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永红、陈卫军、王静和宋继华在《中国远程教育》2016年第9期中撰文,聚焦于职业培训数字化资源共享情况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以世界银行贷款“数字化培训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项目为标本,从顶层规划、规则设计、标准和规范研制等多个角度,提出在我国建立起基于共享联盟的职业培训數字化资源共享模式。
优质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共享是有效缓解职业培训师资短缺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动职业培训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我国虽然近年来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建设了大量数字化资源,但多数教师和学生仍难以获得真正符合实际需求、高质量、成体系的教学资源。主要表现在:1.缺乏总体规划,缺少政府主管部门的协调和管理;2.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缺失;3.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和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4.共享意识淡薄,优质共享资源缺乏;5.尚未形成资源开发、共享、服务、评价和改进的良性循环。
基于上述现状的分析,作者借鉴世界银行贷款“中国农民工培训与就业项目”所提出的、基于共享联盟的职业培训数字化资源共享模式,该模式不仅继承了传统信息资源共享联盟的诸多优点,而且结合我国职业培训的实际情况,针对数字化资源共享的一些难点问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作者总结了其六个方面的特点:1.建立由政府主管部门主导的共享管理中心,优化顶层设计,明确共享规则;2.制定完整的标准、规范和协议;3.政府引导、优化布局、培育团队的资源整合方式;4.建设公益性资源共享支撑平台;5.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案,公益与市场相结合的收益分配机制;6.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资源价值,推动资源的持续改进。最后作者提出改变我国职业培训领域优质资源少、共享水平低的总体状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虽然世行资源共享联盟项目做了许多有益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许多难点需要我们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