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琳
(黎明职业大学 学生工作处,福建 泉州 362000)
易班支持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
江 琳
(黎明职业大学 学生工作处,福建 泉州 362000)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仍面临受众基础未广、方式手段未新的瓶颈问题,为此提出易班支持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模式。从易班准入制、易班信息化条件,分析易班支持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可行性。提出易班支持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策略,即加强师资与易班的联结,构建三级防控体系,培养易班用户“领袖”,并提出易班支持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心理健康服务;易班;高职学生
学校心理辅导根据关注人群和理念的不同,经历了医学模式、教育模式和服务模式[1]。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理论和实操的发展,学校心理辅导逐步形成受众由特殊对象变为全体学生,目标由问题解决走向预防的服务模式。俞国良等[1]认为,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教材和授课形式变得更加多元化,心理健康评价方式也逐渐向动态的发展性评价延伸。黄希庭[2]认为,当代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应围绕学生追求人际关系和谐、事业发展和学业进步的发展性需要而进行。由这些阐释不难看出,学校心理辅导的服务模式更加重视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融入更多重视学生发展的理念。
人的发展总是离不开社会环境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手机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日益扩大的今天,通讯工具、传媒技术不仅保证人们生活正常进行,而且也与人们点滴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同样作为一种新兴事物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能从信息技术取得怎样的支持和应用?由这一问题引发,笔者从所从事的高职院校心理辅导工作出发进行探索,试对易班支持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进行探讨。
高职学生处在人生的转折期和自我认同感进一步确认期,不仅会有青年人所共有的心理特点,还会更具有一种自卑感与就业焦虑,更普遍存在心理韧性差,自我控制水平较低等心理特点[3]。在高职院校生活3年中,学生在多种因素诱导下可能出现更多的心理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因此,对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危机管控条件显得尤为重要。从心理健康服务内涵来看,心理健康服务正是本着对可预见的心理危机预防和解决的理念,从学校实际工作层面与之对照,能够发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其实有着比较突出的瓶颈问题。
(一)受众基础未广
从高职学生自身情况而言,高职学生的觉察能力较其入学前有了很大提升,在自我觉察与人际关系感知上有了自己的认知与判断,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认可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意识到自身心理健康状态并不完善。可以说,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在客观上存在广泛需求,不过从现实来看,能主动进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心理健康服务的却只占很小的比例。例如,黎明职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在2016年对2016级3 008名新生做心理普查(SCL-90测评),结果显示有597名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筛查率为19.8%),但由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心理咨询中心个案记录登记表得知,2016级学生主动进入心理咨询中心寻求援助的人数仅为45名。高职学生普遍主动地寻求心理健康服务,应是一个渐进过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成效也是渐进发展的,但从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首先分析,忽视心理亚健康群体是心理健康服务受众未及广泛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心理亚健康是指在环境影响下,由遗传和先天条件所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喜好、情感、智力、承受力等)造成的健康问题,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4]。当今,高职学生呈现心理亚健康的现象越来越频繁与高发,然而,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心理辅导实际工作具有延后性,即注重危机后干预,却缺少问题发生前预防,这使得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未能很有效地将更广泛的心理亚健康群体纳为对象。
(二)方式手段未新
心理健康服务应该是一个动态系统,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更应关注学生在年龄、家庭、专业、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的心理需求变化,应顺势把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考虑学生成长阶段性特征,结合偶发事件特殊性分析,将心理健康服务于每一细节去落实。然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虽受热推,但实际的工作仍还主要停留在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课程授课、心理健康校园活动“老三样”,这很容易陷入咨询服务闭门造车、教材生硬老套、活动开展创新不足等局面。笼统地看待心理健康服务,只会造成服务对象寻求心理援助的信心不足,也使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未能深入。
由上述分析可见,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存在着瓶颈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应积极依托信息化手段更新工作思路,改革工作方式。2016年12月30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22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鼓励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心理健康服务相关设备和产品开发,完善基础数据采集和平台建设。”以构建大学生温馨网上精神家园为宗旨的易班,以其构筑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的独特优势在近几年迅速普及,易班推广计划更是被写入教育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教思政[2013]3号)中。当此背景下,应积极寻求易班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更好的结合。
(一)易班为线上心理健康服务构筑“安全线”
易班区别于其他网络社交平台的特点在于,其有严格的身份审核机制和准入机制,在源头上保证了参与者成分单一性和纯洁性。加入易班,必须先通过实名认证,这一特殊的准入机制有效地预防了不法分子的侵入,某种程度上能遏止和防范不良、负面思想与言论的传播,也一定程度地利于正面、积极的心理情绪氛围营造。其次,以团体为单位的易班重视班级的作用,强调网络社区的向心力与归属感。易班平台上的班级建设,可以学生协会组织为建设依据,也可以专业为建设依据,实名注册及团体聚拢氛围有利于参与者更快找到归属感与身份认同。易班在朋辈榜样力量发挥、正性信息与情绪传导强化等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易班的准入制和班级制为线上心理健康服务构筑“安全线”。
(二)易班为线上心理健康服务带来信息化优势
1.及时干预的优势
心理状态的变化常常源于微小事件,但又往往导致人的剧烈反应,因此对高职学生心理动态的跟踪与排查,既需要人力投入,更需要传播媒介的物力支持。利用易班App关注师生动态,能够对突发性事件、负面情绪表现迹象,作出及时恰当的反应,有效对心理危机实施干预。易班App还能够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与互动,这对于心理亚健康者来说,也是自我及时疏导压力困惑、开发潜能的极大便利。
2.教育资源的优势
如今,QQ、微信、微博、云共享等互联网社交平台共同构建人们的网络生活环境,满足人们精神生活上各种需求,而对于学生来说,这些商业应用平台在信息提供方面毕竟存在内容良莠不齐、资源滥竽充数的现象,易班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在教育行业推广的互联网产品,在技术、安全以及教育资源匹配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其次,各个高校由于在易班平台的不断建设,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互补和共享。因此,依托易班,能使教育资源互通有无,完善校园信息化建设,这其中就包括了利用大数据优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3.信息交互的优势
易班作为在校师生共同使用的网络平台,信息传播者可以是学生本人,也可以是辅导员、专业教师,易班成员都可以在平台上发声。信息源的多维有助于形成立体的价值体系,网上文化交流的开放性、互动性也迎合了大学生在民主平等价值观上的诉求[5]。基于易班,信息内容在主流、正向价值观范畴内多样化的存在,满足了大学生对知识的追求与探索。而信息传播方向上,以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方式取代一对一单向传播,保证了信息传播的顺畅及时,也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应。在易班支持下,线上心理健康服务能够突破传统心理辅导模式在服务对象、服务时空、服务内容等多方面的局限,更好地落实心理健康服务生活化与细节化的理念。
总之,易班为线上心理健康服务所构筑的“安全线”,有助于学生主动寻求心理支援;易班在信息交互方面的特点为线上心理健康服务的工作展开创造便利,更有助于服务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对应,此外也能影响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意识的形成。易班对心理健康服务突破受众未广、方法未新的瓶颈的支持作用可以预期。
(一)加强师资与易班的联结,提高线上心理健康服务专业性
如今,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心理学专业师资不足的现象,传统线下心理辅导工作难以打开新局面,而面对以易班支持的线上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更须注意调动师资力量,并促进师资对易班教育资源的积极合理利用,以保障线上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性。可从3点加以深化。第一,促进心理辅导专兼职教师与易班学生用户线上联结,鼓励师生在易班进行交流。教师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渠道,促进线上教育资源在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的效益实现。第二,加强院校之间心理健康服务资源的互补共享,让教育资源互通有无。院校之间共同做好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满足学生学习和心理支援需求。第三,线下传统心理健康服务方式应与线上心理健康服务互为补充。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服务,才能更好促进心理健康服务实效。
(二)构建三级防控体系,有针对性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如今高职院校普遍开展了心理危机干预四级化体系建设,即形成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院系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信息员、宿舍心理信息员的四级人员联动监管,旨在学生心理危机能得到及早发现、及时干预。除此之外,俞国良等[1]认为,可借鉴西方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理念,形成三级防控体系,即以危机预防为主的面向全体对象的心理健康项目和服务,以危机干预为主的针对部分对象的心理团体辅导或个体咨询,以及以问题解决为主的针对特殊对象的专业治疗和帮助。这种三级防控体系是针对不同的心理支援需求而提出的建设理念,从易班平台运作角度看,这种三级防控体系亦适合在以易班为支持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中开展。例如,开发每周一报、每月一报的危机上报端口,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把控,辅导员监督,各级心理信息员共同完成,确保危机能被及时发现并对其干预。又如,实现线上心理测评与线上心理咨询,能因信息交互的即时性和隐密性吸引更多心理求援。再如,依托易班,能够突破线下心理健康服务主题活动的时空限制,更便于在更多团体内部开展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为学生带去更多活动乐趣,培养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
(三)培养易班用户“领袖”,促进朋辈榜样力量发挥
网络信息扩散的快速性以及对信息受众聚合的影响力,都表明网民中“领袖”人物具有关键作用。易班作为一个可控平台,教师可以在学生中寻找热情积极、乐观向上并具有一定领导力、团结力的团体或个体,指导和培养他们,让他们在学生中产生正面影响,发挥朋辈榜样力量。易班的维护与管理,应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应还原学生在环境、文化中身心成长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群体中自主学习和发展。
易班支持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既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尝试。在大胆实践、敢于创新的同时,还应注意几方面问题。第一,在易班平台上,只有通过人际的信息沟通才能将心理健康服务落到实处,不可夸大平台功能;对易班不能仅视为一般意义的信息交互平台,更应看到它作为教育资源载体的意义。第二,应进一步加强高职学生网络舆情监管力度。尽管易班的准入制为线上心理健康服务构筑“安全线”,但教育者和管理者仍不应放松对学生群体内部可能产生的负性信息、偏激情绪的监管与跟踪。第三,在发挥易班开放性、公开性功能的同时,还应关注和研究心理健康服务对象、受众对心理健康服务私密性和个性化的需求,平衡好这两方面的矛盾。第四,易班应通过一些方式如采用“网薪”奖励机制,加强用户黏度,从而为面向广泛受众的心理健康服务创造有利条件。
[1] 俞国良,侯瑞鹤.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5(8):125.
[2] 黄希庭.探究人格奥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256.
[3] 钟雯昕.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现状研究: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1-2.
[4] 金沙曼.社会性别教育[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63.
[5] 李瑞艳.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创新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20.
Abstract: The mental health services to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still have the critical problems of restricted audience and outdated measures. Therefore, a mode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to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supported by E-class is put forward, whose feasibility is analyzed from the accessibility and informatization conditions of E-class.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ervices strategies are then proposed as follows: strengthening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E-class, constructing a three-leve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training E-class user “leaders” etc. Several aspects of the E-class supporte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re singled out for special attention.
Keywords: mental health services; E-clas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责任编辑:李金锋 英文审校:杨秋娜)
HigherVocationalStudents’MentalHealthServiceswithE-Class
JIANG Lin
(Student Affairs Office,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Quanzhou 362000,China)
G 448
A
2017-06-15
江琳(1989-),女,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黎明职业大学规划项目(LS2016101)
1008-8075(2017)03-0044-04
10.13446/j.cnki.jlvu.2017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