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消费者响应的互动机理研究

2017-03-07 03:04:06边卫军赵文龙
河南社会科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责任消费者企业

边卫军,赵文龙

(西安交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消费者响应的互动机理研究

边卫军1,赵文龙2

(西安交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一段时间以来,企业社会责任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国家受到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普遍关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不但能够让企业受到激励,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获得回报,还能为企业的生产运营提出警示——任何负面的社会责任行为都会对目标客户的购买意愿与推荐意愿产生直接影响,企业利益会因此而受到损害。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产生,会让企业与消费者形成新的互动范式。一方面,企业会主动把社会责任纳入对经济利益的诉求当中,并以此构建自身的目标体系;另一方面,消费者会把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消费决策行为的参照系中。双方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健康市场秩序的发展与维护。

企业社会责任;消费者响应;互动机理

在对企业进行的早期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企业不但应该承担经济与法律层面的责任,还要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承担部分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会产生多种不同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群体。对消费者来说,企业如果承担更多社会责任,通常会提升其对企业的认同。相关研究已经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会让消费者在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经济层面的考虑外,还会产生其他理性思考。这是因为,企业社会责任存在溢出效应,能够提升消费者对其产品和服务的主观评判。需要注意的是,就消费者群体而言,对企业产生的认同感是消费者针对企业本身所形成的主观感知,而消费者能否对产品和服务产生购买决策,往往由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感知价值决定。当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问题,他们在关心产品质量、价格等因素的同时,更加看重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的成效。从这个角度讲,消费者已成为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最直接的动力源。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能够借助消费者的力量,将企业行为提高至与主流社会规范、主流价值观以及消费者对企业的期望相一致的水平,这既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与水平有关,还与国家主流价值观与公众对企业的期望有关。

一、企业社会责任及消费者认知

自现代企业产生以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就一直是实务界和学术界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尤其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企业为了赢得更好的“口碑”,然后借此提升其产品和服务的“知名度”,争相借助多种途径表明其对自然环境、社会发展、员工福利、公益活动以及慈善事业的关心,而这些都属于社会责任的范畴。

(一)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是美国学者Sheldon于1924年提出的。在他看来,任何企业对商品的生产都是为了获取利润,但同时也要关注所处产业的内外环境之中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即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应该能够提高所处的环境服务水平,我们常说的道德因素就包括在企业社会责任之中。1953年Bowen借助其著作《商人的社会责任》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进行了明确——企业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按照社会发展目标与价值诉求制定出的政策和采取的行动。但是Davis(1960)却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属于模糊的概念,也就是说企业的决策或者行动中至少有一部分行动与企业的直接经营利益无关,而“无关”的这一部分就与人类的利益有关,这部分被称作“企业社会责任”。在Carroll(1983)看来,整体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要同时承担经济、法律、道德以及慈善的责任(即所谓的“Carroll金字塔”),任何一个层面的缺失都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相背离。而在Carroll提出的企业履行责任的概念模型中,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应该对社会承担的义务:首先,企业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这说明企业最基本的责任便是创造利润与持续发展。其次,企业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即企业要遵守法律并以社会法律体系为框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再次,企业要承担一定的道德责任,即企业需要尊重其他社会成员的权利,并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其权利、公正和公平之期望。最后,企业要承担更高层次的责任,即博爱和慈善的责任,企业需要更好地支持社区服务,以提升社会福利水平。从Carroll提出了全新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分析、阐释和再定义,丰富与扩大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外延,构建起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基本框架体系。

(二)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期望

消费者作为企业最为关键的利益相关者,是企业是否履行、如何履行社会责任最直接的感受者。Parasuraman和Zeithaml以及Berry(2014)通过研究发现,消费者会从自身的诉求出发,对企业应该做什么有着自己的判断,即便企业为了“讨好”消费者需要而做出一些努力,也不会因此而得到所有消费者的理解,因为消费者的愿望和想法会发展成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期望。Creyer与Ross(2015)指出,消费者期望在其购买决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消费者如果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期望持续增加,对那些不履行社会责任义务的企业的容忍度就会降低。在早期,消费者因为不了解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已有的履行情况,会较为重视产品质量及其相关的部分属性,一旦消费者深入了解企业之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按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选择是否对企业的决策、产品和服务等做出积极反应。Auger与Devinney、Louviere(2015)通过研究发现,当前时期,由于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企业的影响力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期望进一步增加。如果消费者认为某种特定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地搜寻与之相关的信息,然后以某种身份介入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之中。当企业没有履行其社会责任时,消费者就会借助维权、消费抵制以及不利宣传等方式对企业施加压力,迫使其做出有利于消费者的反应。尤其对那些更易获得的高质量产品,消费者更加重视其非传统属性,如果生产此类产品的企业没有很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其遭受“制裁”的可能性就更大。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消费者认知——基于Carroll金字塔式模型的分析

当Carroll提出其金字塔式模型时,世界范围内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并不完善,其原因在于全球化市场发展还处在较低水平,无论是企业抑或是消费者均未能形成明确的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无法得到人们的广泛认知。而在经济发展尤其是全球化的推动下,企业社会责任理论逐渐得以完善,社会公众与企业对企业目标形成了正确认识——从之前的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转变成以社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而在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体系中,既包含企业自身价值也包含企业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无法单纯依靠产品优势去占据市场,也无法通过垄断谋取高额利润。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认知与评价更为理性,企业形象与无形资产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重要性与传统的有形资产处在同一地位。需要指出的是,一些企业出于经济利益会放弃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使得社会公众除了要求借助法律对企业之社会责任予以强制规定外,还要求企业“自觉”地站在社会道德与伦理的高度,对社会发展与消费者负责。企业社会责任由此演进成企业的内生要求。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或者“黑箱”,它将物质、能量和信息等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以此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效益和成果。因此,企业的存在和进步需要以获取利润为前提,以保证其能够借助更多的“能量”维持下去。从这个角度讲,企业将利益至上或者“利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视为目标就显得十分正常了。同时,由于大量企业对社会责任理解存在局限,它们就自然而然地把经济责任看作是最为重要的责任,其他如法律责任、伦理责任与慈善责任等也就排在后面。比如,在美国,人们崇尚个人主义与自由,社会公众对个人经济与福利方面的期望,使得美国企业更加注重经济绩效,以便为自身与股东提供更多价值增值,这在美国早期发展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影响十分深远,社会责任氛围尤为突出,如对个人修身齐家治国的道德要求,也推及到各种社会组织中,导致消费者会自动把经济效益和企业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消费者在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希望企业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并以此为前提去获取应得的利润。即便如此,我国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依然存在着观念滞后、相关法规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所有这些都使得消费者在和企业进行“权益博弈”的过程中处于劣势,而这又助长了身处转型期的中国企业在较低违规成本和不承担社会责任也不用付出很大代价的情况下,漠视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任重而道远。

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及其与消费者响应的关系

(一)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消费者响应行为的关系

在通常意义上看,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大多与其慈善行为和公益实践有关,这也是普通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最直接也最普遍的理解。企业如能良好履行社会责任,不但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获得更为理想的营销绩效,还能为整个社会提供更多社会福利。需要注意的是,对企业来说,借助何种形式履行社会责任,关系到其社会公益目标的实现和企业营销绩效的提升——这是长期困扰企业的关键问题。例如,企业借助慈善行为等公益行为,可以协助企业提升其品牌价值,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评价也会因此而得到增强,尤其在品牌信任层面上,其作用更加明显。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企业都会在制定社会责任策略的过程中,把产品质量与慈善行为结合在一起,希望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与认知,发挥出强大的示范作用。此外,企业通过公益活动的开展也可以协助提升其品牌评价,虽然作用有限,但也能够让企业从中获益。例如,一些企业可以通过直接捐赠行为让自身的品牌评价得到显著提升,虽然这一过程企业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但这种以“善”为载体的营销模式或者慈善模式,不但可以协助企业获得更为可观的利润,还能提升企业的品牌评价。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尤其在亚洲和非洲),企业的直接捐赠行为一直被视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为有效的方式。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善因营销”行为需要对捐赠对象进行准确定位,只有捐赠对象的选择和企业产品保持匹配时,才能更好地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认可度。

(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消费者响应模式的关系

在当今社会,消费者对企业的“要求”不断增多,促使企业主动或者被动地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成为消费者改变社会环境的一种有效方式。尤其是当企业可以通过积极行为保护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或者对员工、社会公众等给予更多人性化关怀时,消费者就会对其产品质量和产品品牌给予更高的评价,购买行为也体现出更多的信任。这就表明,当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和行为不断增加时,消费者会倾向于信任和购买那些他们认为能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这对身处残酷竞争环境中的企业来说尤其应该重视。企业是为了追逐利益而生,具有对经济利益的天然敏感性,倘若可以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加入消费者购买条件之中,就会让企业因此产生更为强烈的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和强大驱动力。而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内,唯有消费者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任何不注重消费者感受的企业行为都被视为错误的行为,消费者的购买选择会因此对企业产生“软约束”。

由此可见,企业是否承担社会责任、承担何种以及何种程度的社会责任,关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购买意愿,只有为消费者贡献更多利益,才能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带来更多正面影响,企业也会因此而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受益者。需要注意的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部分企业即便已经意识到了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在实际行动方面却与此背道而驰。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标准不一、负担繁重、缺少激励以及无法监督,单纯依靠市场力量让企业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其效果并不理想。

(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消费者响应目的的关系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正面影响,继而对企业品牌和产品形成积极的评价,借此形成舆论,引导更多潜在消费者加入购买群体之中。一般来讲,企业即便履行了社会责任,试图通过善行赢得消费者,但是由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到大量因素的影响,有些因素的影响力远超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本身,这使得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效果大打折扣。比如,在企业的各种社会责任行为中,产品质量责任最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如果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是优质的产品,即便企业没有履行更多社会责任,部分消费者还是会对企业品牌形成积极的评价,甚至会因此产生品牌信任和品牌依赖。也就是说,相对于企业其他社会责任的履行,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更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这被视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一步。因此,如果企业没有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强有力的品牌地位(比如对一些初创期的企业),就应该将提升产品质量视为最大的责任,借此树立起更为积极、良好的品牌形象,让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形成全新的理解。相反,如果企业提供给消费者的是低劣的产品和服务,不但无法形成持续收益,还会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由此看来,企业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是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中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消费者响应的互动机理

(一)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消费者响应的影响

1.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可以展示企业社会形象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生存越来越艰难的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寄希望于通过支出大量金钱、时间与精力于社会责任事务方面,让企业能够以良好的形象出现在消费者面前。而在消费者看来,企业形象不仅表现在功能层面,还涉及企业在社会环境中扮演的角色:一方面,消费者希望企业能够提供更低价格与更多种类的产品;另一方面,他们也要求企业可以对维持社区秩序和市场公平提供更多支持。出于这样的思考,是否履行社会责任、履行了多少社会责任可以看作消费者对企业的重要期望与诉求。已有的实证分析表明,企业形象可以借助两个维度加以体现,一个为企业的功能水平,一个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时至今日,这两个维度在企业经营发展历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与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的区间以及服务水平等因素直接相关;同时,也会对企业是否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网络中承担更多责任给予关注。比如,如果企业的功能能力较高,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提升社会福利,就会促使消费者借此产生更为理想的满意度以及对企业和产品的忠诚度。

2.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可以产生正面影响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可以产生“光环效应”和“示范效应”,这使消费者对企业的判断会产生直接的正面效果。这是因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消费者将关注点放在企业的行为方面,而这势必会让部分消费者忽视企业的其他层面,比如产品属性、产品质量和产品知名度等。一旦缺少这些理性思考,消费者就会对该企业产生更强烈的认同倾向性。从这个角度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会形成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动机。而动机一旦形成,就会在消费者心中产生相对持久、影响深远并以此为核心的价值判断模式。从心理学角度讲,此类判断模式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唯一的变化就是对其进行完善与升级。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借助实验得出结论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可以对消费者归因产生积极影响,尤其在归因理论的归属性与稳定性维度上,可以产生较强的影响力,让消费者有较强的意愿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埋单”。

3.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可以纾解企业困境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够为其提供一种特殊的“保护机制”,尤其当企业处在危机环境中时。在此情景下,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能够消除消费者对企业危机的负面理解,并借此产生正向调节作用,让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和品牌的评价保持在稳定状态,对企业形象的认知也不会因其危机的产生而出现大幅变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消费者出于对企业的认可或者对企业的“同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对其产品的购买意愿。在此过程中,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起到了兜底作用。

(二)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响应

1.消费者关注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行为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可以对消费者产生“光环效应”“示范效应”。但即便如此,消费者也不会不假思索地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全盘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对消费者的感受视而不见,认为仅凭单方履行社会责任行为就能够在消费者心中保持良好形象,就会产生反向效果。这是因为,对于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并不会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都是出于“朴素的目的”,也不会因此而主动正面评价企业的全部公益行为。当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与其战略目标保持一致——都是为了实现更多盈利,消除竞争对手的干预——消费者就会对企业的此类行为产生反感情绪,甚至会因此而采取惩罚性措施,通过舆论传播让企业的声誉不升反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消费者眼中,任何企业的形象都是通过企业能力表现与社会责任表现两个维度予以展现的。其中,企业能力表现指的是企业在制造和传递产品与服务中体现出来的能力;社会责任表现指的是对企业从事社会服务行为的反应。企业形象若想得到消费者的积极响应,除了要在提升绩效的基础上强化对社会责任的履行,还应让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对利益的追求之间保持“独立”。

2.消费者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拟合度

拟合度被认为是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企业生产线、品牌形象以及定位、目标市场进行匹配的关键指标。如果拟合度也高,消费者会提升对企业的好感,响应性也高,有助于强化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在消费者看来,部分企业会由于自然灾难、非政府组织压力以及遭受消费者抵制等,对自身的形象进行美化,继而做出“负责任”的公益行为,这种行为一般被消费者视为“反应式行为”,与企业的现实目的和为社会福利做贡献的动机并不相符,消费者一般不会因此对企业产生积极响应。唯有那些主动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才会让消费者主动积极地响应,从而增加企业社会责任的拟合度。

3.消费者注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机

在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进行响应的过程中,消费者对企业行为和动机的认知十分重要。这是因为,即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能够增进社会福利,消费者也不一定会按照企业的意愿响应,他们会“本能”地对企业行为背后的目的和企业价值观进行猜测,然后按照猜测的结果采取相应的行动。而按照归因理论,消费者会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机归为两类:利己动机与公众服务动机。如果消费者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归为利己动机驱动时,就会对企业持以消极态度;倘若消费者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归为社会服务驱动时,就会产生积极效果。

四、消费者响应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

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实现是一项复杂工程,不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还要不断凝聚消费者的力量,让社会责任的履行体现出可持续性,从而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一)消费者响应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路径

1.建立消费者响应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在这方面,要主动关注不同类型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能力,企业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消费者进行差别化宣传。比如,企业借助邀请消费者对其履行社会责任表现加以测评的方式,让消费者能够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产生正面的认知,并借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参照和指导。同时,企业应注重结合自身所处的行业属性和产业性质,重点履行具有特色化的社会责任。比如,企业可以和各类新媒体平台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与媒体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让消费者能够了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真实情况与真实意图,借此提升企业的名望与品牌声誉。

2.建立纵向(产业链)和横向(全社会)的社会责任延伸机制

为了提升消费者的响应速度和维持响应状态,企业应该与上下游企业在构建供应链的同时开展履行社会责任的合作,通过强化对社会责任的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履行社会责任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确保企业和供应链节点上的其他企业能够实现共同发展。对企业来说,身处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之中,社会责任的履行体现在多个不同的维度上。企业除了完成产品与服务附属的基本社会责任外,还要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高的层次上履行其社会责任。为此,企业需要从自身战略出发,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将更多消费者影响因素融入其生产经营活动之中,通过多维视角对消费者的响应进行分析和研判,依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履行差别化的社会责任。比如,除政治、经济等宏观责任之外,企业需要优先承担消费者保护层面的责任,通过重视消费者满意度和提供准确全面的产品信息,提升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感。

3.激发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当今社会,存在一部分特殊的消费者——责任消费者,虽然这一群体所占的比例较低,但是,通过唤醒与激发这一群体能够让更多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意识得到释放,能够让更多消费者主动践行公民义务,以公民监督的形式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了实现这一点,首先要对消费者进行宣传和教育,使之认识到责任消费的重要性,让更多消费者认识到责任消费属于公民的基本义务,以此支持与回馈那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并对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予以惩罚。为此,应该不断拓宽消费者维权和监督的渠道,让更多消费者通过责任消费获得物质与精神双重收益。

(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消费者响应的互动效果分析——以在线零售业为例

实证研究证明,在线零售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会对消费者响应产生显著的、正向的影响。不论在线零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能够感知到利他动机的消费者都会对此类企业行为的响应处于高位,其程度都显著超过感知利己动机的消费者。比如,对天猫来说,为了积极实施企业社会责任的营销战略,该在线零售平台非常观注消费者责任。在交易过程中,天猫会重点加强网络购物系统(阿里旺旺聊天工具)与支付方式(支付宝)的安全保障,对消费者的投诉和建议能够进行及时处理;同时,能够在网站界面详细描述产品与服务信息,向消费者提供周到的购物服务和售后服务。对亚马逊来说,这家美国最大的在线零售企业一直以来都积极承担员工责任、法律责任与经济责任。亚马逊在世界范围内通过科学管理,持续提升网站流量,在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前几名零售市场上创造出了十分可观的网络零售市场份额与利润,这对缓解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压力,提升员工的获得感大有裨益。无论是天猫还是亚马逊,这类在线零售企业都在承担着较之于其他企业更多的公益慈善责任。它们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当中,以社会捐助和成立基金会等形式帮助更多社会弱势群体,使之能够从中获得资金和情感的支持。同时,它们在环境保护、绿色消费以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做出了值得称道的努力。

上述案例可以说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需要保证消费者对企业的正确认知,从而获得正面和积极的评价。而满足消费者与企业的利益诉求,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消费者为此作出积极响应的出发点。这要求企业要深入了解消费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诉求,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与消费者的要求保持一致,最大限度地消除消费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怀疑,提升社会责任活动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1]张太海,吴茂光.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2,(12):33—39.

[2]田虹,袁海霞.企业社会责任匹配性何时对消费者品牌态度更重要——影响消费者归因的边界条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3,(3):101—108.

[3]田敏,李纯青,萧庆龙.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消费者品牌评价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14,(6):19—29.

[4]王静,万鹏.企业社会责任要素的消费者认知分析——基于卡罗尔CSR金字塔结构的对比[J].中国集体经济,2016,(3):34—36.

[5]周延风,罗文恩,肖文建.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消费者响应——消费者个人特征和价格信号的调节[J].中国工业经济,2017,(3):62—69.

[6]肖捷,欧阳润平.企业与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共生机理研究[J].消费经济,2014,(10):83—86.

[7]刘娜,许正良.双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消费者响应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3,(9):63—65.

[8]沈鹏熠,范秀成.在线零售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消费者响应——基于中国背景的调节效应模型[J].中国软科学,2016,(3):96—105.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CSR Performance and Consumer Response

Bian Weijun,Zhao Wenlong

For some time,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s been widely watched by governments,businesses and consumers in more and more countries,including China.On the issue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not only can make enterprises were motivated,a reward in the process of responsibility,but also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e enterprise operating warn-any negative social responsibility behavior of target customers directly influence purchase intention and recommendation intention,and corporate interests will have great harm.The emergenc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will lead enterprises and consumers to form new thinking patterns.On the one hand,enterprises will take the initiative to integ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to the demands of economic interests and build their own target system.On the other hand,consumers will incorporate CSR into the frame of reference of consumer decision-mak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onsumer Response;Interaction Mechanism;to Perform

F12013;F126

A

1007-905X(2017)08-0086-06

2017-05-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ASH001)

1.边卫军,男,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企业社会责任与信任问题研究;2.赵文龙,男,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责任研究。

编辑 凌 澜

猜你喜欢
责任消费者企业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24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新民周刊(2020年5期)2020-02-20 14:29:44
知识付费消费者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