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志刚 李伟豪 刘清香
站在北方氯碱的大门口,78岁的梁开银老人非常感慨。自幼他就在厂子周围生活,见证了北方氯碱的成长、鼎盛和衰退。
这家建于1958年、曾经的徐州市属重点企业,也是徐州市十大集团之一。历经50多年发展,对资源、耗能高度依赖,进入新世纪,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道路。审视的结果是转型,转型的结果是新生。
北方氯碱可以说是徐州转型的缩影。有着130多年采煤史的徐州,经过近20年的转型,成功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徐州北区矗立了50多年之后,北方氯碱只剩下一栋大楼,这里自企业搬迁后,被当地规划为物流园区。
曾当过村干部的梁开银记得,厂子没有搬走的时候,“大车穿梭,灰尘满天”。更要命的是,附近工厂排放气体的时候,烟雾刺鼻,连大树都耷拉下叶子。
不得不说,北方氯碱集团对徐州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个徐州市属重点企业,自1958年建厂,到1994年成立集团,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凭着年产10万吨烧碱和10万吨PPC树脂产品,成为当时徐州的十大集团之一,职工最多时达6000多人。北方氯碱集团凭着高产能、高产值以及过硬的技术力量,在全国行业内一度跻身前五名。
北方氯碱的鼎盛时期,也正是徐州煤炭资源开始枯竭、留下千疮百孔、寻求华丽转身之时。
徐州是江苏唯一的能源基地,半个多世纪以来,徐州80%以上的煤炭供应苏南和华东地区,仅徐矿集团调往苏南的原煤就接近5亿吨。出于保稳定、作贡献,徐州调出的电煤价格一直都低于市场价。同时,因煤炭而形成的资源类税收进入徐州财政一般预算只有少量部分。
据徐州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10年来,徐州累计向苏南地区输出电能超过1000亿千瓦时,接近全市发电总量的50%。
鼎盛时期,徐州有近千家依赖煤炭资源而生的国有企业,分布在机械、化工、建材、纺织、冶金等行业。在追求绿色发展的今天,很多行业已经无法适应人们对环境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北方氯碱这个老牌化工企业就像一个没落的功勋将军,渐渐失去了它的光芒。一方面,它是一个高耗能的企业,一年用电量高达3亿多度,随着电价上涨,成本太高,企业压力倍增;另一方面,虽然占据华东市场,但其并没有资源优势,所用的电石原料远在内蒙古等地。
而北方氯碱所在的位置,随着城市的扩张,也日益尴尬。原本它在徐州城的边角,后来变成了城中厂。加上化工污染物也对周围环境带来了不小的破坏,饱受诟病。
2014年,徐州鼓楼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纳入全国试点,这也是江苏唯一纳入试点的老工业区,其模式赢得国家和省相关部门的肯定。
同一时期,北方氯碱集团也正式退出徐州主城区,搬迁到位于贾汪的工业园区。
在那里,它果断抛弃了原来的模式,也放弃了原来的产品,转而成立徐州钛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投资8亿多元,建成了年产8万多吨的钛白粉生产线。公司总经理杨瑞金说,确立了钛白粉这种主导产品后,“公司仅在安全与环保的投入上就达到1.5亿。”在全国钛白行业,他们首先使用了电除尘设备。而对于原材料矿石,基本上也是“吃干榨净”,产生的副产品全部消化利用。
在经历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粗放式发展后,徐州的煤炭资源也正式宣告终结。2016年11月29日,徐矿集团主力矿井之一旗山煤矿正式封井,这也标志着徐州市区再无煤矿。
对依资源而生的钢铁、电解铝、电石、煤炭等行业的高度依赖,让徐州背负上了沉重的包袱,徐州重工业产值一度占到江苏的1/4。沉重的老工业基地历史包袱、资源型城市庞大的遗留欠账,倒逼徐州必须转型,让衰退产业退出,新兴产业接替。
据徐州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徐州初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能源、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煤盐化工、冶金、建材等六大千亿元产业为基础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同时以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016年徐州规模工业总产值1.41万亿,增长15%,规模工业增加值3010.3亿元,增长9.8%,增速居全省第三。
今年8月7日,徐州市鼓楼区云创科技园正式开园。这个定位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电竞动漫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科技园区,占地150亩,是徐州市唯一一家位于国家4A级景区内的产业园区。
目前产业园已集聚了一批高端高新产业,开园当日,徐州微软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中科院环保新材料基地、旷视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先临三维3D打印创新中心、极课大数据、互联网+医疗系列项目、天天电竞、大神电竞等8个项目揭牌。
云创科技园是徐州近年来涌现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园区之一。在泉山区,有中国矿业大学国家级科技园、中关村信息谷;在铜山区,有徐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在邳州,非晶科技产业基地正努力打造千亿级产业;在新沂,医药大健康领域最富科技感和体验感的现代智慧创新园区,正朝气蓬勃……
徐州的转型发展已进入2.0时代,通过对“一院一城一谷一区”平台的建设,依托特色产业组建校企联盟、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形成“产业+企业+平台+高校+人才+金融+政策”的区域创新体系,对技术型人才、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聚合效应。
在中关村信息谷,弗瑞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成功推出空气净化系统后,正致力于研发医用净化系统,“这款产品对医疗机构的ICU等医疗空间,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公司执行总经理张建国说。
即便是徐工集团这样的重工企业,也在快速进行智能化升级。走进徐工车间,能看到各类机器人在进行焊接、拼装等流程。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生产线仿真优化和智能化装备升级,采用智能物流等手段,集团生产效率提高了25.8%。
在今年5月举行的苏北发展座谈会上,省委书记李强指出,苏北要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据徐州市经信委提供的数据,2016年徐州市工业投资2664.9亿元,其中工业技改投资728.3亿元。当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177.4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6.7%,代表高端制造业的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70.2%、太阳能电池增长20.0%。
与之相反,全市高耗能产业产值增长10.9%,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较去年同期降低1.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