新契机。从这点上讲,“复杂”是良性的,有利于激发产品设计中的创新思路,推动产品的更新换代。正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复杂化发展,人们各方面需求的复杂多样,才促使当今社会的优秀产品设计不断涌现。

二、产品设计中如何确定管理复杂的基本思路

在产品设计中不应排斥“复杂“的论据,体现着“管理复杂”的必要性,而如何将这一必要性化为产品设计实践中管理复杂的可能性,还需根据具体产品的不同设计要求而定。具体的产品设计千差万别,但如何管理复杂的基本思路有一定之规。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形成心理层面的潜在逻辑基础。诺曼关于“管理复杂”的论著书名为《设计心理学2:如何管理复杂》,他将“管理复杂”列为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内,这就说明“管理复杂”在许多方面是一个设计心理学方面的问题,而从心理层面上研究如何有效地管理好复杂的设计因素,就要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潜在的逻辑基础。

“复杂”与“混乱”都是许多因素的组合,但二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混乱”是许多东西无联系无规则的堆放,而构成“复杂”的则可能是许多因素按照一定规则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整体。二者区别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有按照一定规则建立起来的有机联系,这种客观存在的联系与规则在人们头脑中的积淀,形成了系统化的思维逻辑,依据思维逻辑就能够清楚地判定“复杂”与“混乱”之间的差别,因此,把握“复杂”的根本要求,就在于人的头脑中逻辑基础的建立。

涉及到“管理复杂”的产品设计一般都是针对具有一定“复杂度”的产品,当然就更要强调逻辑基础的建立,凭借逻辑规则与要旨,才能实现对复杂设计因素的管理。这种有着逻辑基础的管理,在针对具体产品的设计要求时,会产生遵循一定之规的信仰作用,从而形成与具体产品设计过程相应的“概念模型”。诺曼指出:“概念模型是隐含在人关于事物如何运作的信仰结构中的。”[1]33进入到“如何运作的信仰结构”,这样的产品设计思路才算是步入了正轨,潜在的逻辑基础在具体产品设计过程中管理复杂的作用,就体现在“概念模型”的建立上。比如,现在的计算机具有着越来越复杂的功能,可算是“管理复杂”的典型产品,它最初的显示方式是DOS系统,其“概念模型”差不多是计算过程的原生态复制,要熟练地掌握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而Windows视窗系统的出现则降低了计算机普及上的难度,它以其说是一种新产品的问世,不如说是一种新的“概念模型”的建立,使计算机的运行结果更直观更形象地显示出来,极大地拓展了计算机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应用范围。

由此可见,“概念模型”是帮助我们把复杂的设计因素转化成可用的,可理解的心理模型,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当“管理复杂”的问题通过潜在逻辑基础的分析而成为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概念模型”时,需要进一步说明的就是“概念模型”应当如何建立呢?这可以从产品设计者与使用产品的用户两个方面予以考虑:首先是产品设计者方面的分析研究。与用户的“概念模型”建立过程不同,产品设计者的“概念模型”不可能起自于对产品的认知,因为在起初阶段只有一些零散而简单的设计意向,若论“管理复杂”,此时尚无“复杂”的前提。设计者需要在广泛的市场调查与用户分析以及大量的资料搜集基础上,找到复杂多样的各种与产品设计有关的因素并充分地了解其需求。在这个环节上“管理复杂”的内容在于:一是以找到足够多的设计资料为前提,不仅不对多样化的资料设限,而且强调其相互间的差别乃至矛盾与对立,以拓展设计者的思路;二是以众多资料均与产品设计意图所具有的关联度为基础,找到不同角度探索设计思路的共性,以作为构建设计“概念模型”的因素;三是将复杂多样的资料中所找出的设计因素进行理性的分析判断推理,综合出将产品设计意图具体化的逻辑脉络,进而达成新产品设计的“概念模型”。

其次是产品用户方面的分析研究。用户的“概念模型”必须以对新产品的认知为建立的起点,这是同设计者的“概念模型”建立有所不同的,设计者通过对复杂因素的逻辑管理,构建出新的“概念模型”,进而完成新产品的设计;用户则是通过新产品的介绍,了解新产品复杂多样的设计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构建出新产品的“概念模型”,形成对新产品的认同和购买意向。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用户的“概念模型”建立,都有自己的独特方式,这同样是基于他们管理“复杂”的方式不同,好比有的人办公桌上的东西看上去很凌乱,但却有着本人所熟识的逻辑关系,如果我们按照自己的“整齐”思路去整理他的办公桌,反倒会打乱既有的办公桌布局,而这个布局本来是体现着他所认同的概念模型的。由此可见,使用户能够建立起关于新产品的“概念模型“,就必须要使新产品的宣传能够契合于用户在“管理复杂“上的各种独特的方式,不至于因为不能认同新产品的概念模式而在心理上采取排斥的态度。这不仅要求在新产品的设计思路上体现出明确的”概念模型“,而且还要使其易于为用户所理解和认同。做到这一点是有难度的,但却是必须要达到的,因为“一款产品如果在概念层面上没落实,就会成为无人问津的小草。”[2]

2. 设立操作层面的适应需求功能。产品设计中“管理复杂”的“概念模型”在操作层面上主要体现在“产品功能”的设立上。面对复杂的设计因素,设计者不能任意想象,所有的设计构想都要落实到产品的功能上,因为购买产品的用户实际上购买的是功能。产品的“概念模型”尤其对用户而言都是潜在的,它的现实表现是对产品功能的选择,设计者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都要围绕功能的设立,即便在起初阶段的“概念模型”构建中,也要有实现在产品功能上的考虑。

那么,在产品设计中的“管理复杂”是不是就要有复杂的功能设计来对应呢?并不尽然。现代社会的人们的确有着对复杂产品功能的追求趋向,对复杂功能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这种对复杂功能的偏好是为了扩大丰富的生活内容,是为了享受复杂功能所带来的舒适感、充实感,而绝不是单纯地喜欢“复杂”,更不愿意忍受产品的复杂功能所带来的烦恼,这就给产品设计者在“管理复杂”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不能简单地把复杂的设计因素直接地化为复杂的功能设立。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曾时兴过录放机,为了扩大销路,产品的设计者想当然地臆断出许多复杂的设计因素,并直接落实为各种复杂的播放功能,但是,由于对用户的需求了解得不充分,尤其是对多数人认同的录放机复杂功能的“概念模型”不甚了了,造成了与用户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录放机的一些新功能成了令人困惑的“复杂”,结果是用户对增加的许多操作复杂的新功能由理解困难到不想问津,自然也就不愿为这些新型的录放机买账。这显然是由产品设计上管理“复杂”的不当所造成的,说明了操作层面上的“管理复杂”必须体现为适应用户需求的功能设立。

有效地适应用户需求的设计有两个要点需要把握:其一是要与用户对产品功能的“愿望线”相吻合,所谓“愿望线”就是用户基于对产品的概念模型而具体形成的愿望系列。既然是复杂的高档产品,用户对其的需求愿望就不是单一而是多样的,关键问题是这些多样的需求之间存在着一种与用户的观念与习惯相关的有机联系,并且或自发或自觉地表现在潜意识与显意识上,支配着对产品复杂功能的选择,因此,在对产品的复杂功能设立时,必须要对多数用户的“愿望线”有足够的了解。

其二是要对用户在产品功能的选择时遵循的“能量最小化”原则有充分的考虑。这一原则通俗地讲就是用户在对产品复杂功能掌握上希望是最省事的,用户之所以会排斥管理“复杂”不当的产品,就是因为在操作这样的产品复杂功能时会使用户感到非常麻烦,这是用户所不情愿的。理想的设计应当是既有复杂的功能而显其产品的高档,又可以不太费精力地便捷操作而轻松地满足对产品功能的需求。

强调适应用户需求的功能设立,尤其要充分地考虑到其管理“复杂”的不同特性,自然就要涉及到一个问题:每个具有复杂功能的产品针对的用户都是一个群体,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管理复杂”的“概念模型”,面对这种普遍存在的情况,设计者如何进行适应需求的功能设计呢?在操作层面上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管理复杂”的功能模块化方式,即是在产品的复杂功能设立时,将相关部分的功能集成为局部模块,以对应需求相关的一类用户,使用户的选择不是单一的功能,而是系统化的功能模块,据此形成量身定做的产品功能设立,当各种功能模块足够多时,基本上就能满足大部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了。事实上,许多具有复杂功能的高档产品就是这样设计的,并且已被证明是产品设计中“管理复杂”的有效方式。

[1] 唐纳德·A·诺曼. 设计心理学2:如何管理复杂[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1.

[2]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设计心理学:如何管理复杂[EB/OL]. (2016-08-30)[2016-10-28] http://36kr.com/p/5051975.html.

(责任编校:叶景林)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2.027

J50-05

A

1674-327X (2017)02-0090-03

2016-10-27

王天宇(1989-),男,辽宁凌海人,助教,硕士。

猜你喜欢
概念模型设计者产品设计
智能产品设计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冷·暖》
《教堂之夜》
2020德国iF设计奖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
基于“认知提升”的体系作战指挥概念模型及装备发展需求
西藏强降温时空分布特征与天气概念模型
杨敬:深水区医改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