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乘
陆丰市是广东省汕尾市下辖的县级市,因制贩毒品问题突出,于1999年和2011年两度被国家禁毒委会挂牌整治。据媒体报道:“2013年12月29日的扫毒行动中,警方出动3000全副武装警力,清剿‘第一毒村陆丰市博社村,摧毁18个特大制贩毒犯罪团伙,抓捕嫌疑人182名,缴获冰毒近2.9吨。”“2014年历时11个月的广东‘百城禁毒会战中,仅在陆丰地区,广东警方就破获了超过160宗制毒贩毒案,缴获冰毒近3吨。”“2016年5月4日,广东省陆丰市举行了千人海上禁毒专项整治行动。公安机关共立毒品案件121宗、破案99宗,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171名,捣毁制毒窝点24个,查获冰毒成品2422千克、液态冰毒2399千克。”如今,禁毒已取得了巨大成效。
禁毒教育更应从青少年抓起,学校和家庭应该形成合力,防患于未然。预防为先,是学校的一大课题。
一、班会课主攻“七大因”与“七不要”
是否涉毒,个人原因最关键。班主任可向学生剖析“七大因”:盲目好奇;慕虚荣、赶时髦;追求刺激和享乐;无知和轻信;赌气或逆反心理;诱骗胁迫;自暴自弃。
强调“七不要”:不要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拒绝接受他们送的饮料;不要听信吸毒是“高级享受”的鬼话,吸毒一口痛苦一世;不要有炫耀心理,以为有钱人才吸得起毒;不要盲目仿效吸毒者;不要因为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以吸毒来消愁解闷、寻求刺激;不要放任好奇心,否则会付出惨痛代价;不要在吸毒场所多停留一秒钟。
班会课的目标:提高学生自我控制和抗拒毒品诱惑的能力,预防的关键在于自己,要实现自我约束,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重点关注四大群体
(1)有逆反心理的,这类学生很自负,对别人要求严格,别人达不到他的要求,他就十分反感,自己做不到又埋怨别人。(2)娇生惯养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听不得批评,不懂尊重人。(3)破坏攻击型,通常是不良群体的“首领”,喜欢打骂同学,对抗师长,聚众斗殴。(4)懒散馋嘴型,懒惰好吃,活动不积极,常受家长老师批评。
班主任可借助禁毒知识判断这四大群體是否有吸毒特征:眼神恍惚,目光呆滞、游离;说话时不看对方眼睛;情绪波动明显,易怒,易冲动;怕冷,出虚汗;初吸者会在短时间内暴瘦。
三、扎实家访,形成家校合力
家庭是最有效的防线。班主任应在校细心观察每个学生,作好及时家访的交流准备。发现有吸毒特征的异常学生时,马上联系家长注意观察,看家里是否有特别的空瓶和吸管、烫过的锡纸、注射器、药瓶、特殊气味的粉末或者药片,孩子精神情态有无特别表现。家访中,交流时有意引入营造文明、温馨的家庭气氛的内容,引导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吸食毒品,不能用专制、粗暴的教育方法,应及时与孩子交流和沟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文明与温馨。家庭教育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诱导。同时,发现吸毒越早,戒断率越高,彻底戒毒的成功机会就越大。通过家访,班主任可以强化家庭预防教育。
四、墙报宣传强化认识
强化班级文化建设,发挥墙报阵地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就是指发挥物质环境的教育功能,让学生每天抬头低头都能见。提供上墙的资料可以有:吸毒对人体的危害包括身体依赖性、精神依赖性;毒品危害人体的机理;吸毒对身心的危害包括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戒断反应、精神障碍与变态、感染性疾病;吸毒对社会的危害包括对家庭的危害、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如征集学生自写防毒标语,更能强化认识。
五、实践调查讲述展示
在班会课前,组织学生收集、调查相关资料,在课上发言。学生1讲“毒父杀子”。俗话说“虎毒不食子”,陆丰籍男子黄某竟然在吸食毒品后,把三个亲生子女丢弃到荒野中,甚至用绳子勒死了其中一名10岁的男孩。2016年7月7日,陆丰警方在南塘镇下寨村将涉嫌杀害亲生儿子的犯罪嫌疑人黄某抓归案。
学生2讲“花季之殇”。17岁的小雅到戒毒所之前,吸毒使她的下半边脸歪了,耳朵上长出了肉瘤,听到嘈杂刺耳的声音就会产生剧痛。未婚的她,已是一个四岁孩子的妈妈。她后悔地说:“最初决定吸毒只需要一分钟的时间,要彻底离开毒品却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坚持。”与同龄人相比,她的青春已被毒品所吞噬。
学生3讲“缺位之痛”。16岁的吸毒女孩颜珊,当记者采访问及她的家庭时,她先是苦笑,之后是一段数秒钟的沉默。在她糟糕的童年记忆里,对峙、争吵甚至谩骂是父母关系的主线。初二她就辍学了,父母离婚后,她尝了第一口毒品,从此之后,只要情绪不佳、心情苦闷,她首先想到的就是吸毒,以致无法自拔。
学生通过亲身调查实践,讲述见闻实例,加深了“毒品毁灭自己,危害社会”的认识,提高了预防涉毒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