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汉“海权论”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

2017-03-06 03:12戚文闯
关键词:海权一带海洋

戚文闯

(南京师范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7)

马汉“海权论”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

戚文闯

(南京师范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7)

马汉的“海权论”在世界近代历史进程的发展中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美日等国海洋战略的发展与实施深受其影响。现今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瞩目的焦点,尤其是受确保海上通道畅通、保证能源供给、应对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等因素影响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及“海洋强国”战略和远洋发展战略等,多受马汉“海权论”的影响。但“一带一路”又与“海权论”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也在主旨思想、原则方法、构建国际秩序等方面实现了超越。

马汉;“海权论”;“一带一路”;海洋强国

2013年9至10月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时,向各国首次提出了以中国古代丝绸的陆上古道和海上贸易路线为基本架构,链接周边区域贸易整合与交通网络的战略计划,即“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现今中国所提出和推动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构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瞩目的焦点。“一带一路”的主要目的是要建立中国与周边区域各国的合作平台,进而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借以加快和推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战略转型。“一带一路”战略也将是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战略,而“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则更多的需要借助海洋来推动中国的发展,其理论基础和主要观点又主要来自于马汉的“海权论”的理论观点,掌握海上交通线,实现向西拓展,东西交融,积极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也更多地体现了现今的中国正在努力推动实现由传统的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转变,这也和“十八大”中所提出的发展“海洋强国”战略相呼应。但中国的“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与“海权论”的主旨思想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并在多处实现了重大突破和超越。

一、“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与规划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新的问题与新的挑战,中国的发展战略也在不断升级、调整和转变,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也相伴而行,如今中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一种常态化,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力也在稳步提高。但我们在看到中国所取得的巨大发展和成就的同时,也不能回避中国在海外投资所遭遇到的障碍与挫折,以及美日印等国调整战略所带来的新的挑战,而这些又迫使我们需要重新调整战略步伐。在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举办的亚洲太平洋合作会议(APEC)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宣布:“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①《习近平就一带一路提建议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中国新闻网,2014年11月8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11-08/6763049.shtml.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的实施,而前者主要是指通过中亚远及欧洲的传统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后者则主要是指通过东南亚、印度、中东到欧洲的现代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正是中国在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困境与挑战所作出的积极回应,它不仅仅是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也是中国走出困境展翅翱翔的“双翼”。

2015年4月,央视新闻联播专门推出了关于“一带一路”的系列报道《“一带一路”共建繁荣》,意在让更多的人、企业和相关国家等走进和深入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发展愿景,感受“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新动向,其第一集《“一带一路”绘就发展新蓝图》中重点描绘了“一带一路”发展的宏伟蓝图,并首次加入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南线,即从南海到南太平洋的路线,同时划定了“一带一路”发展的大致区域范围。“一带”所指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范围主要在陆路,同时依托亚欧国际大通道,主要是铁路交通,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着重以经济产业园区为主要合作平台。其走向大致有三:一是从中国西部出发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二是从新疆出发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沿岸和阿拉伯半岛地区;三是从中国西北、西南地区由陆路到达南亚、东南亚、印度洋地区。而“一路”所指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区域范围主要是在海上,以沿海地区的重要港口为节点,着重保证海上运输通道的畅通与安全。其重要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是从中国东部沿海港口经过南海到达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大陆沿岸港口通往南海到南太平洋。①《央视发布一带一路官方版图,新增海上丝路南线》,观察者网,2015年4月14日。http://f i nance.ifeng.com/a/20150414/13630132_0.shtml.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与海外国家地区的贸易日益频繁,海上航运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中国的对外能源需求量也大为增长,国内的石油消耗量与用油量占全球的比例也大为增加,在2011年,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5.2%,也首次超越美国的53.5%。②《中国2015年石油消费5.43亿吨,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60%》,观察者网,2016年1月26日。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6_01_26_349303.shtml.中国高度依赖石油进口,进口石油占总需求的40%,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60%,其中80%将由印度洋运抵中国。③李兵:《印度的海上战略通道思想与政策》,《南亚研究》2006年第2期。从以上数据中也可以看出,确保海上运输通道的畅通与安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影响至关重要,积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是势在必行之举。

2012年10月,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其后又与“一带一路”战略相结合,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向西拓展战略空间并确保能源供给安全。试想如果中国的海上石油运输供应通道被切断,或是一旦与他国发生冲突,美国等国封锁海上交通线,则中国必将遭受到沉重的打击。“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经济、军事、外交三位一体的整合性战略布局,而受确保海上通道畅通和保证能源供给等因素影响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其思想来源又主要来自于马汉的“海权论”观点。

二、马汉“海权论”与“一带一路”的关系

马汉(1840-1914)是美国杰出的海军战略理论家、海军历史学家,并曾两度担任美国海军学院院长,马汉一生致力于海军理论的研究和著述,其在1890至1905年期间相继完成了被后人称为马汉“海权论”三部曲的著作,即《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1890年出版)、《海权对法国革命和法帝国的影响1793-1812》(1892年出版)和《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联系》(1905年出版),其有关争夺海上主导权对于主宰国家乃至世界命运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更是盛行世界百余年而经久不衰,并深刻影响了近代美日等国海洋战略的发展,其中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被认为是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重要军事名著之一,也是马汉“海权论”三部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海权,既是一个战略范畴,也是国家海洋战略与海军战略的核心与基础。海权是在古代随着海上武装力量在海上战场的武装斗争的发生、发展而萌生并逐步形成与发展的一个战略概念,是海上战争实践的产物,而不是任何人的头脑天赋创造。“海权的实质是国家通过优势的海上力量与正确的斗争艺术,实现在全局上对海洋的控制权力。”①[美]A. T.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1660-1783》,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第5页,第34页,第38页,第38页。海权观念在进入21世纪之后,其影响对于海洋国家越发重要,争夺和保卫国家海权、保护国家海洋权益的观念和斗争艺术已被广大的海洋国家所认同,为此,重视海洋发展的日本在进入新世纪后,又提出了新的“海洋立国战略”,意在实现由“岛屿国家”向“海洋国家”转变。而中国有着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6500多个岛屿和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历史上也曾有过“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长久海外贸易。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命运更是与海洋息息相关,西方列强以及东方的日本皆是从海上入侵,从两次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无不如此。由于清朝统治集团缺乏海权、海防意识,中国万里海疆,狼烟四起,西方列强仗着坚船炮利,横行霸道,迫使中国割地赔款、开放口岸,海疆藩篱尽撤。中国因海权的丧失而遭受莫大的屈辱与灾难,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炮利而屡屡战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地;但现今的中国则在“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保卫我国的海疆主权、国家海权的硬实力在稳步提升,中国也有能力和实力去打败来犯之敌。

马汉“海权论”的核心是对海上交通线的控制,“从政治和社会的观点来看,海洋使其本身成为最重要和最惹人注目的是其可以充分利用的海上航线。”②[美]A. T.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1660-1783》,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第5页,第34页,第38页,第38页。中日韩三国的能源安全也主要受制于海上运输线的制约,其中的马六甲海峡是三国能源运输的重要通道,“目前中日韩三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存度均在85%以上”,③陈志恒、金京淑:《东北亚能源安全与东北亚能源共同体探讨》,《东北亚论坛》2005年6期。这无疑对三国能源供应安全带来潜在的威胁,这也可以解释中国、日本等国向来担忧海上生命线遭截断的“马六甲困境”,④肖晞:《东北亚非传统安全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年,第103页。另一方面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石油消耗量已经超越美国,天然气消耗量超越俄罗斯,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国。这些也促使中国在商运船队总数量、港口运输吞吐量上位居世界第一,海洋与海权问题也成了中国面对的重要问题。马汉的“海权论”认为如果没有出海口,陆权国家无论如何强大,最终仍注定崩溃与灭亡。依据马汉所述,陆地会因地形起伏而造成阻隔,海洋像是开放的平原,一个国家如果能借由海军力量来控制海上平原,并维持一支强大的海上商船队,则能开发全世界的财富。⑤傅应川、沈远峰:《改变世界的军事智慧:兵家述评》,台北:幼狮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第12页。马汉也相信,一个海权国家必须具备巨额的贸易所得(生产活动)、强大的海运实力与广大的殖民地(或海外基地),“生产,是交换产品所必需的;海运,是用来进行不断交换的;殖民地是促进和扩大海运活动,并通过不断增加安全的据点来保护海运。在这三者中我们将会找到决定濒海国家的历史和政策的关键。”⑥[美]A. T.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1660-1783》,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第5页,第34页,第38页,第38页。这三样条件紧密相扣,乃能居于国际事务的重要地位。

马汉认为影响各国海权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六项:“1.地理位置;2.自然结构,包括与此相关的大自然的产品和气候;3.领土范围;4.人口;5.民族特点;6.政府的性质,包括国家机构。”⑦[美]A. T.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1660-1783》,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第5页,第34页,第38页,第38页。有学者将此六项列为先天条件,而生产、船舶数量、海外据点及海军实力等四项则为后天条件。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缘起于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与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通过积极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实施,可以和沿线国家共同修建港口基础设施,扩展中国的海外投资渠道,增加和沿线国家海洋商务往来及经贸机会。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加,使得中国需要更多的海外自然资源与更加依赖海上运输,依据马汉的“海权论”观点,中国也将会重点关注特定区域来推动和建立海上优势,特别是东海、南海、印度洋及控制几个重要的海峡。因此“一带一路”战略也将促进中国进一步强化海权,并积极发展海军与海外基地布局,以此突破美国等国的“海上封锁”。

三、“海权论”与中国的远洋战略

21世纪被称为“海洋的世纪”,中国在“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积极推动海洋战略的实施。过去的中国对于海权所持有的观点较为狭窄,其范围仅包括保护海岸与沿岸水域、专属经济区海域;如今中国对于海权的定义则更加广泛,还包括往来国际水域的能力与开发海洋资源的能力等,因而也开始积极发展远洋防御的概念以保护海上运输线的畅通和能源供应安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在“海权论”的影响下也推动着中国进一步走向海洋,积极发展海军远洋战略,海域将覆盖西太平洋、东印度洋海域,远及非洲东海岸。中国之所以要深入海洋,积极发展远洋战略,走的更远,其背景大致有以下因素。

(一)确保海上运输线的安全

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需要更多的能源供应,对海外资源需求迅速增加,以及对外贸易依存度也相应增大,海上运输线特别是世界能源中心的印度洋海上安全成为一个无法避免并有待应对的课题。“印度洋海上通道是中国经济的命脉,中国货物进出口量的约一半必须通过印度洋进入中东、非洲、欧洲及美 洲。近年中国的海外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进口份额分别约为50%和25%。”①《浅谈印度洋对中国的战略意义,助海军东控马六甲》,新浪网,2015年3月31日。http://mil.news.sina.com.cn/2015-03-31/1807826422.html.作为世界头号贸易大国,中国需要确保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畅通,特别是中国进口石油与对外贸易通道的印度洋地区。

印度洋海上通道是中国经济的命脉,中国货物进出口量的约一半必须通过印度洋进入中东、非洲、欧洲及美洲。近年中国的海外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进口份额分别约50%和25%。我国从沙特、安哥拉、伊朗、苏丹、阿曼、伊拉克、科威特和利比亚进口的石油都必须途经印度洋。中国石油进口多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进口原油的五分之四左右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因此产生了所谓的“马六甲困局”。②王海斌:《石油安全:中国遭遇“马六甲困局”》,《地理教学》2004年第9期。从地理位置来看,马六甲海峡是连接中国南海和安达曼海的一条狭长水道,而与南部的巽他海峡和望加锡海峡共同成为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也是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之间相互往来的海上枢纽,交通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有“东方的直布罗陀”之称,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之一。而一旦中国与其他国家爆发冲突,确保海上运输线的安全畅通将尤为重要,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有利于推动海上运输线的安全畅通。

(二)实践“海洋强国梦”的战略目标

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提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报告中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③刘赐贵:《十八大报告首提“海洋强国”具有重要现实和战略意义》,新华网,2012年11月10日。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0/c_113656862.htm.习近平主席在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也提及“海洋强国梦”。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讲话中九次提到“中国梦”,并对“中国梦”进行了初步阐释,其中也包含“海洋强国梦”。①周文彰:《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思想概述》,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年5月9日。http://www.zgdsw.org.cn/n/2014/0509/c218999-24996951.html.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又确定了陆权与海权并重的战略方针,并作出了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和强大国防的战略部署。

“海洋强国”的内涵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和管理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当前,中国经济已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加以维护和拓展,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强大的海军加以确保。“十八大”报告中也高度关注军队的现代化和海军发展。

实现“海洋强国梦”,需要建设强大的海军来掌握制海权,换言之,海权的维护与实现需要强大的海军做后盾,这也是马汉“海权论”中的重要观点之一。马汉认为“事实上,海军战略就是为了自身的目的,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都要建立、维护和不断发展本国的海权。”②[美]A. T.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1660-1783》,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第29页。在2017年4月26日,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第二艘航空母舰由我国自行研制,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③《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在大连正式下水》,解放军报,2017年4月26日。http://news.qq.com/a/20170426/017068.htm?winzoom=1.我国海军实力进一步提升。“海洋强国”战略,“强国梦”、“强军梦”,中国军力的不断提升,尤其是海军的发展对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的战略布局有着重要影响。但我们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现今中国的军事部署仍将以周边地区和近海为基础,中国海军把其提升的军力转化成实际作战能力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应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国家的核心利益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决不能退让妥协或交易的重大利益,是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基础。2011年9月6日,国务院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其中界定了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具体范围。即“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核心利益的各部分相互支持、不可分割、融为一体。同时白皮书也指出“中国充分尊重各国维护本国利益的正当权利,在积极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充分顾及他国正当关切和利益,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④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全文),新华社,2011年9月6日。http://www.gov.cn/jrzg/2011-09/06/content_1941204.htm.

2013年4月16日,中国发表了首部专题型《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国防白皮书,指出“建设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坚强保障。”强调中国需要建设一支与国际地位相称的强大军队来保障中国的和平发展步伐。同时指出中国的武装力量随时应对和坚决制止一切危害国家核心利益的行为,“中国武装力量的根本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着眼维护和平、遏制危机和打赢战争,保卫边防、海防、空防安全,加强战备工作和实战化演习演练,随时应对和坚决制止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挑衅行为,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⑤《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全文),新华社,2013年4月16日。http://www.gov.cn/jrzg/2013-04/16/content_2379013.htm.2015年5月26日,中国发表了最新国防白皮书《中国的军事战略》指出了中国军队主要担负的战略任务:“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军事威胁,有效维护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安全;坚决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新型领域安全和利益;维护海外利益安全;保持战略威慑,组织核反击行动;参加地区和国际安全合作,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加强反渗透、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担负抢险救灾、维护权益、安保警戒和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等任务。”①《 中 国 的 军 事 战 略( 全 文)》, 新 华 社,2015年5月26日。http://www.mod.gov.cn/auth/2015-05/26/content_4586723.htm.

从上述官方文件可以看出,中国的最基本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民族团结、政治制度和国家社会稳定、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等。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赖于海上交通的控管能力,并且需要强大的海军支撑;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海军,中国的命运将会掌握在他国手中;换言之,中国拥有强大的海军,则其他国家不敢威胁中国,中国也无需依赖他国,特别是现今的海上强国——美国。海军在维护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上责无旁贷,这也是中国积极扩展远洋战略的又一重要原因。

现今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更多地是应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和突破海上封锁,海军远洋战略也是如此。美国海军实力世界第一,其兵力投射能力也深及世界每个角落,且以实践全球自由航行相标榜,近两年来,美国也以“航行自由”为由,屡次闯入我南海海域。中国积极构建远洋舰队,发展远洋战略,也反映出对美国的不信任,并试图增强自身海军实力来挑战美国的威胁,冲破海上封锁。

四、“一带一路”对“海权论”的超越

中国的“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其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马汉的“海权论”的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一带一路”在多方面也实现了对“海权论”的重大超越。

(一)主旨思想的超越

马汉的“海权论”将控制海洋提高到国家兴衰的最高战略层面。他认为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海洋利益对于一个国家的强大至关重要,同时主张大力发展海军、发展商船队、发展海洋贸易、建设海军基地和商港。通过引证英国在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中获得海上霸权的事实,来证明欲发展海权必须以强大的海军控制海洋,以掌握制海权,从而谋取海上霸权。马汉的海权论思想既是对历史的总结,也集中反映了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对海洋战略地位重要性的认识。但“海权论”的主旨思想实质是追求海上霸权的利己主义的霸权思维,而中国的“一路一带”的实质是造福沿线各国人民,二者有着本质区别。“一路一带”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二)原则、方法的超越

马汉的“海权论”认为取得制海权以控制海洋,必须拥有强大的海军作支撑,同时还要拥有广大又富饶的海外殖民地及优良海港,从而有利于舰队补给、维修,对延伸海军战斗能力也有很大助益。在近代世界历史上,德国、美国、日本等国深受马汉“海权论”的影响。也都争相扩张自身的海军实力和积极开辟新的殖民地,故“海权论”带有较强的对外扩张性。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则是一项系统工程,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而非建立在对外扩张侵略殖民地的基础上的建设。坚持以下四项共建原则:

1、坚持开放合作。“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2、坚持和谐包容。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3、坚持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4、坚持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①《三部委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新华社,2015年3月28日。http://www.gov.cn/xinwen/2015-03/28/content_2839723.htm.

(三)对构建国际秩序的超越

马汉的“海权论”从海洋历史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海权的重要性,认为海权具有毋庸置疑的国际政治权力价值。“海权论”的重要观点是“谁能有效控制海洋,特别是控制世界上具有战略意义的海道与海峡,从而取得海权,谁就能成为世界大国。”②李义虎:《海权论与海陆关系》,《太平洋学报》2006年第3期。“海权论”深刻影响了近代的国际秩序发展,美国、日本、英国等主要军事大国围绕争夺海上优势也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备竞赛。美国政府接受了马汉关于突破传统近岸防御思想,建立了一支具有进攻能力的强大海军。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中打败了西班牙,随后控制了加勒比海、波多黎各和关塔那摩,并占领了菲律宾。日本在海权论的影响下举国上下形成了大力发展海军力量的统一意志,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了远东的一流舰队,并相继打赢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这两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争,一举步入世界海洋强国行列。但这种国际秩序的构建与重组更多地是建立在战争的基础上,并借以谋求世界霸权。而“一带一路”倡议则是促进全球和平合作和共同发展的中国方案,并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推动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更加公平合理,对于构建国际新秩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也愿与各国共同丰富“一带一路”建设的理念和实践。“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是所有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平等相待共同参与的合作;是公开、透明、开放,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增添正能量的合作;是传承丝绸之路精神,追求互利共赢和优势互补的合作;是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共同打造全球经济治理新体系的合作;是推动要素高效流动和市场深度融合,实现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是推动地区发展,促进繁荣稳定,扩大文明对话和互学互鉴的合作。”③《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中国一带一路网,2017年5月11日。https://www.yidaiyilu.gov.cn/zchj/qwfb/12658.htm.

五、结语

海权是海洋国家为了使自己充分自由运用海洋和拥有海洋资源的权利,同时又需要依靠强大的海上武装作为后盾,并运用经济、外交、科技等其他国家力量,来共同维护和保障国家海洋权益。在国家“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尤其借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契机,为了21世纪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需要进一步提高国家的海洋经济发展能力,加大海上维权的执法力度,坚决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同时保护国家海洋资源的生态环境,把中国建设成海洋强国。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海军实力的不断壮大,“印度洋舰队将实现东控马六甲海峡,北镇波斯湾,西威红海的战略格局。”将成为确保海上交通线安全畅通的坚强后盾,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必将进一步推动海上运输线的畅通与海外贸易的繁荣。我们要积极探索有利于中国长远发展的海洋发展战略和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马汉的“海权论”则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从中可以汲取智慧与经验,推动中国的陆权与海权并重发展与转型,以及“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实施,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理论,尤其在扩展国家主权与海洋权益的内涵方面都存有相当的借鉴意义。但马汉的“海权论”也包含着浓厚的强权色彩与逻辑,从当时的时代背景观察,还透射了对于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溢美之辞,公开宣扬“强权即公理”的丛林规则,这些也是我们必须加以注意的。

Mahan’s“Sea Power Theory”and China’s“One Belt And One Road”Construction

Qi Wen-chuang
(Social Development Colleg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Jiangsu 210000, China)

Mahan’s“Sea Power Theory”has exerted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maritime strategies in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Nowadays China’s“One Belt And One Road”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order to ensure smooth sea lanes and secure energy supply, dealing with the factor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Asia-Pacific Strategic adjustment of“Marine silk road”in the 21st century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the strategy of“sea power”and ocean development strategy, etc., more than from Mahan’s Sea power theory point of view. But“One Belt And One Road”and“haiquan theory”have the essence of difference, but also achieve transcendence in the main idea, the principle metho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national order and so on.

Mahan; Sea Power Theory; One Belt And One Road; strategy of maritime power

[责任编辑 山阳]

K31

A

1672-1217(2017)06-0089-08

2017-09-13

戚文闯(1989-),男,河南开封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海权一带海洋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孙中山的海权思想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马汉及其『海权论』
海洋观·海权意识·《河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