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丽蓉
小学德育工作中,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养成教育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一直是值得学校探讨的问题。现行小学教材中,都有相关内容让教师指导学生应该怎样去爱清洁、讲卫生,应该怎样保护校园环境;然而,教师往往只扮演一种裁判员的角色,叫学生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等,致使教育的职能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漫长过程中,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授基本的卫生习惯和卫生知识外,更应当做好“运动员”的角色,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从身边的细微清洁卫生工作做起,与学生们一道参与学校的清洁卫生活动,给学生树立榜样,鼓励他们。比起脱离实践的空洞指教,这样做往往可以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具体来讲,广大教师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身体力行。
第一,教师应以端庄得体的仪容仪表给学生做好示范。教师的着装和仪表应该是整洁大方、端庄得体,适应时代但不应追赶时尚。在现代社会中,尽管年轻人普遍喜欢追求时尚,但是教师这个职业比较特殊,对着装的要求还应与社会其他行业的人有所区别。教师仪容仪表应该以适应时代、整洁、端庄、清爽为度,避免太花哨、另类,或不修边幅,不勤换衣或洗漱。教师如果自己太随意,就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反而会失去应有的威信,而且在教育教学中,学生们的接受程度也将大打折扣,效果自然不好。
第二,在学校、班级例行的清洁劳动中,教师应身先士卒。教师应亲自参与学生打扫教室、公区、校园等清洁劳动。在许多学校,一到劳动课或大扫除,个别教师多半在旁边指手划脚,叫学生做这做那,当“裁判员”,这是相当不好的。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一道参加清洁劳动。这样,一方面可以给小学生示范如何扫地,如何使用扫把、拖把,如何摆放课桌椅等;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安全,尤其在擦玻璃、吊扇等略带危险性的劳动中,可以避免伤害事故发生。同时,教师的榜样作用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所营造的干净整洁的教室、校园,学生们一定会更加珍惜,从而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养成不乱扔乱吐的良好习惯。
第三,在平时校园生活中,教师应主动参与校园保洁。在课间休息时,许多教师碍于面子,见到走廊上有小纸屑或口香糖纸等小垃圾,往往视而不见,结果使学生也养成了“视而不见”的坏习惯,甚至出现乱丢乱吐的现象。相反,如果每一位教師都能做到在校园中见到果皮纸屑等垃圾就清理,那么,成百上千的学生一定会效仿,学校保洁工作必定会更有成效。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干净、整洁、优美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卫生习惯也逐渐养成。
第四,教师应主动清理好办公桌和讲台的卫生,给学生树立一个爱清洁、讲卫生、有条理的榜样。笔者认为:每一位教师的办公室、办公桌以及教室里的讲台,就是面向所有学生的一个窗口,教师首先应该打扫干净,搞整齐,为学生树立起一个好榜样。如果教师的办公台、讲台乱七八糟,就不可能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甚至会让学生向不好的一面发展。榜样比要求更有效果。我们希望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就应该为孩子树立什么样的榜样。比如:想让学生把课桌整理好,教师就该把自己的办公桌先整理好;让学生把教室卫生区打扫干净,教师就得先把自己的办公室弄干净。老师在学生眼里往往是神圣的,其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刻意模仿,因此身为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第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随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卫生习惯,带头搞好课堂卫生。在课堂上,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脱鞋,不随意脱衣服,不乱扔废纸、果皮、饮料罐等;在巡视走道中,教师可主动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学习用品或纸屑垃圾,给学生一种“时时处处皆榜样,时时处处皆环保”的好形象,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养成卫生习惯。比如:一次语文课上,笔者进教室后看到地面上有一张纸屑,在学生问好后,都等着笔者例行讲故事的环节时,笔者走到教室中间,捡起了地面上的那张纸屑。学生们没有说话,都默默地看着我。笔者也没有任何指责学生的语言,继续教学。从那以后,笔者再也没有看到过这个教室里有垃圾和其他杂物了,学生们都成为自觉维护班级的监督员和卫生员。所以说,有时候言教不如身教,老师自己的言行举止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六,教师在社会生活中,也应扮演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文明市民角色。离开学校,作为一个社会人,教师也应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和带动更多的人关心环境、爱护环境。尤其在推行公民道德宣言,创建文明城市的今天,每一个人都应身体力行,而教育工作者,更应身先士卒。所有学生最终都要进入社会、融入社会,因此,学校里的所有教育都是为学生成长的奠基工程。教师不仅要在学校做到,在社会生活中也应该恪守公民准则。因此,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不能将范围局限在校园,而应该放眼世界,有培育世界公民的情怀。
综上所述,要把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工作做到更有效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应该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自觉做好细微的清洁工作,自觉参与学生的清洁劳动,既作“裁判员”,又要做好“运动员”,给学生们树立爱清洁、讲卫生的榜样,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