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园区车辆出入口设计的思考

2017-03-06 19:53:44
中国安全防范技术与应用 2017年6期
关键词:识别区车流红线

一、引言

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给全球安全形势和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人身安全、资产安全再度引起广泛的关注。如何在信息化带来的便捷性优势下提升安全性,或是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升便捷性,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对于办公园区来说,其内部的安全保卫工作是保证园区内人身安全、资产安全的主要措施。目前的办公园区一般都为封闭空间,通过园区出入口进出园区,其通行方式可分为两类:人行通道、车辆通道。人员、车辆进出园区的管理是保卫整个园区安全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此防线的目的即是尽最大可能将未经授权的人员、车辆阻挡在办公园区之外。

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碰到办公园区出入口车辆排队、拥塞的现象,特别是访客人数多的机关、商务等办公园区,通报手续多、确认时间长、安全检查耗时多等原因导致了出入口处的车辆秩序混乱,并致使市政路网内车辆无法正常通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便捷性。

本文先简要介绍常见的园区车辆出入口的设计样式及通行模式,分析不足,提出改进的方式,并介绍一种较为理想的办公园区车辆出入口设计思路。

二、常见的园区出入口设计及改进

常见的较规范的办公园区车辆出入口设计样式的示意图大体如图1所示,防冲撞路障一般设置在办公园区的用地红线位置,车辆经减速带后从入口通道进入,车证(车牌)识别通过后挡车器抬杆,车辆驶入园区内车辆通道。挡车器内设置防冲撞翻板或破胎器,碰到特殊情况时,对进入的车辆起到阻挡作用。车辆从园区出口通道驶出,在岗亭位置停车交费,挡车器抬杆后驶离。

图1中的办公园区车辆出入口能达到一定的管理目的,但这类设计在交付使用后却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在整体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园区对进入办公区的车辆进行确认、授权、安检。图中的设计未给安检留有太多的空间,一旦对进入车辆安检,必然会引起车辆入口处的拥塞。其次,未考虑不同类型的车流管理需求,不同流线间的管理不恰当,降低了车辆进入的方便性。进出办公园区的车流可大致分为员工车辆、访客车辆、物流车辆三类,正常情况下,对所有进入园区内的车辆实施安检不具备现实条件,需要对不同的车流进行分类管理。园区内员工车辆(授权车辆)进行车证(车牌)自动识别,识别成功的车辆直接驶入园区。导致拥堵和不便的主要原因则出现在对访客车辆、物流车辆的确认、授权、安检等过程。图1所示的车辆通行模式在访客、物流车辆确认、授权、安检过程中,阻塞了普通员工车辆(授权车辆)的正常驶入,从而降低了通行的效率及便捷性,导致混乱。最后,致使车辆入口处混乱、堵塞的另一个原因则是车辆入口处没有迂回区,出现非法车辆或非授权车辆进入入口车道后,只能倒车退出,严重影响园区入口处的通行秩序,降低通行效率。

图1 办公园区车辆出入口示意图

根据以上描述,在图1的车辆出入口设计样式基础上,适当的进行调整,即可解决某些问题,改进后的车辆入口示意图如图2所示,增加了迂回出口及安检区域。正常状态下,已授权的员工车辆(授权车辆)从图2中的“普通路径”进入。用地红线内入口位置借助基台,规划出一片单独的安检区域,需要进行确认、授权、安检的车辆停靠在该区域进行相应的处理,授权成功后进入园区内,此路径在图2中表示为“安检/授权路径”,不影响“普通路径”的车辆进入。另外,在入口车道内挡车器前规划出一条迂回出口,供进入用地红线内的非法车辆或非授权车辆采用“迂回路径”驶离。经过上述两方面的改进,可有效提高园区入口处车辆的通行效率,缓解堵塞状况。

图2 改进后的入口示意图

三、一种理想的办公园区车辆出入口设计

本文提出一种较为理想的办公园区车辆出入口设计样式及通行模式,合理规划各类车流路径,提高通行效率,降低管理难度,维护办公园区的出入秩序。办公园区车辆出入口设计示意图如图3所示,由进场区、等候区、安检区、识别区、安全区、迂回区组成。

办公园区的用地红线与市政路网相接,园区内部的车辆流向与市政道路的车辆流向一致,方便园区内车流与市政车流的对接。园区用地红线范围内由入口车道、出口车道与市政路网实现对接,其他区域根据实际情况规划为景观、台基、防冲撞柱等防护配套设施。

进场区:用地红线内入口与等候区之间的区域为进场区,本区是市政路网与园区的交界区域,并且是所有车辆到达实际检查点/识别点前必须经过的区域。进场区的车道设计可实现降低车辆速度,利用道路布局与交通控制设备,如标志牌(物)、可变信息系统、信号和车道控制标志实现进入用地红线内车辆与其他车辆的第一道隔离。进场区的面积及长度根据用地红线外的市政路网、用地红线内的实际情况确定。

等候区:从进场区至识别区/安检区之间的区域为等候区。根据车辆类型引导其通行,已授权车辆直接进入识别区车道,访客、物流等未授权车辆进入安检区车道。在进场区设置明显的标识,引导不同类型的车辆驶入各自通道。实现不同的车辆的流线规划,可有效提高车辆通行效率,识别通道可保证授权车辆的正常、快速进入,安检通道可对车辆进行确认、授权、安全检查等过程,提高入口车流的整体效率。

等候区还可为等待进入的车辆提供足够的排队距离,尤其是在上班高峰时期,尽可能地降低进入的车辆和行人以及附近市政交通的运行受到的影响,并创造出识别有潜在威胁车辆的首个机会。

等候区的长度基于可用区域、排队以及引导交通所需的距离、各类车辆长度和转弯半径,以及为避免排队过长影响临近公共道路而额外建造交通车道所需的空间。本区能保证在不同安全等级时可执行必要的措施,并设计一定的方式以减小车速过高带来的强闯、冲撞威胁。

识别区:识别区是已授权车辆开放的车道,授权车辆在识别区进行车证(车牌)识别后进入安全区域,识别未通过的车辆进入迂回区。

安检区:安检区是面向未授权车辆开放的车道,未授权车辆在安检区停靠,对车辆、车内人员进行确认、授权、安全检查,授权成功后驶入安全区车道,授权不通过的车辆驶入迂回区。

安全区:连接识别区域、安检区域,挡车器内的区域为安全区,进入安全区的车辆都视为已授权的车辆,为防止强行冲撞,安全区设置防冲撞翻板或破胎器,作为园区内车流的最后一道防护。

迂回区:连接识别区、安检区的另一个通道为迂回区,迂回区的末端直接和办公园区出口相接。未通过授权的车辆驶入迂回区,从迂回区驶离办公园区。

图3 理想的办公园区出入口设计示意图

四、总结

本文简单介绍了办公园区车辆出入口的设计样式,描述常见办公区车辆出入口的通行模式,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还提出了一种较为理想的办公园区车辆出入口设计思路,经过对不同车流进入园区内的分级规划,可有效解决日常管理中的效率低、秩序乱等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办公园区出入口处车流规划的思路,配图能更清晰的表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深化过程需根据现场实际的道路情况以及各园区内管理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设计,从而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园区车辆出入的方便性、合理性,以及景观的协调性。

猜你喜欢
识别区车流红线
《车流》
工会博览(2022年33期)2023-01-12 08:52:32
房企“三道红线”的破局探索
细细的红线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14
道路躁动
扬子江(2019年3期)2019-05-24 14:23:10
一两江湖之红线引[连载一]
随机车流下公路钢桥疲劳可靠度分析
不能突破“公平竞争”的红线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24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