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嫄
《国外经典影片混剪》是集合了众多经典镜头融为一体的一段视频,丰富多彩的视觉上的冲击,相得益彰的声音,画面色彩及构建的隐喻性,镜头运动的多样性体现了深厚的功底以及导演在视听语言运用中的别样之处,主要从光线、声音、运动和色彩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电视画面的各种造型元素中,光线是第一位,这部混剪的片子对光线的运用十分广泛。视频刚开始时一个男人正在播放类似于电影之类的东西,这是人工光源的照射,用主光照射在平面物体上,产生了局部光斑从而形成强烈的反射,但这种反射在摄像机录制的宽容度以内。对人物大都采用直射光和侧光为主,打在人物的身上或面部,形成阴暗过渡,影调的层次鲜明,表现出了人物在跳跃和舞蹈时候的立体感,达到了理想的造型效果。在拍摄皇帝和一个女人在舞台上唱歌时采用了逆光的拍摄方式,表现了良好的大气透视效果,使画面层次分明,虽然有阴天,下雨的情节,但影片属于混剪,时间太短,白天黑夜等的过渡变化不明显。
声音能够给画面以具体的深度与广度,而声音的自身也会带上时间感,空间感,更好的参与到形象的塑造中。这部混剪中,有很多片段是同期声,比较口语化,也带有筋肉感,伴随着人物的运动,心里的动态,比如说在呐喊快跑的时候,让我们获取到更多的信息量,知道此时喊话人内心的情感波动,电台DJ同期声的片段,这是一种声音的心理造型性,不僅通过他们的外貌,肢体语言,而且通过他们说话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悲伤或者是惊恐的情感。同时,枪声,雨声等同期声,作为一种修辞造型性,通过与画面的配合,产生了对比,山空中的回音也渲染了气氛。同时也采用了声音的抽象性与现场的同期声配合,例如爆炸声,呐喊声,与旁白的同期声同时完成,各个片段播放的声音不同,表现了不同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混剪中对白用的比较少,个别片段也有个人独白的形式,但大多时候都是旁白在串联,使整个片子就具有理性色彩,并且主题明确。而混剪中的背景音乐也至关重要。在拍摄山的时候用背景旋律带动思维,感受到大山的巍峨,大地的辽阔。音乐也具有非连续性,各个音乐片段衔接而成既有单独的乐器或声乐的部分,也有同期声与背景音乐混合的部分,例如舒缓的背景音乐中还伴有鸟鸣,风挂起来的声音。其中也有声画分离的现象,例如小女孩喊快跑的时候,是另一个镜头中男人奔跑的声音。简而言之,这部片子的声音运用十分能表现作品的主题,也真正起到了“灵魂的伴生物的角色”
表示被拍摄对象的运动及在运动中表现被拍摄对象,成为视听作品最大的魅力之一。李.R波布克在《电影的元素》中提到:“一部电影的质量,归根到底取决于影像的各方面质量。”镜头是看见影像的眼睛,是摄像机的焦点。在《国外经典影片混剪》中,运用了很多生活化的镜头为观众表现出更多的细节内容,不仅使观众获取到了更多的画面信息,更拉近了观众的心理距离。在拍摄运动镜头时能发现运动由起幅,运动过程,落幅构成。在对人物的特写过程中一般采用了推的方式,而以变焦推为主,改变了镜头的焦距,使拍摄人物被拉近,例如,拍摄人物坐在山坡上时同变焦推的方式从远处拍摄的人物的近处,突出了人物面部表情的内涵,揭示人物心理,使得电影片段具有丰富的视觉效果。而拍摄天空太阳的时候,也采用摇的方式,同样多数也是变焦摇,使整个大场面一览无遗。在拍摄运动的人物时,大远景很多时候镜头不变,机位不变,画面中的人物一直在移动,使影片画面显得更加真实,并且使观众能够在与摄像机移动的时候,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相反的在拍摄风景时,使风景固定住,机位进行推摇拉。将摄影机固定在某物体上的俯拍也是一种方式,例如拍摄大地的时候,一般以横向为主,但一群人物的俯拍时采用的是斜线移动,而运动镜头以后跟和侧跟为主。
“各种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的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我们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如果说光线赋予了画面以灵魂的话,色彩则给画面注入情感。整部影片大体看起来以冷色系和暗色系为主,色彩所包含的消色成分多,并且饱和度比较低,整个画面清冷黯淡,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从而以一种视觉的享受感将观众带回到上世纪80年代。拍摄皇帝的画面采用黄色,是皇权的象征,寓意着财富与权力。日出时,多人骑车经过采用红色画面,给人以活力青春之感。孩子运动时,画面充斥着绿色,代表着生机与希望。多个画面采用黑色为主色调。用在贵族妇女身上,体现了庄重,严肃,好贵的情绪,用在拳击比赛中,又体现一种悲伤与暴力。在俯拍操场跑步人群时,将红衣服的运动人物与绿色的操场置于一个画面之中,将桌面的香蕉,餐具,红酒杯子等多种色彩的物品摆放在一起都是用反差性色彩,表现出和谐统一。
这部混剪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在背景与前景的变换中采用的是透视关系;特写作为视觉重音来使用;画面人物的关系基本无太多变化,整个短镜头里面始终站在另以人物的同侧,不存在位置的变换;在舞会镜头中衣服颜色各不相同,某一镜头男士以黑色燕尾服为主,女士以白色礼服为主;不同时段,不同地域人们的服饰以及场景内的道具各不相同;在时间上很多片段采用闪回的方式,用逐渐过渡或插入另一背景的方式,合理并顺畅;同一镜头人物调动有序,多人镜头采用的是第四面墙的舞台处理。音乐的节奏与摄影机的的起伏衔接恰当。视觉语言非常的丰富细腻,听觉语言更是运用到了极致。影片的独到之处不仅仅在于短短的几分钟,值得多次的观摩与分析。我们需要运用视听语言有关的知识点,使理论运用于实践,制作更精良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