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晓阳,曾丽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广东 潮州 515700)
胸腰椎结核术后伤口感染的护理体会
史晓阳,曾丽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广东 潮州 515700)
通过腰椎结核术后伤口感染的护理干预,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医院感染率。对我科收治106例胸腰椎结核中的25例出现术后伤口感染的患者给予术前、术后相对应的护理措施,25例术后伤口感染患者均伤口愈合良好,康复出院。同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院感染率。
胸腰椎结核;伤口感染;护理
脊柱结核是一种继发性病变,当全身和局部抵抗力低时,结核菌从原发病灶到达局部,当病灶重新活跃起来时可引起此病。脊柱结核晚期出现脓肿破溃,神经系统损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手术治疗可改善神经压迫症状及缩短病程[1]。胸腰椎结核是高消耗性疾病,手术时间长,术后伤口感染率明显增高,做好术后护理是预防术后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我院2009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胸腰椎结核患者106例,包括院内和院外带入共25例出现术后伤口感染,通过护理措施干预,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自2009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胸腰椎结核患者106例。男,42例,女64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36岁。术后感染35例次,其中21例院外带入,有伤口感染带入13例,术后例次感染率为33.0%。所有感染例数中感染部位:伤口感染25例次,感染率为71.4%;呼吸道感染3例次,感染率为8.6%;泌尿道感染为7例次,感染率为20%。从资料中可见术后伤口感染占感染率首位。
85例患者通过胸腰椎后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术治疗,13例患者通过胸腰椎内固定翻修术+伤口清创术,8例患者通过用药保守治疗,平均住院时间为30天。对于25例术后伤口感染患者采取手术、用药处理,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经过手术、用药治疗、护理干预,25例术后伤口感染患者均伤口愈合良好,康复出院。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院感染率。
3.1.1 心理护理
腰椎结核由于病程、术后卧床时间长,影响生活质量,且治疗缓慢,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及痛苦、灰心、悲观、焦虑等不良情绪。护士应该多关心患者,加强巡视,多与患者沟通。鼓励其说出自己内心的疑惑,并给予耐心的解释。介绍成功病例,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2]。
3.1.2 饮食护理
此疾病为高消耗性疾病,患者多伴有消瘦、营养不良,抵抗力低下,影响治疗效果。饮食应供给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也可适当的增加蛋白粉、安素粉等营养保健品。
3.1.3 体位护理
由于此疾病骨质破坏,容易造成病理性骨折,可导致瘫痪。应指导患者绝对卧硬板床休息,限制脊柱活动,防止脊柱变形[3]。训练床上大小便,床上侧卧位进食,指导床上一字型翻身,防止脊柱扭曲或骨折,从而加重神经压迫的症状。
3.1.4 药物护理
本病治疗需长达半年用药时间,本组患者术前均用药2~4周,目的是局限病灶、控制病程发展,为手术做准备。部分患者特别是有胃溃疡病史患者,对长期服药有抵触情绪。应耐心告知患者用药目的,药物副作用及配合要点。用药过程,认真观察患者药物反应。告知患者利福平应空腹服用,效果更佳,若排出淡红色尿液,乃利福平药物副作用所致,不必惊慌。若出现听力下降、视力模糊,或黄绿视,应告知医生以便调理用药。极少数患者用药2周后出现全身黄疸,予指导多饮水,遵医嘱予肝泰乐等护肝治疗。定期复查肝、肾功能[4]、血沉、C-反应蛋白。
患者行全麻手术时,术后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6小时,预防头痛,恶心呕吐及误吸[5]。立即给予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术后24小时内每小时评估双下肢感觉及活动情况,24小时后每2小时评估1次,术后3天每班评估1次。密切的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避免术后伤口水肿压迫神经,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术后患者最主要问题是伤口疼痛,给予患者舒适体位,使用镇痛泵,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
3.3.1 压疮
每2小时协助患者“一”字型翻身,避免拖、拉粗暴动作。床边要设翻身卡,做好防压疮护理措施,每班做好交接班。受压部皮肤每2小时使用赛肤润外涂按摩。106例患者从入院到康复出院,均无出现任何皮肤问题。
3.3.2 肺部感染
每次翻身时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此类患者术后禁止拍背,由于此疾病造成骨质破坏严重,拍背容易引起骨折及固定钉脱落。若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可遵医嘱予化痰药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每日2次。
3.3.3 泌尿系感染
嘱患者多饮水,保证有足够小便冲洗膀胱。留置导尿管患者,做好管道护理,每日会阴抹洗两次。
3.3.4 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第一天下肢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运动。术后第三天指导患者行双下肢抬高功能锻炼,每次抬高30~70度,每天3次,每次30下,循序渐进,交替抬腿运动,每日每次逐增5下。
25例患者于结核病灶清除术后10~15天出现不同程度伤口感染,再次行术后伤口清创术,并留置伤口冲洗管。患者二次手术后前两天关闭伤口冲洗管暂停冲洗。暂停伤口冲洗的目的是:医生给患者行第二次手术时,在病灶处放置了抗结核药物,暂停冲洗可调高病灶内药物的浓度。因为抗结核药物是杀死此疾病致病菌的最有力武器。第二次手术后医生采取生理盐水+庆大霉素16万单位进行伤口冲洗。选择庆大霉素的原因是它对皮肤、黏膜的刺激性小而且对革兰阴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6]。大部分患者伤口分泌物培养呈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采取庆大霉素作为冲洗液,是对症的选择。伤口冲洗期间,应严密遵医嘱控制伤口冲洗液的滴速。保持引流管管道通畅,随时注意观察,不要受压和扭曲,折转成角,以免影响引流[7]。及时补充伤口冲洗液,避免伤口冲洗管有滴空现象。冲洗管滴空可引起下一瓶冲洗液不滴,从而造成引流管堵塞。每日更换伤口冲洗管,纱块包裹各接口处,避免污染。病灶冲洗管拔管指征:一般10~14天,伤口冲洗液澄清,观察引流液体的颜色,量的变化。先拔除进水管,留置引流管2~3天,并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若每日引流液量少于5 mL,或者无液体引出方可拔除伤口引流管。拔除引流管后,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伤口敷料情况。
胸腰椎结核,此病发病率高。由于脊柱作为躯体的支柱,胸腰椎活动度,负荷大,容易劳损。结核病菌容易侵犯类似椎体类的松质骨,压迫神经,引起一系列腰痛、双下肢痛等临床症状。结核病病程长,治疗时间长,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痛苦和压力。抗结核药物需长期服用,很考验患者的耐心和依从性。若伤口反复感染更容易打击患者治疗的信心。因此加强胸腰椎结核术后的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1]梁 毅,董桂蒲,等.胸腰椎结核的外科治疗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报,2007,29.(2):274-276.
[2]丁珠云,程丽娜.肺结核患者的饮食护理.临床肺科杂志,2007,10(12):10.
[3]余放梅.脊柱手术患者的体位护理.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1(19):153-02.
[4]费哲红,罗建勇.抗结核药物使用分析.医药报导,2012,3(31):315-03.
[5]骆如香,陈云超,等.舒适护理在全麻下俯卧位脊柱手术中的应用,广西医学,2010,05.
[6]任 华.骨科手术清创冲洗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22-524.
[7]张 莹.普外科引流管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5.
R473.5
B
ISSN.2095-8242.2017.065.12778.02
本文编辑:吴玲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