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四川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03-07 01:39四川省林业厅厅长党组书记尧斯丹
绿色天府 2017年2期
关键词:林产品供给林业

四川省林业厅厅长、党组书记 尧斯丹

深入推进四川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川省林业厅厅长、党组书记 尧斯丹

当前,四川林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发展形势持续利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业的重要批示和讲话等达100多次。四川省委省政府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作为治蜀兴川的重要举措,系统部署和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社会公众对林业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作用的认识更加清晰,参与更加广泛。同时,林业发展也还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在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全局的大逻辑下,通过深化改革来破解,当前任务之一就是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应对经济新常态的重大决策。中央1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农业,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为主题,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业发展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更是增强林业发展内生动力的需要,必将有效提高林业综合效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化需求。

林业产品供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无形的生态产品,如良好的生态、优美的景观、新鲜的空气等,主要作为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而存在;二是有形的林产品,如木材、林果及其加工产品等,主要作为市场竞争参与要素而存在。在生态产品供给方面,我省作为长江上游的主体,自然生态系统还不完备,森林资源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功能发挥不充分,森林覆盖率低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一些地方湿地退化、草地沙化问题突出,生态产品严重短缺,成为不可替代、无法回避的短板。在林产品供给方面,主要有四个突出问题。一是资源供给不足。我省常年木材需求高达2000万立方米,其中50%以上依赖国外和省外支撑,尤其是珍贵的、大径级木材短缺,随着一些国家和地区限制和禁止原木调出,木材安全隐患突出。此外,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生态红利产品也严重不足。二是产业结构不优。尽管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已调整优化为37.6:31.7:30.7,但二产比重仍较全国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产供销、科工贸等一体化经营体系尚未真正形成,加工不足尤其是精深加工落后是我省林业产业的短板之一。三是产品结构失衡。我省是木竹人造板、木竹家具、竹浆造纸等林产品生产大省,但大多为初级加工产品、中低端产品,在经济增速放缓和外来产品冲击下,库存积压严重,产能相对过剩。优质、品牌、附加值高的林产品供给不足,木本油料、森林食品等生态、高端、个性化林产品短缺。四是经营结构欠佳。近年来,我省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形成,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但传统的小规模、作坊式、单家独户分散经营仍占主体,现代化生产技术应用不足,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经营体系滞后,“大资源小产业”问题突出。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的两端,市场需求引领下的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任务是扩大产品有效供给,主攻方向是提高产品供给质量,核心环节是优化产品供给结构。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总要求和省委省政府“一提一创一培”三大抓手,落实到我省林业上,就是统筹林业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供给,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一、做好“加法”,积极扩大林业有效供给

做好“加法”,核心是补齐短板、发挥优势,从而增加供给总量。一要补齐生态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去年4月在安徽考察时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评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生态产品是当前最为短缺的公共产品,今年中央1号文件特别将“农村增绿”作为重要任务。增加生态产品供给是林业作用发挥之本,必须始终保持生态优先的战略定力,着力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增加生态产品供给,夯实经济发展的生态本底。二要增加木材供给。在发达国家,人工林是木材供给的主体,澳大利亚用占森林面积1%的人工林提供了总采伐量的50%,新西兰用不足全国森林面积17%的人工林,生产出占全国总量95%的木材。要切实加大人工林培育,发展壮大珍稀树种、速生丰产林、乡土大径材等优质林木,加强我省木材战略储备。三要做强优势产业。与其他产品相比,林产品更具生态性和地域性,我省木本油料、木本药材、竹原浆纸、竹木家具等林产品深受欢迎,有较好的发展基础。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把握市场需求,差异化确定发展定位,有利于增加优质林产品供给。四要壮大新产业新业态。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人们将更加崇尚回归自然,推进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依托森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森林体验、森林食品、生物提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新材料、新模式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要大力发展竹纤维、竹炭、竹缠绕、压力管道等新产业,推进“互联网+”现代林业行动,做大林业个性化服务产业。

二、做好“减法”,着力防止林业无效供给

做好“减法”,目的是通过减量化生产来增加有效供给。一要去库存去产能。我省林业产能过剩虽然没有房地产、钢铁、玉米等突出,但也存在区域性、阶段性过剩。人造板、板式家具等低端产品需求下降,导致一些中纤板、刨花板、竹浆产品积压,部分企业经营艰难。提高林业供给质量,必须化解过剩产能和库存产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利用的加工产能与工艺设备,稳妥处置林业“僵尸企业”。“十三五”期间,成都经济区要调减低档人造板产能25万立方米。二要消除重复建设。一些地方不注重区域特色,市场调研不充分,盲目发展同类林产业,导致林产品同质化竞争,形成产品滞销或果贱伤农。一些地方绿化频繁改换树种,原地“翻烧饼”,或者片面追求一夜成林的“高大上”,浪费了人力财力。要通过科学规划,优化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布局,推进区域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三要降低生产成本。我省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农资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林业机械化应用不足,林业生产成本偏高,导致部分林产品价格偏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必须加大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推广应用,推动因价格导致的无效供给转化为有效供给。

三、做好“乘法”,加快实现林业供给倍增

做好“乘法”,关键是通过创新驱动来提升有效供给效益。一要提质量。近年来,我们稳步实施森林抚育,推动“万亩林亿元钱”复合经营,有效提升了单位产出。但是由于树种选择不当、树种结构单一、经营管理粗放等原因,全省尚有低产低效林近3000万亩,必须着力提升森林质量。要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健全产学研协同体系,加强林业科技创新成果和标准化应用,加强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林业全要素生产率。二要创品牌。品牌是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有力武器。我省全友家私、川珍实业、朝天核桃、金阳花椒等品牌已经受到市场认可,但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不多,原产地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绿色食品、森林食品等基地建设有待加强。要强化品牌意识,推进区域性品牌共创共享,壮大“川字号”林业品牌,提升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三要拓空间。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每个树种都是潜在的产业体系。利用竹资源开发的竹家具、竹地板、竹编、竹笋、竹画等系列竹产品,使竹产值占全省林业总产值7.6%。通过核桃、油橄榄产品的功能开发,不仅生产出核桃油、橄榄油等食用油产品,还能生产核桃油胶囊、橄榄油胶囊等保健产品,核桃乳、橄榄酒等饮用产品。我省具有产业开发价值的树种多达500余个,许多林产品的功能尚未发现,这方面大有文章可作。

四、做好“除法”,有效破除林业供给瓶颈

做好“除法”,重点在于去除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等障碍。一要完善经营机制。中央实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支持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我省实施的“两证一社”改革,一些地方探索实施的林业共营制、职业经理人制度,核心在于破除土地利用的制度性障碍,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国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也有利于经营主体发挥比较优势,自主发展木本粮油等特色经济林、花卉苗木、珍贵用材林、森林食品、林下经济、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合理优化种植结构。二要推进金融创新。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难度很大,林业投入必须更多地依靠市场。去年以来,国家林业局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和金融机构,出台了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推进林业发展、利用国内银行贷款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等多个指导文件。要抓住中央推动金融资本向农业农村倾斜的机会,认真研究银行优惠贷款项目,完善林业补贴政策,加快推进金融资本投入林业建设。三要深化简政放权。当前,我省林业管理一些规定还比较僵硬,一些程序还比较复杂,手续较为繁琐,不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优化林业发展环境,切实把该放的放开放活。四要完善基础设施。基础薄弱是制约林业供给的重要因素,例如通过修建林区公路,至少可节约生产成本30%。要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整合利用相关资金,加快改善林区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条件,打通林业生产“最后一公里”。

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而是“四则混合运算”。要兼顾生态和产业,平衡保护与发展,统筹数量与质量,协调政府和市场,努力培育林业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猜你喜欢
林产品供给林业
RCEP对甘肃省林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Paper Excellence 收购Resolute 林产品公司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世界主要林产品贸易国林产品比较优势动态演变*
land produces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