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军山》《阳平关》与北京京剧院

2017-03-06 23:26张永和
北京纪事 2017年3期
关键词:谭鑫培黄忠演义

张永和

今年适逢“伶界大王”、谭派鼻祖美誉的谭鑫培诞辰170年,逝世100周年,据悉北京京剧院要举行活动,纪念这位卓越的老艺术家。因为谭老先生的孙子谭富英、曾孙元寿、玄孙孝增、来孙正岩,祖孙四代都任职于北京京剧院,同工文武老生,同是各个时期的主演。因此喜欢听谭派戏的观众,总要到北京京剧院来欣赏;还有一绝的,一百多年前,谭老先生以《定军山》做为谭派剧目的杀手锏,而他的后辈富英、元寿、孝增、正岩莫不以这出戏为拿手杰作,而且延续了百余年。不仅在中国,就是在全世界,这种现象也是绝无仅有。那么,这出《定军山》,还有《阳平关》,再早谭鑫培也唱这出戏的主角赵云,而他的来孙正岩,也是既演《定军山》也演《阳平关》,黄忠、赵云老生、武生两门抱,也算是无独有偶了。

谭鑫培饰黄忠

《定军山》(又名《一战成功》)这出戏,最早老谭没唱“红”的时候叫《取东川》。四川是西川,定军山一役争的是汉中,故曰《取东川》。主角是文武老生黄忠黄汉升,由于该戏很繁重,很难演,从开场到结束主角基本没有喘息的机会,所以能唱这出戏的老生演员并不多。《阳平关》是《定军山》的继续,第一主角仍然是老黄忠。一般而言,只演《定军山》已经很累了,可有时赶上节庆日或大义务戏,往往是这两出戏连演,饰演黄忠的演员若是没功力、没身体可是应付不下来。另外,还得有一个好武生——饰演常胜将军赵子龙,和一个好花脸——饰演已然是魏王的大奸臣曹孟德。当年,谭鑫培要唱这出《阳平关》,赵云非“武生泰斗”杨小楼莫属。

《定军山》《阳平关》讲三国时,刘备、曹操交战,曹操派能征惯战的大将张郃攻打刘备占领的葭萌关。《阳平关》则讲黄忠斩渊后,曹操闻报悲愤填膺,即亲率大军为渊报仇。《定军山》《阳平关》这两出戏基本取自《三国演义》第七十回至第七十一回:《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但又参阅了正史《三国志》。而到了舞台上,这两出戏又与演义和正史均有差异。

从正史上看,魏蜀交兵于定军是一场恶战,曹操名将夏侯渊确为老将黄忠所杀,“一战斩渊”,魏兵大败。勇悍的夏侯渊所以被斩,一是蜀军占据了好地形,“乘高”攻之,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另外,老将黄忠奋勇当先,亲冒矢石,不顾生死,“推锋必进”,同时又大做士兵的思想工作,“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杀声遍野,这种威风煞气,还有必胜的自信,“欢声动谷”,魏军不战自乱,所以“一战斩渊”,很快结束了战斗。而魏军悍将夏侯渊败在轻敌,“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众寡不敌,犯了战略上的错误。再碰上能征惯战不怕死的老黄忠,自然是“渊等授首”,一命呜呼!

《三国演义》将这场魏蜀争夺汉中的战争描写得非常精彩,整个战役起承转合,跌宕摇曳,双方殊死战争,刀光剑影,人喊马嘶,极其壮丽、激烈。特别是把蜀中的两员大将:皓首白须的老将黄忠,以及神勇无比的赵四将军,刻画得无比鲜明,不建功立业那真是不可能的了。武的方面写得杀气腾腾,文的方面也写得文采翩翩,诸葛亮、刘备和曹操都是各具智慧,出口不凡。即使是法正——刘备的重要谋士,尽管史书上仅有法正说的“可击矣”数字,但演义却把这一段也写得极生动。法正教黄忠步步为营,“反客为主”之法,诱“为人轻躁,恃勇少谋”的夏侯渊交战,并要黄忠取了定军山西的一座高山。待曹军倦怠时,是法正在高山顶“乃将红旗招展”,方使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斩杀了“措手不及”的夏侯渊!看到此处,不得不佩服演义作者的文采。

说到戏,由于艺术门类不同,又与史和演义均有异同。特别是《定军山》这出名剧,独特的创作更多。如采纳了史书中没有而《三国演义》则写得相当出色的两次智激老黄忠的情节:第一次是诸葛亮用张飞来激黄忠,去战进攻葭萌关的魏军中智勇双全的名将张郃;第二次是孔明假说要把镇守荆州的蜀中第一大将关羽换回以激黄忠去戰魏军中威名远震的大将夏侯渊。京剧把这些激将的情节嵌入剧情之中,安排了几段好唱,激昂慷慨,很好地塑造了老黄忠勇气可嘉的鲜明形象。

有与演义相同的,即是安排蜀中老将严颜出场。这位老将也是智勇双全,作为老黄忠的副帅,在第一战天荡山战役中,黄忠刀劈魏将夏侯徳,严颜则枪挑魏将韩浩,皓首白须刀砍枪扎,非常夺目。他们又各有一段痛快淋漓的快板,真是叫人拍案叫绝。从张飞义释老将严颜后,史传再没有严颜的任何文字记载。演义的作者乘机补上一笔,又让老将为蜀汉立下一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和演义也有不同处。无论正史还是演义,都写了刘备的重要谋士法正法孝直的作用,利用曹军轻敌懈怠之机,居高而下,黄忠一举建功。而京剧中却取消了法正这一人物,最后的“斩渊”,是黄忠箭射夏侯尚,激怒夏侯渊,夏侯渊拍马杀来,被黄忠用“拖刀计”斩杀。如此处理是符合编剧规律的,是按照清李渔提出的编戏要“减头绪、立主脑”,主张“一人一事”,突出了黄忠这“一人”的作用,从而把夺取定军山一役写得节奏明快,人物集中,一环紧扣一环。

还有,在《三国志·夏侯渊传》中,有曹操在此战役前,在夏侯渊多次取得战役胜利时,常告诫他:“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三国演义》在此战役进行时,也即第七十一回中,也有曹操致夏侯渊的手书:“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若但任勇,则是一夫之敌耳。”演义文字显然是从《三国志》脱化而来,京剧所以全不采用,仍是以“立主脑,减枝蔓”的要旨为依据,尽量让黄忠取定军山“一线到底”,这符合戏曲编剧的规律。

京剧《定军山》何时见于燕都的舞台呢?最迟应在清嘉道年间,道光四年(1824年)庆升平班272出剧目中已有《定军山》《阳平关》两剧。而两剧所有唱腔皆为西皮,当为从汉剧演变而来。嘉庆末年来京的汉剧艺人王洪贵、李六等,因他们的艺术尚不够顶级,所以并未将此二剧唱红。但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到京的汉派老生余三胜是个非常杰出的演员,他唱、念、做、打俱佳,来京不久就成为炙手可热的红老生。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都门杂咏》载:“时尚黄腔喊似雷,当年昆弋话无媒。而今特重余三胜,年少争传张二奎。”说明当时北京观众对余三胜的爱戴。他经常上演的有40几个剧目,其中便有《定军山》和《阳平关》。但后来更有一人把这两出戏唱得如火如荼,红极一时,这便是有“伶界大王”美誉的谭鑫培。

据谭鑫培之孙、著名谭派表演艺术家谭富英讲,谭鑫培是余三胜的及门弟子,这出《定军山》,还有《碰碑》《卖马》等几出余三胜的拿手戏,都传给了谭鑫培。且谭鑫培是一位改革家,也是一位非常尊重传统,刻苦学艺,转益多师的艺术家。他初搭三庆班演武生,但总想唱老生。京剧鼻祖程长庚建议谭鑫培不要贸然改武生为老生,而是根据自己的条件,先唱一些武老生戏。据《伶史》记载,程长庚曾对谭鑫培说,你武工扎实,可扮相上却很吃亏,若“悬髯于吻,则疵瑕尽掩,无异易容,更佐以歌喉,当无往不利”。谭鑫培接受了师父的指教,便戴上髯口唱一些武老生戏,如《定军山》《阳平关》等。谭鑫培曾孙谭元寿也说:“曾祖父(谭鑫培)的武戏基础是一般老生演员所不能相比的。他就着手把武戏的东西糅进文戏里去,加工整理出后来成为谭派代表剧目的《战太平》《定军山》《打棍出箱》《珠帘寨》等戏。这些戏唱、念、做、打俱全,往往载歌载舞,要求演员能文能武,缺一不可,恰好发挥了他文武昆乱不挡的特长。”

谭鑫培的武功那是没的说,文的方面,则是逐渐打开局面,赢得了观众的青睐。他的嗓子甜美清脆,圆润悦耳,其唱腔婉转流畅,缠绵悱恻,这与当时程长庚嗓子的高亢响亮,宛若“天风海涛,金钟大镛”完全是两回事。但谭走的是汉派老生余三胜的路子,唱腔讲究字眼、韵味,转折跌宕,虽然被程长庚批评唱腔过于“柔靡”,但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听着过瘾、动听。尤其把他的精湛武功杂糅其中,就更令人难以企及。这出《定军山》,在黄忠不服老与孔明争辩时,安排了一段二六,唱道:“师爷说话言太差,不由黄忠怒气发。一十三岁习弓马,威名镇守在长沙……”接着又安排了快板:“铁胎宝弓手中拿……三次开弓秋月样”,老谭唱得珠落玉盘,掷地有声。特别是射箭的工架,舞刀的快捷,把黄忠宝刀不老的威武形象鲜明地树立在舞台上。

谭鑫培不仅是演绎这出戏最佳的艺术家,他对这出戏的改革力度也是最大的。在唱腔上,他既继承了汉派余三胜的唱法,吐字发音注重四声尖团,讲求韵味醇浓,同时又吸收京音京韵,还汲取四喜班著名老生王九龄的唱法,可谓博采众长。斩渊前传军令的唱法,如“头通鼓”“二通鼓”“三通鼓”几个短促并列的乐句,则将木板大鼓(后进化为京韵大鼓)的唱法化用其中,显得玲珑俏皮,非常新颖好听。另外,谭鑫培在扮相上也进行了创新。因他臉型清瘦,便将黄忠头上戴的硕大的帅盔,改为戴小巧挺拔的扎巾,嘴上戴的髯口,“白满”改三绺的“白三”,便于使用胡须上的技巧。

旧时春节时,老谭将《定军山》戏名改为《一战成功》,必在大年初一演出。而且此戏中,黄忠的首次出场,是由“下场门”登场,说是从“青龙门”出场,因此成为谭鑫培年初一的必演剧目。1905年秋,泰丰照相馆为谭鑫培拍摄了戏曲电影《定军山》,选取了“请缨”“舞刀”“交锋”三个片段,标志着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电影的诞生。

谭鑫培在光绪初年演《阳平关》时与王九龄合作,王的黄忠,谭的赵云。成名后谭方扮演《定军山》《阳平关》两剧的全部黄忠,而由武生泰斗、谭的义子杨小楼扮演赵云,由名净黄润甫或金秀山扮演曹操,珠联璧合,为当时最响名佳剧。

谭鑫培逝世后,谭门继承人中以当年北京京剧团几大主演之一的谭富英演此剧最佳。首先扮相极佳,神态凝重,英姿飒爽,颇有大将风度。他嗓音高脆清亮,武工精绝边式,唱做俱佳,堪称一绝。“我主爷攻打葭萌关”的快板,他唱得字字珠玑,痛快淋漓,边唱边做,干净利落。几个大刀花,快、帅、脆,足见其武功基础之厚。谭富英之后,元寿、孝增、正岩祖孙三代人的黄忠也各有所长。尤其是元寿先生,在七十多岁高龄,还带领儿、孙扎上硬靠,在央视的屏幕前,祖孙共扮老黄忠,同唱《定军山》,留下了一段梨园佳话。

猜你喜欢
谭鑫培黄忠演义
Magnetic properties of oxides and silicon single crystals
谭鑫培的“妙招”
A great seeing-eye dog了不起的导盲犬
谭鑫培的“妙招”
三国演义
《三国志演义》的“知遇”之感
Nonlinear Intelligent Flight Control for Quadrotor Unmanned Helicopter
Flight Control System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逐鹰演义之战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