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洲,李济同,刘舒音*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隔药灸神阙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理论探讨
张景洲,李济同,刘舒音*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神阙穴;功能性消化不良
腹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位之一,在腹腔内存在着许多重要的脏器,如胃、小肠、大肠等,消化功能正是在这些脏器的正常生理活动下才得以运转的。人体还有通过对内环境进行调节,从而适应外环境变化的机能,以达到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当腹部脏器的功能不能正常运行,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FD)就是其中之一。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以上腹部疼痛、胀满、嗳气、呕吐、早饱、食欲不振等一些症状为主要反应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首先要排除器质性病变。上述的症状可以是持续或者是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超过一个月或在十二月中累计超的天数超过三个月。人体的经脉是气血向全身的输布、通达内外的一种网状系统。在腹部的经脉中又包涵着众多的穴位,这些穴位是脏腑之气出、入、离、合的地方,也是审查症候、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那么如何能够从众多穴位中甄选出一个统领作为本病的治疗穴位则成为重中之重。长期的临床实践及观察中我们发现,以脐为中心的腹部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拥有良好的疗效:
中医学将神阙穴定位于肚脐的正中,又称作为脐中、环谷、气舍、维会、命蒂、前命门等,神阙穴是任脉之中的重要穴位,它能够通达五脏六腑,也可以贯穿全身的经脉,是维系生命的根蒂,为全身真气之所注。《难经·八难》中记载,两肾之间的动气“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针灸大成》中云:“神阙治腹中虚冷,伤败脏腑,泄利不止,肠鸣状如流水声”。神阙穴既是人的肚脐,它是具有延年益寿,维系人体生命健康等重要作用。从经脉上来分,神阙穴位于任脉上,其为一身阴脉汇聚场所,与之相对的是督脉上的命门穴,为一身阳脉汇聚之所,此二穴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基于以上古人也将此二穴共称为水火之官。现代对神阙穴的研究结果表明,此穴同人体的各项生命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在胎儿时期是靠脐带由母体向胎儿供给营养,一但婴儿出生脐带被剪断,婴儿依靠呼吸,摄食来维持生命活动,而脐带供给营养的作用也就此停止,但在人体内仍然存有脐带处向周身输布营养的通道,因此如果没有了神阙穴,生命的延续及维持将不复存在。神阙穴他能够维持着人体气血的运行以及百脉的通畅,只有这样人体才能健康无病,青春不老。一项研究表明,神阙穴具有使人真气充盈、体力充沛、精神饱满、耳聪目明、面色红润、轻身延年等功效。而且对上腹部疼痛、胀满、嗳气、呕吐、早饱、食欲不振、泄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在漫长的胚胎期,母亲是通过脐带向胚胎供给营养的,胚胎的细胞在不断的分裂、异化、形成组织、形成系统、最后成为完整的人体的过程中,脐带不仅扮演者营养运输通道的角色,也是营养分布的“调度室”。胎儿分娩后,人体的营养供给模式发生了改变,脐带逐渐变化为脐。
范玉明[1]认为对于肚脐的刺激和其他理化刺激作用于人体的机理是相同的,均为通过细胞的扩散或者细胞间的渗透或者是神经—体液传导的而达到刺激效果的。对于神阙穴作用机理可能有以下几点:1)腹部的韧带是刺激传导的直接通道:肝圆韧带它的管腔并不是完全闭塞的,临床上一些患者必要时由此处插管、注射造影剂和化疗剂等等。基于以上我们可以有理由的推测药物和灸刺的刺激也可以从腹部韧带直接传导到相关的脏器。2)腹膜的刺激可到达各脏器:有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腹膜的刺激可由脐经过腹壁向四周扩散,最终能够取得覆在脏器表面的效果。3)先天的联系:如上所述,人体在在胚胎时,由脐带输布营养至全身,因此脐部存在与全身各部位联系的通道。
由穴位的选择可以看出神阙穴在人体内,特别是在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而通过神阙穴治疗内病早在殷商时期就已开始作为中医外疗法众多方法中的一种了。现代的研究认为:神阙穴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经络、神经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有一些研究人员得到的结论是,当对神阙穴进行连续不断的刺激的情况下,脐部的皮肤上各种神经末梢能够被动的进入到活动的状态,进一步能够产生促进人体的神经、体液再调节的作用,从而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激发人体抗病的能力,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的目的。同时刺激神阙穴还可以取得加速血液的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的功效,进而可以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一系列病症,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灵枢·禁服》曰:“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著(着)血,血寒,故宜灸之。”;《灵枢·官能》中提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结络坚紧,火所治之。”;《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北方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说明灸疗作为外治温法能够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消瘀散结,指出在针刺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时候可以配合灸法,往往会取得比较显著的疗效。有相关专家认为,隔药灸能够借助艾灸温经通络的作用,将药力注入其中,药性、穴性和艾灸的温通性相结合,治疗疾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隔药灸通过临床辩证选取相应的穴位及中药来进行治疗,通过皮肤渗透给药,大大减轻了肝脏的负担,同时,对胃肠道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临床常见的隔药灸大多治疗气滞血瘀、寒凝经络的痛症、寒症,以及各种虚证。
药饼配方:附子l0 g、干姜10 g、半夏5 g、丹参5 g、砂仁5 g,木香2 g。
附子辛温大热,走而不守,具有温补脾肾阳气之功,恢复阳气温煦气化功能;干姜辛热,守而不走,具有温补肺脾阳气之功,以助附子温补脾肾;半夏辛温,燥湿和胃,降逆散结之功,木香辛苦,具有行气调中之功,砂仁辛温,具有化湿开胃之功,三药共用以复脾胃之气机;丹参苦,微寒,具有活血化瘀之功,用以佐助前药;方中附子、干姜温补脾肾之阳为君,半夏燥湿和胃,木香、砂仁调中行气为臣,丹参活血化瘀为佐。六药共奏温脾燥湿,行气化瘀之功。
功能性消化不良[2]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其主要是以上腹胀、腹痛、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为主的临床综合征。现在很多的学者认为与本病的发病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敏感性增高、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激素分泌失调、社会心理因素等众多因素有关。现代医学的治疗主要是以促胃动力药为主。治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中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主要在于肝脾胃三脏。脾虚则失于升清是本病的发病基础,肝郁导致的疏泄失常是本病的发病条件,胃气不降是引发本病诸症的原因。《内经》中曾提到过“脾气虚”(《灵枢·本神》:“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因此本病的治疗大法是疏肝、健脾、降胃。
在神阙穴上运用艾灸可以达到健脾温肾、行气活血、利水消肿、通经活络的目的[3]。我们的研究表明采用在患者神阙穴位上施以隔药饼灸,可以极大地减轻功能性消化不良炎患者的病痛与经济负担。因此可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1] 范玉明.神闻穴治疗机理与临证应用探微.光明中医,2014;29(10)∶2120.
[2] 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J].胃肠病学,2006, 11(12)∶762.
[3] 潘时忠.针刺神阙穴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5例.中国针灸,2015∶15(5)∶42.
本文编辑:吴玲丽
R57
B
ISSN.2095-8242.2017.35.6791.02
刘舒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