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与北极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基于渐进决策理论的视角

2017-03-07 01:07□奚
理论月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北极资源

□奚 源

(武汉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中国参与北极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基于渐进决策理论的视角

□奚 源

(武汉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未开发资源,随着北极冰层的消融、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北极地区已经到了资源大规模开发的前期。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同时也是北极理事会的观察员,具有参与北极资源开发的前景与需求。但中国并非北极国家,并不具备独立开发北极资源的现实性,如想参与北极资源开发必须与北极国家进行合作。本文以渐进决策理论为视角研究中国参与北极资源开发的战略,分析中国现有的参与北极资源开发的举措,并提出相关建议。

北极资源开发;中国参与;渐进决策理论

地球的未利用资源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贮藏于北极,北极不仅蕴藏着大量的自然资源,还拥有可观的军事资源、航道资源、制度资源、组织资源和科考资源等[1]。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冷战结束前,北极主要国家在北极区域内以追求军事战略价值与军事资源为主,美苏两国在北极圈内部署大量军事力量,将北极地区作为双方相互对抗的最后战场。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的加剧,全球自然资源需求的大量增长,推动了北极自然资源的开发。同时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北极地区海冰融化使得北极航道的通航可能性进一步增加,北极航道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日趋临近[2]。

近年来,环北极国家都加速勘探和开发北极资源,美国、俄罗斯、挪威和加拿大现已开发了众多北极油气田,俄罗斯在北极圈地区建立了庞大的工矿加工业。在北极资源开发的热潮下,中国也积极参与北极资源的利用与开采。但因为中国作为北极域外国家,并不拥有北极领土与海域,同时在北极理事会只拥有观察员的身份,并无提案权[3]。因此中国应谨慎制定参与北极资源开发的战略。本文以渐进决策理论为视角来分析中国现有的北极资源开发举措,并根据此理论对中国继续深化参与北极资源开发提出建议。

1 渐进决策理论模型

决策理论起源于20世纪30至40年代,最早盛行的是完全理性决策论,主要观点为假设人是坚持寻求最大价值的“经济人”,“经济人”具有最大限度的理性。其在决策上的表现为决策前能全盘考虑一切行动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决策者能为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而作出最优的选择[4]。20世纪50年代之后,人们认识到建立在经济人假说之上的完全理性决策理论只是一种理想模式,不可能指导实际中的决策。美国政治学家西蒙提出了满意标准和有限理性原则,西蒙认为人的实际行动不可能符合完全理性,决策者只具有限理性,不可能预见一切结果,因此决策者只能在决策中追求 “满意”标准,而非最优标准[5]。

美国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在对全面理性决策的批判和对西蒙有限理性观点吸收的基础上提出了渐进决策模型,林德布洛姆认为传统的政策分析模式不切合实际,不是好的政策分析模式,而“渐进调适”的政策制定和分析模式较为实际、科学、妥当。其理论的基本点是从人所面临的现实情况出发,并对现实作渐进的改变。他认为决策者不可能拥有人类的全部智慧和有关决策的全部信息,决策的时间、费用又有限,故决策者只能在“有偏袒的相互调整中”作出决策。该理论要求决策程序简化,决策实用、可行并符合利益集团的要求,力求解决现实问题。在林德布洛姆看来,渐进决策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按部就班原则、积小变大原则与稳中求变原则[6]。

2 北极地区资源概念界定与分类

“资源”的定义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升、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类新需要的涌现而不断深化和拓展的[7]。从经济学视角来看,资源的概念从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精神上所需求的物质、能量、信息、劳力、资金和技术等初始投入的总称,而狭义的资源通常是指自然资源,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料。从政治学视角来看,资源通常泛指某一种政治主体凭借一定的政治权力和地位,为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和实现一定的政治价值而在政治过程中所运用的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和人类创造力的总和。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资源是指那些可使人们满足必要且重要的经济、政治、社会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需要的东西,不仅包括非物质的东西,还包括“机会”“声望”“荣誉”等[8]。根据上文所述,笔者对资源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自然资源的范畴,更包括权力、地位、才学、威望、声誉以及关系等被政治学家与社会学家当做资源的东西。根据此概念可把北极地区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制度资源、组织资源和科研资源四个方面。

2.1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北极的自然资源可以分为油气资源、矿产资源、航道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

2008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完成了环北极资源评估项目,该项目详细地评估了北极圈以内的未开采的油气资源的储量。数据显示北极地区拥有多达900亿桶未探明石油储量,占全球未探明储量的13%,1669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储量,占全球未探明储量的30%。美国地质调查局称北极大陆架可能是一块最大的尚未勘探、可能找到剩余石油的地区[9]。

北极地区蕴藏的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储量大、种类多,主要包括煤铁资源以及其他固体矿产资源。北极地区储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根据世界能源组织估计,北极地区的煤炭储量高达一万亿吨,约占全球煤炭储量的四分之一[10]。另外,北极的铁矿资源储量也十分可观,其中科拉半岛的铁矿是世界级的大铁矿。查尔斯王子山脉已初步查明的铁矿资源储量可供全世界开采利用200年,为世界罕见的大铁矿,加拿大北极地区已经探明的可采铁矿量达3.7亿吨,以年开发1800万吨计,可开采 20 余年[11]。

北极航道资源是指北极西北航道与东北航道,西北航道是由美洲北极地区的一系列岛屿与海峡组成,东起戴维斯海峡和巴芬湾,向西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水域。东北航道是从俄罗斯西段的巴伦支海,沿西伯利亚岸边向东到太平洋的楚科奇海,直至东北亚的航道。随着北极地区气温上升、冰层融化,冰区正逐渐缩小,夏季北极航道的全线开通将成为可能。北极航道一旦通航,便可成为北美洲、北欧和东北亚地区之间最便捷的通道。北极航道的开通,对北冰洋航运条件的改善,尤其是对沟通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大洲的航运将大有益处。航程的缩短、运输成本的降低以及能源的节省,使得北极航道的前景十分可观。

北极地区也蕴藏着独特的海洋生物和陆地生物资源,目前很多种类生物资源已经得到商业化开发,产品流向北极国家以及其他地区的商业市场。北极地区的海洋生物资源中,海水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巴伦支海、挪威海和格陵兰海都属于世界著名的渔场,庞大的生物生产力导致世界级商业性捕捞业的发展,近年来其捕鱼量约占世界的8%到10%。全美总渔获量中,约有40%来自阿拉斯加水域,这其中大部分处于北极圈内。而在北极的东部,挪威和俄罗斯共享巴伦支海域的世界级鳕鱼和毛鳞鱼渔场[12]。北极地区也有相当丰富的陆地生物资源,北极陆地动物主要有北极熊、灰熊、驯鹿、麝牛、北极狼、北极狐和北极兔。同时北极也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北极地区是地球上自然环境保存较为完好的地区,这里独特的动植物世界以及自然生态系统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北极地区居住着20多个原住民民族,它们都有自己悠久的社会历史和传统的文化背景,他们的生活方式、民族传统、服饰和居住的房屋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景观。伴随着气候变暖以及冰川融化,北极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并逐渐得到各国政府及商家的重视。极地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将使其散发出特殊的魅力,蕴藏着巨大的潜力[13]。

2.2 制度资源

制度资源,即用以规范、约束以及协调国际行为主体在南北极活动的各种法律规范、规则、约定或常规等。其中,国际法是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用以调整国际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各种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14]。

在北极地区,无论是从全球层面还是从地区层面,已经存在大量的国际条约或者协议,这些条约或者协议界定了国家在北极相关领域的权益与义务。北极地区的主要公约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斯瓦尔巴德群岛条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不同国家在不同海域的权利和义务,包括沿海国在本国管辖海域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所有国家在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的权利和义务。虽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不是专门为北极地区设计的,但是由于其普遍性,北极理所当然也在公约约束的范围内,其有关海域划分和法律地位的规定同样适用于北极海域。据此,北冰洋沿海国可以对以下几个区域主张主权或者管辖权:内水水域、领海水域、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斯瓦尔巴德群岛位于北极圈之内的北冰洋上巴伦支海和格陵兰海之间,北面是北极点,南面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面是格陵兰岛,西面是俄罗斯。1920年2月,挪威与美国、丹麦、法国等18个国家,在巴黎签订了 《斯瓦尔巴德群岛条约》,该条约目前有51个缔约国,中国在1925年加入该条约。该条约使斯瓦尔巴德群岛成为北极地区唯一一个非军事区。条约承认挪威具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权,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的目的所利用,各缔约国的公民可以自由进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范围内从事正当的生产和商业活动。

现今许多国家在斯瓦尔巴德群岛建立了极地科考站和研究所,对北极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中国于2004年7月在斯瓦尔巴德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极地黄河站。作为缔约国,《斯瓦尔巴德群岛条约》是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开展北极科研的一个有利条件和重要的制度资源,为此需要对条约的相关规定进行仔细的研究,对条约规定的国家权力做出细致的分析,为我国积极参与北极事务的行动提供法律依据。

2.3 组织资源

组织资源,即行为主体在互动过程中基于共同目标和行为理念而结合到一起的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国际组织,这种正式与非正式的国际组织在南北极已经大量存在,在极地事务治理中日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这种组织资源并不囿于组织本身,还包括组织权力、组织地位等。

北极理事会是根据1996年9月19日在渥太华发表的北极国家部长宣言成立的。北极理事会的根本目标是维护北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关注北极地区环境、社会和经济三大领域所面临的一些重大挑战,致力于探讨北极开发和环境保护合作措施以及其他问题,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和福利方面持续发展。北极理事会的成员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和挪威等国,北极理事会每两年进行一次轮值主席国交接[15]。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立于1988年,属于世界气象组织的下属机构,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创立。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主要作用是,在全面、客观、公开、透明的基础上,通过吸收世界各地的数百位专家的工作成果,对世界上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进行评估,其特殊地位使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为决策层和科研领域提供科学证据和数据。

北冰洋科学委员会成立于1984年5月,其成立目的是对从事北冰洋及其附近海域研究的各国研究机构的项目和优先安排进行协调。它是一个由国家级研究机构组成的非政府组织,其成员来自加拿大、中国、丹麦、芬兰、美国等国。作为一个组织和领导北冰洋科学研究的机构,北冰洋科学委员会的长期任务是,依靠多国和多学科自然科学与工程项目的支持,推动北冰洋的研究。其主要任务有:保证北冰洋研究信息的交换和传播;建立通信渠道和信息网络,安排设备的使用;建立启动和维持观测系统及其产出数据的方法;保证北极科学团体与北极政策相关单位之间的互动,推动研讨和教学事务。

2.4 科研资源

极地以其独特的科学资源和地理环境成为众多科学研究的不可多得的平台,被称之为全球最大的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北极地区的科研资源尤为丰富,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开展海洋环境和生态科学研究中,北极都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以北极为基地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对于我们预知全球气候与环境的未来发展变化趋势至关重要,它是一个独特观测和研究的场所,我们可以通过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来揭开地球气候与环境从古至今的变化发展规律。

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紧迫和需要优先解决的一大环境问题。有学者认为,气候变暖可能引起食物和水资源短缺、传染病蔓延等重大安全问题。在此背景下包括北极在内的极地研究,有助于世界各国理解全球气候变暖,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3 中国现有的北极资源开发举措

在政治与制度资源方面,中国加入了《斯瓦尔巴德条约》与北极科学委员会。同时在2013年,中国与日本、印度、意大利等国共同成为了北极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国。

在北极油气资源开发中,中国也积极参与俄罗斯的亚马尔项目。亚马尔项目是俄罗斯从2012年开始在位于北极圈的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的亚马尔半岛建造的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此项目液化天然气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650万吨,预计总投入将达到270亿美元,是全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在亚马尔项目中,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丝路基金作为合作方分别持有20%和9.9%的股权,同时在2016年亚马尔项目与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达成了由两家银行提供120亿美元贷款的协议。亚马尔项目所需要的大型设备由模块组成,其中大部分模块的制造将在中国进行,中海油青岛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太平洋造船集团、武船麦克德莫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等6家中国企业参与了亚马尔项目模块的建造[16]。

在北极航道资源利用方面中国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的永盛轮在2013年至2016年之间数次通过北极东北航道在中国和欧洲之间进行运输航行,比原来节约22天的时间到达北欧港口[17]。同时IPCC报告指出,北极海冰在21世纪随着全球气温上升,面积将继续缩小、变薄,冰层融化的速度比预期的更快,北极航道可能于2020年实现完全通航[18]。

中国从1999年开始北极科考研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38条规定所有的国家不论其地理位置,在公约所规定的其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的限制下,均有权进行海洋科学研究。公约保证了中国在取得北极国家的同意后,在北极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进行科学研究的权利,同时保证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公海领域享有科学研究的自由。中国从1999年至今,先后进行了7次北极科学考察活动,在海洋水文与气象、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海洋生物与生态、北极冰川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2012年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中,科考队乘坐“雪龙号”科考船完成了穿越北极西北航道的任务,首次在北大西洋进行科学考察作业,首次在北极高纬度地区布放长期自动气象观测系统,首次在北冰洋欧亚大陆扇区中心区域和北极航道海域开展冰站作业[19]。

4 渐进决策理论视域下中国北极资源开发政策分析

根据上文所述,中国参与北极资源开发的现有策略较为符合现实渐进决策。从纯理性角度来说,中国参与北极资源开发中应选择完全理性决策,追求现实效用的最大化或经济利益最大化,例如应尝试成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成员国,与所有拥有资源的北极国家合作开发北极资源,大力开发北极公海领域的油气与渔业资源,但是现实中中国并不具备实现上述措施的条件与信息。首先,中国为非北极国家,没有北极领土与领海,距离北极地区较远,只为近北极国家,在现实情况下不可能成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成员国。其次,北极国家之间因为北极大陆架划分与海域划分尚存在着诸多争议,例如俄罗斯与加拿大在北极地区的大陆架与领海划界上一直存在争议,俄罗斯与挪威在北极巴伦支海域的划界问题争议长达40年之久。北极域内国家之间在资源利益方面是寸土不让,中国作为域外国家想大规模地开发北极资源更是困难重重。其次,在北极公海资源与斯瓦尔巴德群岛资源开发方面,虽然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规定中国在斯瓦尔巴德群岛领海、北极公海与北极国家一样拥有平等的捕鱼权,但北极国家在北极公海渔业管理方面表现出了强烈的主导倾向,中国如果想单独在斯瓦尔巴德群岛领海与北极公海行使捕鱼权,而不与北极国家进行协商、合作,也缺乏可行性。最后,在资源合作开发方面,因为俄罗斯与中国具有长期政治友谊,中国与俄罗斯也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因此才有中国拥有北极地区亚马尔项目股份与参与亚马尔项目建设的合作,但是中国与北极地区其他国家在油气等自然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乏善可陈。综上所述,中国如果想根据经济人视角下的完全理性,实现中国在北极资源开发和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缺乏一定的现实可行性。

中国现有的北极资源开发政策可以归结为根据现实渐进决策模式制定实施,在制度资源与组织资源方面,中国是《斯瓦尔巴德群岛条约》的缔约国,同时也是北冰洋科学委员会的成员。在北极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北极理事会方面,中国也已经成为正式观察员国,但是中国作为正式观察员国只能出席北极理事会的相关活动,无法直接影响北极理事会所作出的决议。虽然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成员国有助于达到国家利益与影响力的最大化,但是由于现实种种条件的制约,以观察员的身份加入北极理事会较为现实。根据渐进决策理论,决策应讲求实用可行,根据现实出发制定政策,强调积小为大,从量变的积累来逐步达到质变。中国作为正式观察员国加入北极理事会就是追求渐进积累的表现,成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后中国可以参与北极理事会各附属机构的会议以及部长级会议,并参加各个工作组的工作。中国也可在北极理事会的各附属机构会议之上,通过书面和口头陈述的方式来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积小为大,让中国逐渐参与到北极理事会的机制中来,促进中国对北极相关事务的认知与了解,增强中国在北极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提高中国在北极事务上的影响力。

中国参与北极资源开发,由于北极的制度资源和组织资源属于政治敏感领域,中国想较多地参与较为困难。因此中国首先从科研领域入手,进而逐渐参与到北极自然油气资源的开发领域,在与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开发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国参与自然资源和科研资源开发的政策符合渐进决策论的思想,符合渐进决策中稳中求变原则。渐进决策从形式上看过程似乎行动缓慢,但是这种渐进的过程可以由微小变化的积累形成大的变化,其实际的变化速度要大于一次大的变革。同时政策上的大起大落是不可取的,为了保证决策过程的稳定性,就要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小变达到大变之目的。

5 渐进决策理论视域下的中国参与北极资源开发对策建议

5.1 在尊重北极国家权利的基础上参与北极资源开发

中国在参与北极资源开发方面首先应承认北极国家符合国际法准则的主权、主权权利与管辖权。近年来北极国家纷纷向联合国大陆架划界委员会提出或宣称其领土与海域要求,2008年,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挪威和丹麦,即环北冰洋五国签署了《伊鲁利萨特宣言》,声称凭借对北冰洋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环北冰洋五国在处理北极问题和挑战方面拥有独一无二的主导地位,并建议其他国家允许北极处于这五个国家的控制之下。在北极国家对北极资源占有日渐强势的情形下,中国虽然在理论上可以对北极公海资源进行单独开发,但是实际上如不与北极国家进行合作,就缺乏开发北极资源的可能性。因此中国在今后北极资源开发政策的制定方面应遵循渐进决策按部就班原则,保持政策的连续性,遵循之前与北极国家合作进行资源开发的政策,尊重北极国家占有北极绝大多数资源的既有事实,同时以观察员国的身份在北极理事会的章程框架之内与北极国家合作。

5.2 继续按照积小为大和稳中求变原则扩展资源开发领域

中国在北极资源开发方面应该继续从较为容易参与的领域进入,例如继续加强对北极科考的投入,通过科考活动收集北极地区的航道、油气等数据,加强与北极国家合作开发自然资源。坚持积小为大原则,在科考与自然资源开发中积累经验,在合作开发油气资源中与北极国家建立相互信任,在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北极资源开发的参与度,为今后与北极国家在更多的资源开发领域合作打下基础。

中国在北极资源开发方面也应该坚持稳中求变原则,中国能够参与亚马尔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偶然性。亚马尔项目在最初建立之时俄罗斯主要是向欧洲国家寻求合作与资金支持,但是2014年乌克兰冲突的发生与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事件,导致俄罗斯与欧美国家之间的关系急转直下。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区域组织纷纷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涉及金融、能源等领域。亚马尔项目的发起者诺瓦泰克集团及其股东季姆琴科同样受到美国与欧盟的制裁,欧盟也禁止其区域内的银行投资亚马尔项目,这致使亚马尔项目出现了资金空缺。由于欧美的敌视与制裁,俄罗斯开始出现大量的资金外流,国家赤字也大幅上升。同时伴随着2014年开始的石油价格大幅下降、长期低迷的行情,俄罗斯的能源出口甚至出现下滑。由于欧美国家的制裁敌视与本国的经济下滑状况,俄罗斯开始实行转向亚洲政策,更多地与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进行能源金融合作。在转向亚洲政策的影响下,2014年5月中俄签订了为期30年,总价高达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合作协议[20]。之后中国开始入股亚马尔项目,并参与亚马尔项目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参与北极自然油气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中国在亚马尔项目中取得进展就符合稳中求变原则,中国在坚持与北极国家合作开发北极资源的政策下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同时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抓住了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俄罗斯转向亚洲的机会,通过一系列的小变达到大变之目的,成功地进入北极油气资源开采领域。

5.3 重视北极国家的政治与非理性情感因素

中国在北极的资源开发中不仅要重视北极国家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同时也要注重北极国家的政治与情感因素,例如俄罗斯一向将北极视作本国的战略大纵深,如果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存在感过强,或者过于高调,即使与中国合作开发北极资源能够带来很多经济利益,但是出于政治因素的忧虑可能会放弃与中国的合作。同时中国威胁论与中国扩张论在俄罗斯也有一定的市场。俄罗斯国内关于中国威胁论的观点主要有中国能源威胁、领土威胁与人口威胁三种:中国能源威胁是指俄罗斯国内部分人担心中国会控制、掠夺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中国人口威胁是指俄罗斯一些人担心中国人大量进入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人口扩张;中国领土威胁是指部分人担心中国对历史上被占领的领土提出要求[21]。

上述观点虽然从客观上立不住足,属于非理性观点,并不符合中俄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主流,也不会对中国与俄罗斯合作开发北极资源造成太大的影响,但仍值得中国政府的关注。这种非理性因素会对决策者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其在处理问题时可能会感情用事,从而作出不明智的安排[22]。因此中国在制定北极政策时不能只考虑经济理性因素,也要考虑政治因素与类似中国威胁论这样的非理性因素。要加强与北极国家和民众的文化交流互动,拉近中国与北极国家人民的感情,同时也增加与北极国家媒体的交流,宣传中国的正面信息,以回击中国威胁的论调。

[1][12]丁煌.极地国家政策研究报告(2013—2014)[R].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30-33,79-81.

[2]陆俊元.北极地缘政治与中国应对[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0:97-99.

[3]杨振姣,周言.中国参与北极理事会利弊分析及应对策略[J].理论学刊,2015(12):81-87.

[4]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9-43.

[5]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81-186.

[6]丁煌.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1999(3):20-27.

[7]史培军.资源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5-47.

[8]刘成武,黄利民.资源科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61-63.

[9]U.S.Geological Survey Fact-Sheet [EB∕OL].U.S.Department of Interior,http://energy.usgs.gov/Arctic/2008-07-23.

[10]孙英,凌胜银.北极:资源争夺与军事角逐的新战场[J].红旗文稿,2012,(16):33-36.

[11]北极问题研究编写组.北极问题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21.

[13]康建成,任惠茹,闫国东,等.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旅游资源[J].旅游科学,2008,22(6):55-60.

[14]梁西.国际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99-101.

[15]王晨光,孙凯.域外国家参与北极事务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论坛,2015(1):30-36.

[16]中资银行向俄亚马尔液化气项目提供120亿美元贷款[EB∕OL].新浪网,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6-05-05/doc-ifxryahs0132046.shtml.

[17]王洛,赵越,刘建民,等.中国船舶首航东北航道及其展望[J].极地研究,2014(2):276-284.

[18]杨剑.北极治理新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4:124-125.

[19]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成果丰硕[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2-09/27/c_113234805.htm.

[20]中俄签4000亿天然气大单 巨额合同令世界惊讶[EB∕OL].环球网,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 ive/2014-05/5002159.html.

[21]于鑫.俄罗斯的“中国威胁论”:历史与现实[J].西伯利亚研究,2010(6):82-87.

[22]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5-46.

责任编辑 梅瑞祥

10.14180/j.cnki.1004-0544.2017.07.032

F113.3

A

1004-0544(2017)07-0171-0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4JZD032);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国家重大专项课题(C HINARE2015-04-05-05);武汉大学2016年人文社科自主科研项目(633-413000001)。

奚源(1991-),男,河南固始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猜你喜欢
北极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环球资源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北极有个“放屁湖”
资源回收
北极兔乖乖,唱起歌来
北极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北极飞来毛脚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