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 王继磊 罗珍珍
摘 要:水利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可以为人们的工作及生活提供有利的环境。但是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也会危害到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园林绿化的角度去分析,对水利建设中园林绿化的作用,水利建设中引发的环境问题,如何利用园林造景的手段去建设一个绿色的水利工程等方面做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园林;环境
中图分类号: TU98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1059
引言
现如今,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并逐渐上升为精神层次上的享受,环境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随着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各个城市都在争创绿色生态园林城市,如何将园林绿化和水利建设有效的结合成为了人们关注的新课题。
1 水利建设中园林绿化的作用
园林绿化在水利建设中有着很多的积极作用。绿化可以改善空气的质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园林绿化可以调节温度,在园林中引入大量的绿色植物,可以吸收太阳的辐射,改善局部小环境的温度和气候;抑制大气烟尘,就以北京为例子,到了冬天雾霾很严重,空气中的粉尘含量比较高,然而绿色植物对空气中的粉尘有吸附作用,有效的减少大气中污染物质的含量,而且它的功能是持久有效的;防止水土的流失,种植大量的绿色植物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当树根蔓延到地下之后,不仅可以保持土壤的水分,而且能形成强有力的抓力,有效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2 水利建设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危害
2.1 水库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及危害
水库的作用好比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它可以增加蓄水量、解决用水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起到防洪、发电、灌溉、养殖、航运等作用。但是它也有不利的一面,在修建水库的时候,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规划库区内众多的人口迁移、企业的改建、道路的改建、电力和管道设施的改重建等。首先当水库建成后,大量的水暴露在太阳下,会慢慢的被蒸发掉,所造成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此外,由于水库上游蓄水会抬高水位,过水断面就会增大,水流速度减少,而且会携带大量的泥沙堆积在水库下方,导致水库容积变小。加之长时间的高水位,大蓄水量,水库本身的重力就引起地壳结构的应力变化,从而引发地震现象;水库会对植物的生长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尤其是周围的环境会发生变化。水库的水体长时间会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生产和生活污水、雨水会携带大量含有氮磷的有机物进入水库,使水体处于严重缺氧的状态,造成大量的鱼类死亡,水库水质的污染。
2.2 堤防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
堤防建设对于防洪工作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堤防建设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堤防的防洪功能出现隐患。修建堤防可以约束水流,防止洪水满溢,起到保护农田的作用,但是它也有不利的一面,修建堤防会影响河流的自然走向,尤其是多泥沙河流,水流一旦受到堤防约束后,水流速度就会加快,洪水到达的速度也会变快,这就给下游的防洪工作增加了难度。当洪水来临时,就会对大坝形成较大的冲击力,一旦破堤就会加重洪水灾害。所以在堤防建设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堤防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堤防在设计高度和厚度时不仅要考虑到最高水位,最大负载量也是堤防高度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例如在地层土地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堤防的厚度和作用水头成正相关关系。此外,水位下降时对堤防的作用也会受到不同的影响。
3 运用园林技术营造绿色的工程
3.1 植物配置技术
3.1.1 保证植物的多样性
在水利工程的园林綠化中,要注意草、灌、乔等不同植物的搭配。并且还要注意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要做到相协调,引进多种类的植物。根据园林气候和水土特征,选择适宜的植物群。同时还要注意对植物的立体种植,做到植物的科学配置,因地制宜,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从而保证园林植物的多样性。
3.1.2 注重对色彩的应用
色彩是最容易识别的视觉因子,水利工程中,园林绿化色彩的运用会直观的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水是活的,具有灵性,但唯其色彩单一,若水域面积较大会有茫茫之感,如果绿化所用植物的色彩组合得当,就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人们看到之后赏心悦目,产生积极的情绪。所以说色彩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正如有一句话所说“色彩是直接能对心灵发生影响的手段”,一边是碧彻清透的水景,一边是叶色各异的植物景观,相得益彰。所以色彩的应用对于水景景观营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1.3 注重植物与空间搭配
水利工程中园林绿化的实际空间是有限的,所以设计者要对植物进行合理化的配置,充分利用园林空间。例如堤坝等水利结构上,可以在布置一些藤本植物,如常春藤、爬墙虎、金银花等。还有岸边垂直绿化与水面平面绿化相结合等,增加绿化的层次感及画意美。
3.1.4 注重根据植物的习性进行选择配置
水利工程中植物的选择要依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因为配置于水边,故而要选择喜湿、耐涝的植物,例如乔木类的垂柳、水杉等,灌木类如黄菖蒲、千屈菜等。水生植物与耐涝的陆生植物相搭配,充分尊重植物的生长特性,才能使景观植物维持良好的生长态势,使整个水景景观呈现出优良的绿化效果及积极的生态效应。
3.2 植物造景技术
3.2.1 灵活运用配置方式
在陆生植物的造景过程中,往往追求的是春花秋叶、夏荫冬枝的场景。所以水生植物也要根据季节的不同,去合理的配置,从而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根据水位情况,形成植物群落带,各个物种之间有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宽有窄、有前有后。把植物色彩和形韵发挥的淋漓尽致,与环境相协调,创造出自然水景的美。与此同时,在搭配的过程中,可以突出花色效果,比如蓝色的凤眼莲、绿色的荷花、红色的芡实等,形成一幅五颜六色的画卷。还可以添加一些具有香味的水生植物,让人们领略到阵阵的花香,沁人心脾。还可以摆设一些具有独特花型和叶型的植物,比如香蒲、水莎草等。
3.2.2 丰富水景中的植物种类
想要丰富水景,就必须要增加植物的种类。可以运用新技术去培养新的品种。现在我国的许多学者正在致力于新品种的开发,并且卓有成效;可以应用野生的植物资源,它的特点是成本低、存活率高、繁殖能力强,可以让市民观赏到野生植物之美,在水景色也可以加入一些野生动物,在他们在池塘里繁衍、栖息。
3.2.3 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
在园林绿化过程中,设计师过分的追求美学艺术,引进一些华而不实的物种,却忽视了生态系统的建立。比如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虽然不具有美学效果,但是它可以净化污水,美化环境,延长水景的观赏时间,尤其是沉水植物可以消耗掉水内的养分,使得藻类植物因缺少养分而死亡。可见,漂浮和沉水植物的作用在生态环境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却在水利建设中应用很少。在水利工程绿化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兼顾植物的美学效果及生态效能,充分发挥其对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
4 结论
综上所述,如何利用园林绿化的技术去加强水利建设显得尤为的重要。在进行水利建设时,要关注工程建设所引发的环境问题,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去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充分考虑水资源的生态功能,注意堤防设计中的因素,考虑渗流、水流冲刷等原因,做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筹兼顾;要在现有的情况下,积极利用园林造景的技术去改善水利工程建设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灵活运用植物的配置方式,保证植物的多样性,注重植物和空间的搭配,改善当地土质情况,调节当地的生态环境。总而言之,將园林绿化技术与水利建设有效的结合,既可以减轻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又可以改善环境,营造城市绿地景观,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江志辉.水利防洪生态工程园林绿化施工组织要点初论[J].江西建材,2014 (24).
[2]李明泉.深圳水利工程配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监理过程的重点与难点控制分析[J].现代园艺,2012(11).
[3]尹三春.水利工程中的建筑景观设计研究[J]科技传播, 2009(9):37-38.
[4]时建祥.浅谈水利建筑造型艺术设计的程序与方法[J].工程与建设,2008,22 (1): 37-38.
[5]李红艳,周为.杭州西湖湖西景区的湿地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04(1).
作者简介:张慧(1985-),女,山东章丘人,硕士,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