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菁,杨巧云,刘文明*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
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作用比较
刘福菁,杨巧云,刘文明*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作用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80例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各40例)。咪达唑仑组采用咪达唑仑进行镇静镇痛,右美托咪定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镇痛。比较两组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唤醒时间、躁动评分、疼痛评分。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机械通气时间和咪达唑仑组无显著差异,而唤醒时间、躁动评分、疼痛评分优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作用优于咪达唑仑,可缩短唤醒时间,减轻患者疼痛和躁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ICU术后机械通气;镇静镇痛作用
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不足可导致人机对抗,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引发意外拔管。一般而言,ICU术机械通气时间在24小时以上,因此镇静镇痛实施的原则为保持患者安静、生命体征平稳,易唤醒和睡眠觉醒周期正常,不影响呼吸。本研究分析了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作用比较,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80例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各40例)。右美托咪定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1~72岁,平均(56.34±2.77)岁。咪达唑仑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21~71岁,平均(56.10±2.27)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不显著。
所有患者给予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咪达唑仑组采用咪达唑仑进行镇静镇痛,首次负荷量0.05 mg/kg,后以0.02~0.08 mg/kg.h持续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镇痛。首次负荷量1 μg/kg,后以0.2~0.7 μg/kg.h持续静脉泵入[1]。
比较两组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唤醒时间、躁动评分、疼痛评分。
躁动评分以2~4分为宜,过低为躁动不安,过高则镇静过度。疼痛评分0~10分,分数越高则疼痛越剧烈[2]。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右美托咪定组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右美托咪定组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各有1例(7.50%),咪达唑仑组呼吸抑制3例、心动过缓5例、低血压4例(30.00%)。
右美托咪定组机械通气时间5.51±2.41 h和咪达唑仑组5.40±2.45 h无显著差异,而唤醒时间、躁动评分、疼痛评分0.15±0.07 h、4.01±0.21分、1.24±0.45分优于咪达唑仑组1.67±0.45 h、2.34±0.12分、2.78±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多用咪达唑仑进行镇静镇痛,镇静、抗焦虑、肌松作用强,为苯二氮卓类镇静剂,但负荷剂量静推可出现血压降低和呼吸抑制,还可产生耐药和药物蓄积;而右美托咪定为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保持患者安静、生命体征平稳,易唤醒和睡眠觉醒周期正常,苏醒快,呼吸抑制和低血压发生率低[3-4]。
本研究中,咪达唑仑组采用咪达唑仑进行镇静镇痛,右美托咪定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镇痛。结果显示,右美托咪定组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机械通气时间和咪达唑仑组无显著差异,而唤醒时间、躁动评分、疼痛评分优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作用优于咪达唑仑,可缩短唤醒时间,减轻患者疼痛和躁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1] 张 萌,郑慧峰,唐晓铃,等.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镇静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7):676-679.
[2] 苏 俊,张 颖,胡 炜,等.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镇痛镇静的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3(2):168-171.
[3] 杨明全,周 洁,曹建伟,等.ICU机械通气患者右美托咪定镇静的安全性评价[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6,28(9):839-844.
[4] 吴 翔,陶 飞,吴晓第,等.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比较[J].中国药房,2016,27(24):3343-3345.
R614
B
ISSN.2095-8242.2017.068.13411.01
本文编辑:赵小龙
刘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