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银银,李凡,朱明明,陈丙见,汪健平,张孝明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烟台市 264006)
立足于远洋渔业的山东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冯银银,李凡,朱明明,陈丙见,汪健平,张孝明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烟台市 264006)
山东作为远洋渔业大省,由于信息科学技术在海洋与渔业方面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导致信息化建设与国内外海洋事业和现代渔业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不适应,这与其远洋渔业大省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因此,加强山东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运用我国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的文献资料、与国内外海洋事业和现代渔业信息化发展的比较、当前山东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进展情况等,研究山东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信息化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常态化调查监测、深度挖掘信息资源、构建三级联动的网上管理运行体系、完善信息化技术架构、管理架构”等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几点对策,并给出了今后我国发展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的若干建议,指出在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强调信息化体系的整体推进;另一方面要以海洋与渔业的业务需求为动力,突出重点,组织项目的分期分批实施。本文研究内容旨在为山东远洋渔企及渔业管理部门服务,为山东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为我国海洋渔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信息化建设;海洋与渔业;问题;发展对策;山东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海洋和渔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海洋与渔业事业对渔业生产和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1-5]。对于我国渔业信息化发展的研究,国内许多学者已经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探索,并取得不少的研究成果。巩沐歌[6]、曾首英[7]分别从渔业信息网络建设、渔业基础数据库以及渔业信息化建设与渔业发展的相关性及我国渔业信息化建设现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渔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渔业信息化的建议。徐硕[8]等立足于我国渔政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渔政信息化保障能力建设的各种可行性因素,提出了我国渔政信息化保障能力建设的目标、方向及具体建设内容。陈海亮[9]从广东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依托无线网络、政务内网、系统互联平台等重点工程建立广东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郭妹蕴[10]从天津市渔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围绕渔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等加快天津渔业信息化发展的措施。不管是全国性还是区域性的信息化建设研究都为山东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参考价值。
山东作为远洋渔业大省,为增强山东省开发大洋渔业资源的能力,促进由远洋渔业大省向强省的转变,当前拟对新资源和新渔场开发、高效节能生态利用、远洋资源发掘、远洋渔业发展战略等远洋渔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进行远洋渔业资源开发的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拟不断推出具有市场前景的远洋渔业开发系列新产品和新技术,使之成为远洋渔业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远洋渔业技术创新的源泉、远洋渔业上下游相关产业联动的纽带。结合山东远洋渔业产业需求及国内外海洋事业和现代渔业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山东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是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
目前,我国也开展了诸多的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信息处理系统 (R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RS)等信息技术在海洋渔业船舶监管[11-12]、水产品贸易情报监测[13,-4]、渔场渔情预报分析[15-19]、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20-22]等领域的研究搜索,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海洋事业和渔业发展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示范[23-25],大大地提高了海洋综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近年来,山东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稳步推进。信息化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逐步健全;信息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信息安全进一步加强;多个应用系统实现了业务化运行,提升了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能;数据共享和服务取得了初步进展。
山东省完成了海洋综合管理与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包括了近岸海域信息管理系统、海洋环境管理系统、海岛管理系统和公众管理系统4个子系统。海洋综合管理与信息服务系统项目是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结合当今信息化发展大潮,依据国家和山东省关于加强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及威海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关要求,立足于威海海洋与渔业发展实际和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而确立的,旨在把信息化要素融入到海洋管理和现代渔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以信息化带动管理方式、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全面提高威海市海洋综合管理和发展现代渔业的能力,促进海洋与渔业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提升海洋与渔业健康、有序和持续发展。
山东省建设了渔业安全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渔船配备终端设备AIS、北斗卫星各4 104台、3 754台,6 000多艘近海捕捞渔船全部配备了CDMA移动通信定位设备。 “海上救助必须争分夺秒”,救援人员表示, “北斗”稳定的信号和精确的定位,不仅为出海渔船装上了 “千里眼”和 “顺风耳”,更织就了一张庞大的海上救助“安全网”,船管、边检、海警等部门可全方位、全天候与渔船保持通信联系,特别是在海上环境复杂的情况下,能实时获取相关渔船的位置联系,及时组织救援,让遇险船舶位置信息 “数字化”,提高了海上救助的效率和渔船、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水平。
海洋与渔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必须密切结合远洋渔业产业发展和远洋渔业行业管理的需求,远洋渔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渔船管理资源探测、渔场寻找、捕捞作业、法律法规、市场信息等内容,是各种技术和学科的高度集成。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继续在远洋渔业各个领域称雄世界,这与他们依托相关科技平台,持续进行科技创新技术应用是分不开的。美国拥有高度自动化的大型金枪鱼围网捕捞船队;西班牙创新发展了在大陆架深水渔场进行底拖网作业的捕捞技术。我国在远洋渔业渔场渔情分析预报方面也逐渐由实验研究走向业务化应用[26-29],但是由于存在遥感数据获取的可靠、及时和渔场预报精度的验证等问题,目前还得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
山东作为远洋渔业大省,近年来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尽管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与国内外海洋事业和现代渔业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多方面不相适应,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
没有形成全省统一、协调的信息化工作组织体系。市、县各级大多没有正式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信息化办公室,没有形成信息化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大多技术力量薄弱,专业人才匮乏,没有组建专职信息化技术保障的信息中心。
没有形成有利于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的管理机制。信息化项目管理、资金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尚未健全,信息化工作以被动式服务为主。
没有形成信息化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统一的标准规范。导致应用系统建设比较散乱,各自为政,互不通气,各项应用系统底图、架构不一致;既造成了重复建设、重复投入,又形成了诸多信息孤岛和烟囱,不利于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各级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中心机房空间普遍不足,设备大多陈旧、老化。计算、存储和网络设备大多根据业务系统需要分散采购,性能落后,规格不一,没有实行集中统一采购并充分利用虚拟化、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予以整合与管理。没有充分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慧地球等先进理念和方法支撑应用系统的研发。缺少终端准入软件对市、县专网接入电脑进行管理,缺乏舆情监控设备和技术手段。
没有进行门户、应用、流程和数据集成,没有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提供门户组件、统一认证组件、业务流程组件、卫星定位系统组件、GIS(地理信息系统)组件、BI(商务智能)组件、通用报表组件等各项公共服务,各个应用系统独立运行,没有实现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和相互协作。
没有建立灾备中心对运行的重要系统及数据进行及时备份,也没有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针对发现的薄弱环节进行整改。
数据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中,形成一座座信息孤岛和烟囱,没有形成各级海洋与渔业部门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数据生产、汇交、共享、更新、应用、服务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山东海洋与渔业信息化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逐步健全;信息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信息安全进一步加强;多个应用系统实现了业务化运行,提升了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能;数据共享和服务取得了初步进展。但是从整体和细节上来说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提高多星、多遥感器和多时相的卫星资料融合分析和处理能力,满足业务系统建设对基础数据的需要。基本实现海洋与渔业资源定期调查,海洋环境自动监测,海洋实时观测预报,重点海域、渔港和渔船实时监控。拓宽各级海洋与渔业政府部门和渔业企业等有关主体获取海洋渔业等信息的采集和监测渠道,逐步形成海洋与渔业开发、管理及交易等网络化信息数据在省、市、县各级数据中心的实时汇集和动态更新。
完成一批以海洋与渔业数据综合分析、异常报告为主的系统模型建设,实现数据分析、报告的常态化、制度化,提高海洋与渔业的科学管理、实时监管、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挖掘数据分析潜力,基于挖掘的知识科学,及时合理地分析研判海洋与渔业形势,促进海洋与渔业的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节约集约利用。
省、市、县三级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的主要业务是实现网上运行和网络化电子数据交换。网上审批规则、审批行为、审批结果应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整个审批流程应过程可控、责任清晰,协调联动。
建立支撑应急信息传输的无线网,建立全覆盖的海洋与渔业专网和视频会议系统。建立海洋与渔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为应用集成、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立海洋与渔业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健全信息网络体系,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县级以上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应设有专门的信息化机构或者信息管理人员,培养一批懂信息、懂渔业、懂经济的多层次复合人才,为海洋与渔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在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强调信息化协同建设、整体推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海洋与渔业事业在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以海洋与渔业的业务需求为动力,突出重点,组织项目的分期分批实施;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加快信息化应用从提高办公效率向提高业务管理水平、科学决策水平和政务服务水平的转变步伐。具体来讲,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思路。
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从大平台、大服务的角度出发,对数据、信息、网络、系统、资源设施等方面进行整合,实现一网多用、多网合一,消除信息孤岛,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减少重复投资,提高信息共享能力。
从业务实际出发,以需求为牵引,以应用为目标,从满足现代海洋与渔业综合管理工作的需要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加强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服务的水平。以重点工程为依托,推进海洋与渔业信息应用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开创重点推进、全面协调发展的信息化新局面。
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难度大、创新性高的系统工程;根据整体规划设计,充分结合市局及下属部门单位的实际特点,在统一的安排下根据轻重缓急、急用先建的建设策略,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全市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已建设的优秀信息化系统,深化拓展尚未完善的信息化系统,补充新建业务实际需求的信息化系统,强调务求实效,争取实现资源不浪费、建设不重复、管理不空白,最终实现信息化建设效益的最大化。
信息化建设任务艰巨,需要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引入本地化服务商、软件供应商、咨询服务商、设备提供商等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多方资源,精诚合作,发挥各方优势,坚持开拓创新,在分工协作的模式中共同开展信息化建设,形成以市局为主、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海洋与渔业信息化管理建设,是我国海洋与渔业发展过程中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必然产物。山东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主要看在信息化建设中能否把行政关系、政府职能、行政许可制度等各个方面有效结合起来,能否有效快捷客观地获取数据,能否共享并及时发布信息,能否利用信息化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针对当前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各级海洋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善业务流程体系,规范信息化管理制度,优化信息化技术,创新发展模式,使行政管理部门的决策建立在科学、及时、准确、可靠的基础上,更好地为远洋渔业企业等社会对象提供服务。
[1] 郭毅. 卫星导航通信信息化对渔业经济和管理的作用[J]. 中国渔业经济, 2010, 28(3): 37-42.
[2] 欧阳海鹰. 工业化、信息化与新时期渔业现代化[J].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2, 27(1): 35-41.
[3] 孙欣. 以信息化助推渔业管理现代化水平[J]. 中国农业信息, 2013(9): 148-149.
[4] 董瑞, 庞静茹, 陈思. 信息安全对于我国海洋信息化的作用和影响[J]. 海洋信息, 2015 (3): 1-5
[5] 韩伟涛, 于晓丽. 海洋信息化技术在沿海地市海洋管理中的应用[J]. 海洋信息, 2012(4): 24-26.
[6] 巩沐歌. 国内外渔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对比分析[J]. 现代渔业信息, 2011, 26(12): 20-24.
[7] 曾首英, 闫雪, 静莹. 我国渔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J].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3, 28(1): 20-26.
[8] 徐硕, 王宇, 侯子顺等. 中国渔政信息化保障能力发展战略思考[J]. 中国渔业经济, 2013, 31(3): 18-24.
[9] 陈海亮.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研究[J]. 海洋信息, 2010(4): 1-2.
[10] 郭姝蕴. 天津市渔业信息化现状及发展途径[J]. 现代渔业信息, 2010, 25(08): 19-21.
[11] 林明. 海洋渔业船舶监管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研究[D].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2015.
[12] 王仁斌, 郭庆祝. 加快渔船管理信息化建设保障渔业生产安全[J]. 中国水产, 2015(9): 34-36.
[13] 回建强. 渔业信息化对水产品贸易影响分析[J]. 中国渔业经济, 2005(3): 14-16.
[14] 黄露, 熊德平. 渔业资源环境变化对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基于沿海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科技与管理, 2014, 16(1): 26-30.
[15] 陈新军, 高峰, 官文江等. 渔情预报技术及模型研究进展[J]. 水产学报, 2013, 37(8): 1270-1280.
[16]樊伟, 崔雪森, 伍玉梅等. 渔场渔情分析预报业务化应用中的关键技术探讨[J]. 中国水产科学, 2013, 20(1):235-242.
[17] 陈峰, 雷林, 毛志华等. 基于遥感水质的夏季东海鲐鱼渔情预报研究[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1, 3(3):56-62.
[18] 范江涛, 张俊, 冯雪等. 基于栖息地模型的南沙海域鸢乌贼渔情预报研究[J]. 南方水产科学, 2015, 11(5):20-26.
[19]赵海龙, 陈新军, 方学燕. 基于栖息地指数的东太平洋黄鳍金枪鱼渔场预报[J]. 生态学报, 2016, 36(3):778-785.
[20]刘冰, 相诗尧, 刘坤路等. 基于GIS的海洋保护区综合信息化管理的研究[J]. 海洋信息, 2013(4): 10-14.
[21] 汪金涛. 大洋性经济柔鱼类渔情预报与资源量评估研究[D]. 上海: 上海海洋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2015.
[22] 戴勤奋, 魏合龙, 王圣洁等. 大数据时代的海洋地质信息化建设[J]. 海洋地质前沿, 2014, 30(1): 67-70.
[23] 黄洪亮, 刘健, 李灵智等. 卫星遥感数据在海洋渔业中的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42(6): 223-226.
[24] 付强, 邬科威. 基于ArcGIS平台的渔业信息化管理平台[J]. 现代测绘, 2011, 34(6): 40-41.
[25] 唐科. 三维GIS在数字海洋中的应用—以中山市海洋为例[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2011.
[26] 纪世建, 周为峰, 程田飞等. 南海外海渔场渔情分析预报的探讨[J].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5, 30(2): 98-105.
[27] 范江涛, 陈新军, 钱卫国等. 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预报模型研究[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1, 31(6):61-67.
[28] 高峰, 陈新军, 范江涛等.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中心渔场预报的实现及验证[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 20(5): 754-758.
[29] 汪金涛, 高峰, 雷林等. 阿根廷滑柔鱼渔场预报模型最适时空尺度和环境因子分析[J]. 中国水产科学, 2015,20(5): 1007-1014.
2017-10-12
山东省财政创新项目 (鲁财农指 【2015】16号);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专项经费项目(20140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