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红
(黎明职业大学 学报编辑部,福建 泉州 362000)
利他与利己
——《理智与情感》的伦理结解读
东 红
(黎明职业大学 学报编辑部,福建 泉州 362000)
基于伦理学的视角,对《理智与情感》的利他与利己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小说中埃莉诺与露西在伦理环境中行为选择的对立构成第一层次的伦理结。在埃莉诺理性、善意与忍耐的言行之下,隐含着对爱人与家人的温情与不张扬的爱;而露西的各种伪装的言行都指向获利,是社会底层摈弃伦理者在资产获得阶段的精神堕落。爱德华与威洛比在婚恋上的伦理选择构成了小说第二个层次的伦理结。威洛比为获得财产而背离爱人后,其内心的挣扎与虚浮构成小说第三个层次的伦理结。
利己;利他;伦理结;《理智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第一部小说,讲述的是有关伦理秩序和婚姻的故事,不仅涉及理性与情感的命题,还涉及特定社会环境的利己与利他的命题,后者构成了小说的伦理结[1]主题。武静、范一亭认为,《理智与情感》中的埃莉诺在处理婚恋时,屈从中不乏女性主义的能动性[2]。何畅认为心智的培养可有效调和激情与理性、利己与利他、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对立。埃莉诺的智慧与判断力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中产阶级修正自身极端自由主义倾向的一种反映[3]。《理智与情感》的艺术表现力,既是缘于对这个伦理结主题的捕捉与洞察,也是缘于作者艺术地还原特定家庭伦理语境的努力。将日常的婚姻、爱情故事,转化为伦理困境的某种集中而深刻的再现,体现了简·奥斯丁对伦理秩序与选择的关注。
《理智与情感》的伦理结是在故事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它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伦理活动过程。在小说文本中,至少有两条伦理主线,第一条是埃莉诺、爱德华、露西情感关系真挚与虚假比较的主线,第二条是威洛比为财产而离弃玛丽安的主线。这两条伦理线都生发出有关利己与利他主题的伦理结。具体表现为:在第一条伦理主线上,逐渐生发出埃莉诺与露西在伦理环境中行为选择的对立这一伦理结。此为小说文本中第一层次的伦理结,这是因为小说文本中置于前景并以浓墨重彩进行描述的是女性的人格与品德。第一条与第二条伦理线在交叉叙事中,生发出爱德华与威洛比在婚恋伦理选择上对立这一伦理结。此为小说文本第二层次的伦理结,因为男性的德行在小说中是作为女性命运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进行铺陈的。同时,第二条伦理线生发出威洛比伦理身份的自我对立这一伦理结。此为小说文本第三层次的伦理结,因为威洛比的伦理选择使他自身陷于良知与利己的困扰中,这一叙事视角局限于个体。上述3个伦理结归属于利他与利己这一主题,并涉及特定社会伦理秩序与选择的命题。本文试图从伦理批评的角度,对该 “伦理结”的形成与展开进行探讨。
小说的故事背景是在19 世纪英国,其人物伦理行为的选择设定反映了当时伦理观念的冲突。发生在埃莉诺、露西、爱德华之间有关婚姻预期的复杂纠葛,形成特定伦理语境的对照。埃莉诺是理性约束感情的典型,在其理性、善意与忍耐的言行之下,隐含着对爱人与家人的温情与不张扬的爱。在埃莉诺生存活动的空间内,她以一种温和而坚韧的力量,维护家庭伦理的秩序,正确地选择生活和行为方式,为自己和家人创造和谐有序的氛围。这符合19世纪英国传统所提倡的重视理性、责任,自我节制及强调群体关系的伦理规范。
与埃莉诺不同,露西代表缺乏情感的纯粹理性,她为了谋生而极力迎合上流社会,精心研究其所投靠的贵族之家的各种喜好、规则、话语,其聪明才智都用在了谋求有产阶层的悦纳上。她的各种伪装的言行都指向获利,甚至与爱德华的订婚也是出于谋生的考虑,这是底层人群摈弃伦理者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的精神堕落。
当露西发现爱德华与埃莉诺的情感时,故意以纯真的模样接近埃莉诺,装作视埃莉诺为密友,将年少时与爱德华私下订婚作为一个秘密分享。同时,明知爱德华对其已无爱意,却对埃莉诺竭力渲染、夸大他们之间的“情感”。露西玩弄社交手段,利用诡计逼迫埃莉诺远离爱德华,以达到破坏二人情感,进而与爱德华结婚,获得安稳舒适生活的目的。当爱德华因信守与露西的婚约而被母亲剥夺财产继承权时,露西运用自身的女性资本及殷勤,博得与爱德华的弟弟罗伯特(取代爱德华的财产继承人)的婚姻。露西的所有言行是以敛财逐利为主导的异化的非伦理样本,体现了价值观的混乱。这使得缺失感情且完全以逐利为目的的露西在婚姻争夺的战争中取得一场场“胜利”,其本质已退化为“战士”,丧失了人性美好的一面,她为利而战,为资本原始积累而战。
埃莉诺获知少年时的爱德华与露西私下订婚这一故事情节,是小说叙事的节点。由此,小说文本将埃莉诺与露西拉入同一伦理语境的伦理结,形成对照。与露西完全利己的强势争夺不同,埃莉诺不但强忍无望与爱德华继续交往的痛苦,同时还安慰因失恋而处于抑郁症状态的妹妹玛丽安。对于失去财产继承权的爱德华,她心中仍存善意,积极地为他谋求了一份牧师的工作。埃莉诺的行为符合19世纪英国传统伦理所提出的理性节制情感、利他等要求,与露西的极端利己行为形成伦理结。
埃莉诺与露西同样具有理性,但埃莉诺所表现出的是基于情感的利他的善,露西的理性是情感缺损的利己的恶,前者代表着共情的群体意识,后者代表极端凉薄的个体意识。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作为利他化身的埃莉诺和作为利己化身的露西,在伦理语境中呈现两极对立,构成该小说伦理结的第一个层次。
爱德华与威洛比在婚恋上的伦理选择构成了小说文本中的第二个层次的伦理结。爱德华为信守承诺坚持与自己不爱的露西的婚约,并因此被母亲剥夺了财产继承权。威洛比为了金钱,放弃与自己相爱的玛丽安,而与自己不爱的索菲亚结婚。
年少时的爱德华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及判断力,被伪饰的露西所吸引、迷惑,私下草率订婚。当识破露西的粗俗及伪装时,他被埃莉诺善良的心灵、得体理性的举止、良好的教养所吸引。但爱德华出于强烈的责任感,克制自己的情感,信守与露西的婚约,并因此被母亲剥夺了财产继承权。这体现了19世纪英国传统所倡导的节制、信守承诺等伦理要求。由此可见,爱德华与埃莉诺位于同一精神与伦理层面,他们的利他言行在伦理语境中相互呼应。
与爱德华在婚恋上的伦理选择不同,威洛比的身份意识、阶层意识、金钱意识束缚了其伦理意识与伦理选择。威洛比的身份危机与经济危机促使他背离社会伦理。威洛比是以“英雄救美”的形象在小说文本中出场,他俊美、风趣,与玛丽安一样,热爱音乐、绘画,仿佛是玛丽安理想中的男性形象的定制。威洛比也真心喜爱具有姣好外貌及热情、善良、忠贞、优雅的玛丽安,且两人在文学、绘画、音乐鉴赏上有着惊人一致的见解。抛开身份、阶层、金钱的因素,威洛比与玛丽安是天生的佳偶,他们都具有敏感、情感丰富、热爱文学艺术与充满幻想的特点。但是出于利己的原因,威洛比放弃承诺并离弃玛丽安,而与拥有丰厚财产的索菲亚结婚。
威洛比以英雄般的完美恋人和为财产而背离爱人的对立身份介入达什伍德一家。这一情节割裂了小说叙事所营造的平静琐碎的日常。故事随着文本中玛丽安的忧郁、痛苦及重病而展开,当威洛比对埃莉诺愧疚地承认自己是为了钱而离开玛丽安时[4]295,便构成该小说第三个层次的伦理结。一是由于人物伦理身份的变化而导致某种伦理混乱,所谓的“完美恋人”和“为钱财而弃爱”实际上是自我的对立;二是伦理秩序重构。小说文本涉及良知与为金钱而失德的问题,威洛比的难题并不在于择爱或择财,而在于为获得钱财,在未婚妻逼迫下写下否认与玛丽安所有过往的信,这无疑是对玛丽安的极大伤害。威洛比残存的良知使他承受着伤害所爱之人带来的精神折磨。这一叙事节点,展开了第三个层次的伦理结。威洛比的离弃也击碎了玛丽安有关生活的所有浪漫与诗意的梦想,她进入了一种忧郁症状态。“非常痛苦的沮丧,对外在世界不感兴趣,丧失爱的能力,抑制一切活动”。[5]
在金钱与爱之间最初的博弈中,爱情显得脆弱不堪。面对良知与经济的两难困境,威洛比最终选择抛弃伦理规则与所爱。虽然同样为了财产而谋求婚姻,露西是极端冷酷的现实理性主义者,心中没有良知、爱与情感,其所有的言行都指向被上流社会接纳及谋财;而威洛比良知与情感尚存,当被索菲亚逼迫写下否认与玛丽安关系的信时,威洛比自责、内疚,认为自己是个道德败坏的恶棍[4]298。良知尚存的威洛比并没有从金钱中获得足够的安慰和快乐,反而陷入伦理困境。
婚后的威洛比以一种自我堕落的方式开始经济上丰厚,精神上颓废、虚浮的上流社会浪荡子般的生活。无论多少新社交名媛的出现,他始终无法找到能与玛丽安相媲美的女性。其可悲之处在于,良知的尚存使威洛比在拥有了金钱之后,更渴望爱,但他却失去了爱的能力。威洛比所陷入的个人良知与决断的困境,实质是代表伦理的一种困境。没有某种超验的正义作为依据,来解释以牺牲爱为代价而获得丰富物质的可谅解性。丰富的物质不能像爱与善等伦理价值那样营造人类愉悦、安全与美好的境界。
通过对埃莉诺、爱德华、露西、威洛比这4个主要人物的伦理身份的设计,作者得以将一个个寻常的缔结婚姻的故事,转化为伦理对立的某种集中而深刻的再现[6]。这个婚姻故事的构成及其戏剧性处理,实质是基于对伦理危机及其内在冲突的敏锐洞察。威洛比、露西是利己逐利的化身;爱德华与埃莉诺的美德不仅仅是指克己,他们还有着更高层次的理性意识,即对伦理秩序的崇尚。小说文本中的露西和威洛比的功利主义行为对其周围的人们造成了伤害。但在逐利的世俗体制内,人们需要与相对的邪恶和平共存,就像与一些无法消除的疾病共存。倡导利他可带来个体与群体的愉悦与安宁,从而可部分消解恶对人们心理所造成的伤害。
[1] 聂珍钊.文本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1):20.
[2] 武静,范一亭.哀悼与忧郁症:论《理智与情感》中的心理与权力[J].外语学刊,2016(3):152.
[3] 何畅.埃莉诺与玛丽安的“趣味之争”[J].外国文学,2016(1):63.
[4] 简·奥斯汀.理智与情感[M].罗文华,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5] 武静,范一亭.哀悼与忧郁症:论《理智与情感》中的心理与权力[J].外语学刊,2016(3):154.
[6] 许志强.在法律的面具之下:《水手比利·巴德》的“伦理结”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13(1):73.
(责任编辑:李金锋 英文审校:杨秋娜)
Altruism and Egoism:Interpretation on Ethical Knots inSenseandSensibility
DONG Hong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00, China)
The topics of altruism and egoism were discussed ofSenseandSensibili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 The opposition of Elinor and Lucy’s chosen actions in the ethical environment is the first tier of ethical knots. The implication of the sensible, kind and patience words and deeds of Elinor was the warmth and deep love for her lover and family. However, Lucy’s words and deeds in disguise were directed to profitable gains, which reflected the spiritual corruption of the underclass who abandoned ethics for capital accumulation. Edward and Willoughby’s ethical choice of marriage formed the second tier of ethical knots. The third tier of ethical knots was Willoughby’s inner struggle and emptiness after his having abandoned his lover for money.
altruism; egoism; ethical knots;SenseandSensibility
1008-8075(2017)01-0011-03
10.13446/j.cnki.jlvu.20170003
2016-09-21
东红(1969-),女,副编审,硕士,主要从事文学与编辑学研究。
黎明职业大学规划项目(LW2016102)
I 10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