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体系遭遇变局

2017-03-06 21:37孙钰
环境影响评价 2017年4期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巴黎

孙钰

(《环境影响评价》杂志社,北京 100012)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体系遭遇变局

孙钰

(《环境影响评价》杂志社,北京 100012)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这一举动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给《巴黎协定》气候机制的后续实施带来新的挑战。但总体来说,全球低碳发展的浪潮仍然是大势所趋。当前推进《巴黎协定》的落实,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要选择气候适宜型的低碳发展路径。《巴黎协定》的签署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未来应统筹好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行动。

巴黎协定;气候变化;低碳发展

华盛顿时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美国与全球194个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正式“分道扬镳”。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给《巴黎协定》气候机制的后续实施带来新的挑战

1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引发争议

特朗普宣称,美国将开始协商新的条款,可能重新加入《巴黎协定》,甚至缔结新的气候协定,但条件是必须“对美国公平”。

《巴黎协定》是由全球195个国家于2015年12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中通过的气候协议,旨在通过减少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排放物限制全球变暖,该协议于2016年4月22日得到195个缔约国的确认。

作为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全球占比达15%以上。根据《巴黎协定》,到2025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将比2005年的水平降低26%~28%。《巴黎协定》是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后,第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文本。这是美国第二次在签署重要气候变化协定之后退出。1998年,美国签署《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美国前总统布什上任后推翻了前任政府决定,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

美国的举动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特朗普的这一决定,联合国、欧盟等纷纷表明了自身立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声明说,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对全世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全球安全的努力来说“是一件令人极其失望的事情”。针对特朗普关于美国协商新的条款的表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回应称,《巴黎协定》仍然是由194个国家签署并经147个国家批准的历史性条约,不能根据单方要求重新谈判。欧盟发表共同声明表示,现有的《巴黎协定》条款是各协约国反复磋商的成果,欧盟不会与美国重新就《巴黎协定》中的条款开展修改谈判。欧盟未来将继续与全球各国一同努力,限制全球碳排放。

特朗普的这一决定在美国国内也引起轩然大波。在特朗普宣布这一决定当天,美国纽约、匹兹堡等60多个城市的市长发布共同声明,宣称将继续履行《巴黎协定》的目标,这些城市的人口数量超过3600万。加利福尼亚、华盛顿和纽约州的州长宣布建立美国气候联盟,汇集美国所有愿意支持《巴黎协定》的州,近期已有12个州加入这一联盟。几十位企业领袖也纷纷表达了此举对气候和美国经济影响的担忧。美国的一些大公司如苹果、脸书和谷歌等,纷纷呼吁继续努力支持气候行动。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和联合创始人艾瑞克·海茨向媒体表示,特朗普总统退出《巴黎协定》的决定,破坏了美国各州、各市和企业为发展经济和创造就业所付出的努力。此举将伤害美国发展迅速的清洁能源行业,目前该行业在美国的就业人数已达260万人。这一决定将令美国公司在与外国企业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

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的世界节能方案联盟主席、瑞士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项目发起人和飞行员皮卡尔博士向《环境影响评价》杂志评论说,与传统能源相比,由于能效和成本等因素新能源现在已经开始逐渐胜出,将来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特朗普的做法将延迟美国企业参与新能源产业的竞争时机,使美国丧失在新能源领域的工作机会,从经济角度看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2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体系增加变数

大量研究机构和公开数据资料显示,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后,将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物种多样性受到威胁等灾难性后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引发的后果严重,国际社会对于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基本达成一致,通过碳减排实现全球平均温度控制已是全球各国的共识。

《巴黎协定》为世界各国设定了一个“硬指标”:以工业化之前的世界气温为基准,把全球平均温度升幅控制在2℃以内,或者更进一步将气温升幅控制在1.5℃以内。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下降到400亿吨,尽快实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缔约国将以自主贡献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且发达国家每年筹资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的实施将加速世界低碳经济转型进程,并将重塑世界政治经济和技术竞争格局,全球低碳发展的浪潮是大势所趋。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坤向《环境影响评价》表示,美国的退出对于《巴黎协定》的落实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于全球低碳发展的总体格局影响不大。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各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是一致的,大多数国家均有自身低碳转型的动力。除国家层面外,地方政府、企业、研究机构、NGO也在自下而上开展广泛合作和共同行动。

海茨表示,特朗普的这一决定并不能阻挡全球经济加速进入低碳化未来。在美国国内,这个决定也不能阻止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的结构性变化。据悉,低碳技术在美国仍在研发中,电动汽车技术、提高建筑能效等技术均已取得进展。美国正在发展可再生能源,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已由国会批准,也会持续下去。

虽然特朗普退出了《巴黎协定》,但《巴黎协定》的基本要素、原则、内容不会改变,仍会继续执行下去。没有美国参与确实让《巴黎协定》损失了一个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第一大经济体,其效力和推动力会有所降低,但世界各国对《巴黎协定》的推动还会继续下去,曾参加过联合国气候谈判的原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中心副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特聘教授邹骥分析说。

与此同时,何建坤分析说,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确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可能给《巴黎协定》气候机制的落实带来新的挑战和困难,造成全球在减排、资金和领导力等各方面的缺口,在一定程度上动摇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和决心。

目前到2030年是全球减排的关键阶段,迟缓的行动将丧失机遇期,当前全球减排进程的延缓将给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更大的挑战和压力。何建坤说,如果《巴黎协定》落实受阻,2030年前全球难以采取强化行动实现2℃温升控制目标,2030年后则需采取更大减排力度,付出更大成本和代价,各利益集团的博弈将更为复杂尖锐。发展中国家受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损失将进一步增加。

《巴黎协定》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筹集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美国宣布将不再履行向绿色气候基金注资的义务,何建坤分析说,这有可能影响发达国家筹集资金目标的实现,可能将给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和贫困国家造成更多的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

由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编制的《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7)》分析指出,特朗普对气候治理的负面态度将对美国乃至全球的气候外交格局造成影响。何建坤说,美国要求重启新的谈判,并质疑《巴黎协定》确定的原则和共识,将给落实和实施《巴黎协定》的细节谈判带来困难。特朗普强调“美国优先”,在今后的谈判中可能会促使各集团和国家强化自身利益诉求,淡化相互妥协、寻求合作共赢的氛围。

当然,美国尚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正式退出《巴黎协定》。该协定规定,在《巴黎协定》生效3年后缔约国才能提出退出申请,且在收到退出通知之日起一年期满时生效。《巴黎协定》于2016年11月正式生效,这意味着美国只能在2020年11月,即下一届美国总统选举的当月正式退出该协定。除尼加拉瓜和叙利亚,其他所有联合国成员国均已签署《巴黎协定》。

3 选择气候适宜型低碳路径是合作核心

《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但目前各国自主决定贡献(NDC)距离实现该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到2030年仍存在约15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缺口。这需要各国自觉加大减排力度,加快能源体系的革命性变革和经济发展方式的低碳转型,才能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全球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长期目标。

古特雷斯表示,气候变化是不可否认的。采取气候行动不仅是必要的,更会带来广泛的机遇。但由于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能源结构调整,带来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短期内或许会出现阵痛期。联合国系统将加大对各国政府的支持,促使履行气候承诺;现在世界80%的能源消耗仍来自于化石燃料,将努力敦促全球向可持续能源转型。

在能源效率提高方面,许多国家均提出自身目标。欧盟提出到2050年要将能源消费总量在目前基础上减少41%,德国提出到2050年将能源消费总量在2011年基础上减少50%。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戴彦德在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会议的边会上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根本,提高能源效率是关键。发展清洁能源不仅应关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更应关注能源转换效率。

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何建坤认为,需要大幅度降低单位GDP产出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即提高单位能源消费和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效益。必须大力提倡节能,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单位GDP的能源消费。同时,降低单位能源使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促使单位GDP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度下降。

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保护地球生态安全的现实需求,同时也是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何建坤表示,当前推进落实《巴黎协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转轨气候适宜型低碳发展的路径,这是在管控气候风险的同时实现各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战略选择。一方面,世界各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要实现合作共赢与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每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要统筹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多种目标,推动实现自身发展和降低碳排放的双赢格局。

4 中国实施碳减排利于改善环境质量

针对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决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6月1日在外交部记者会上表示,《巴黎协定》所倡导的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与中国生态文明的概念是相符的,无论其他国家的立场如何变化,中国都将继续立足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国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认真履行《巴黎协定》。

《巴黎协定》的签署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何建坤分析说,选择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既是在国内新常态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顺应世界能源变革和低碳转型的潮流的战略选择。

近年来,中国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采取一系列重大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取得积极成效。中国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十二五”期间制定单位GDP的能源消耗下降16%、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7%的目标,到2015年底已分别实现18%和20%的降幅,超额完成了既定目标。

“十三五”时期,中国制定了单位GDP的能源消耗下降15%、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8%的目标,如果该目标顺利完成,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可比2005年下降约50%,将可以超额完成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承诺的下降40%~45%的目标。

结合雾霾治理与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何建坤建议说,“十三五”期间中国减少煤炭消费量首先应从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入手,减少煤炭的终端利用,以电替代散煤,扩大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特别要注重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减少长距离输送能源的损失,从而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十三五”时期,政策间协调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7)》分析建议,应利用低碳政策作为引领,优化现有政策体系。目前传统行政手段带来的减排潜力已在降低,需要进一步探索引入市场机制进行政策创新。同时,中国应尽早参与《巴黎协定》推行的全球盘点机制的讨论和具体设计。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未来应统筹好国际和国内的两个大局,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行动,促进全球气候治理制度的建设,何建坤建议。在国际上,要坚持合作共赢、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全球治理新理念,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特别是南南合作,打造互利合作、多方共赢的局面。积极促进《巴黎协定》落实,坚持《公约》原则,积极引领国际谈判走向,并做出与国情和发展阶段相符的责任担当,扩大全球治理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在国内,要加强经济、能源、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同治理,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建立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和消费体系,推动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的绿色低碳转型,从而推进中国绿色发展目标的实现。

2017-07-10

孙钰(1965—),女,辽宁沈阳人,编审,硕士,主要从事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调研采写编审,E-mail:yusun8088@126.com

10.14068/j.ceia.2017.04.005

X24

A

2095-6444(2017)04-0019-03

猜你喜欢
气候变化气候巴黎
巴黎之爱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巴黎私厨》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谁缔造了如今的巴黎
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