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成有 刘佩勇 张春枝 杨君 权春善 杨翔华
摘要:本文从學科建设、专业建设基本内涵入手,分析了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命学科建设和生物工程专业建设的内在联系,并通过调整培养方案和建立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的改革实践,分析了利用生命学科建设成果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建设水平和学生综合科技素质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生命学科建设;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平台
中图分类号:Q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106-02
一、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学科和专业是一所高等学校发展的基础。学科建设的水平体现了一所高等学校办学的能力和水平,专业建设的水平则可以反映出一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1]。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向高层次发展的必要手段,以学科建设为工作重心,能够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建设,最终将高等学校建成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中心。在学校层面上,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优化专业结构体系,拓宽专业内涵,增加培养人才的类型,扩大学校服务方向;而在学院层面上,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应该放在活化专业方向,提高办学质量,增强毕业生的适应性,使毕业生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从总体来看高等学校专业建设水平能反映该学校对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适应程度。在专业建设中,知识体系构建和课程建设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基本建设内容。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和前提,通过课程建设还可以带动师资队伍、实验室、教材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总体来看,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重点任务、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不同[2]。学科建设的目的和任务侧重于新知识的发现、累积和系统化,其核心是高水平学术队伍建设和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而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其重点是制定符合社会和行业需要的培养方案、提供优质课程、建设高水平教材以及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等。二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共同服务社会、人力资源和硬件条件的共享以及二者之间存在的“知识流”(学科是“源”、专业是“流”)[2]。通过学科建设形成的高水平学术队伍、研究基地以及最新的科研成果可以为开展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建设可以为学科建设的发展提供优质的研究生生源。因此,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有机结合,将有力地提高专业办学水平,提高高等学校服务社会和毕业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生命学科建设与生物工程专业建设的互动关系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科是生物工程专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学科基础和技术创新的源头。在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中,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重要基因的定位与克隆、分子育种技术等理论和技术的创新,都将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和学科保障。在生命学科建设和生物工程专业建设上,二者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3]。加强生命学科的建设是生物工程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在许多高等学校生命学科建设与生物工程专业建设中存在脱节现象,即学科建设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不能应用到本科生培养环节中,本科生不能充分享受学科建设的成果。因此,应进一步捋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关系,使在校的本科生获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三、依托于生命学科的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
“十二五”期间,东北大学生命学科得到快速发展,学校投入5000余万元用于学科建设,从外国著名大学引进了一批优秀教师补充到师资队伍中,并成立了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目前已形成国家“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为带头人的学科队伍,组建了生物技术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微生物药物研究所和分子医学研究所等5个研究所,形成了5个研究所共同承办生物工程专业的局面。在这种学科背景下,如何调整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充分利用学科建设带来的成果(人才队伍、实验设备、科研基地等),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办学质量,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是生物工程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尝试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改革培养方案,扩大培养方向。由于招生数量和学科方向的增加,原有培养方案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培养方案的修订主要考虑如何将学科优势转化为办学优势,同时还要适应行业人才需要。因此,我们在原有生物技术培养方向的基础上,增加了生物医学技术和生物制药两个培养方向。新的课程体系在保留生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各个培养方向均增设了相应的选修课,大幅度增加了实验课所占比例。同时,在专业基础课群中,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自由选课。从整体来看,新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更加丰富完善,知识覆盖面更广,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更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建立院级学生创新平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学院的研究所经过近几年的学科建设投入,已具备比较完善的科研队伍和基础实验设备条件。通过建立相应的机制,整合现有的科研条件,将部分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空间用于本科实践教学,实现科研设备和教学设备的共享,让本科生使用到最先进的仪器设备,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在此基础上,实验中心与各个研究所共同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妥善完成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任务。科技创新平台由5个子平台组成,分别依托各研究所建设,即:(1)生物制药技术创新平台;(2)生物多样性创新平台;(3)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理创新平台;(4)内质网膜蛋白功能创新平台;(5)分子影像技术创新平台。本科生科技创新平台(子平台)由各个研究所和本科生实验教学中心共同管理。各个子平台和实验技术中心(学科平台)为本科生科技创新提供实验室空间、部分实验耗材和部分设备。同时,学生管理实行全程导师制,充分利用指导教师的学术引导作用,二年级的学生就可以进入实验室,充分利用学院的创新平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3.完善校内实训基地,依托研究所科研优势,提高实习效果。生产实习一直是困扰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去企业车间实习困难很大,仅进行参观实习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生物工程专业非常有必要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依托微生物药物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目前生命学院已新建了一套微生物制药的工艺流程,用于生产实习。实训基地设有5套发酵罐、3套高效液相色谱仪,以及冻干机、离心机等设备,实习过程包括了微生物菌种选育、发酵控制、产物分离纯化和鉴定等各个环节,同时结合相关企业的参加实习,实习效果大幅度提高。在基础条件改善的前提下,生产实习的内容将随着这些研究所科研成果的不断积累而不断完善和增加,今后将建立3-5个不同的生产工艺供学生选择。
四、结语
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长期性和基础性工作,其效果最终也体现在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上。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生命学科是生物工程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通过生命学科建设将有利于生物工程专业的发展。将学科建设的投入和成果应用到专业建设中,将有力地提高专业办学和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芸.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其关系[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4(2):84-87.
[2]唐纪良,曾冬梅,武波.论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互动关系[J].改革与战略,2007,23(11):149-151.
[3]余水静,邓扬悟,宋秋华.以特色学科建设为导向的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5,(24):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