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 杨洋 张平 蒋红丽 姜光丽
摘要:高职院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是贯彻实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本文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公选课对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和意义,并从公选课建设和管理角度提出了公选课助推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公选课;助推;复合型创新人才;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250-02
高职院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发展的必有选择,能提高高职竞争力,应对应用型大学建设带来的挑战,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人才。这一目标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我国高校的办学目的不谋而合。
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知识和能力的人才。当前,学术界对复合型人才的界定主要有三种类型:跨一级学科复合型人才、跨二级学科复合型人才和以一个专业为主、兼备多个专业或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根据高职院校的学制年限和学生特点,高职院校应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培养“以一个专业技能和知识为主,其他专业技能或学科知识为辅”的复合型人才。
一、公选课对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及意义
1.公选课是学分制下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学分制是高职院校主要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公选课在高职院校的开设主要是为了配合学分制的推行。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一般把学生在大学期间需要完成的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公选课四大类。但由于教学资源的缺乏,专业选修课又多半成了必修课或限选课。选修课制度是大学自由精神的具体体现,但目前的教学计划中可提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范围其实很小,真正意义的选修课只有公选课。公选课由于其特点鲜明,能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完善大学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知识面,故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在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中,公选课是实现学科交叉培养“通才”的有效途径。
2.公选课的作用符合复合型创新人才的特征。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要做到以下两点:(1)拓宽专业面,淡化专业界限,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为原则。(2)优化课程设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5〕64号)》中明确提出,“各高校应积极开拓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途径,稳步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公选课具有能弥补因高中文理分科而导致的知识结构缺陷;让学生了解最新科学技术和当前社会状况,满足学生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拓展与本专业相关各学科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的作用。公选课的优越性与复合型创新人才的特征不谋而合,这些作用也是高校开设公选课的目的所在。
二、公选课助推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
选课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产物,承担着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公选课的建设与管理,是高校课程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应从意识树立、质量监控、资源建设、完善机制四方面入手,确保創新人才培养质量。
1.从供给导向转向需求导向,树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意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就业导向、系统培养、产教融合、全面发展”,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从供给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使教育教学不仅能满足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更要能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于2014年颁布实施的《公选课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指出了开设公选课的目的:完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宽专业面,增强工作的适应性;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旨在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菜单丰富、内容丰富、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丰富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学生终生学习、提高生活质量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复合型、现代化的农字品牌人才。通过对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文件的准确解读,我院在正确判断社会人才需求形势的基础上,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制定有关政策,探索新的思路和措施,积极引导和推动公选课建设与教学改革。
2.完善公选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将课程建设到课程开设再到教学过程、考核评价等各环节均纳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公选课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1)课程建设严把质量关。要求以团队为单位建课,确保课程周期性开设,负责人应在相应专业具有一定的影响,教学质量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内容新颖,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紧密对接,对课程内容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满足学生终生学习、提高生活质量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教学设计应结合课程特点,要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课程建设指标包括课程简介、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和实训计划、实训指导文件、教材、教案、教学课件、试卷库、素材库等,内容全面,要求所有建设指标均完成后方能开课。
(2)课程开设严格准入。建立严格的课程准入制度,拟开设课程严格审批,遴选主讲教师,试讲不合格、课程建设不完善者坚决不能开课;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等教学基本资料要齐备、完整、规范;实践性课程应具备基本的实验实习条件;应有正式出版的教材或涵盖全部教学内容的自编教材(讲义)。
(3)教学过程规范化管理。将公选课课堂纳入教师师德师风教育与考核的一部分,通过教师自觉、教务管理部门加强检查、开课学院加强管理三方结合,加强对公选课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建立课程淘汰机制,随机听课与学生评教覆盖到每一门开课课程,对评价较低的公选课限期整改,对在规定时间内未整改到位的课程坚决予以淘汰;通过每学期召开学生座谈会、面向每一位选修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定期搜集学生教学信息员的教学信息反馈等形式,全方位、多渠道了解学生对公选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3.引入各种资源,全方位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管理部门制订详细的公选课选课指南和选课手册等选课指导资料,并将资料及时上传选课管理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选课,避免学生盲目选课;针对课程建设、验收、整改需要时间等难以及时满足选课学生数量需求的问题,及时购买网络公选课程作为公选课的补充,同时,拓展网络学习平台功能,加强选课信息的互动与反馈,及时解答学生选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疑问,方便学生选课,提高管理质量;针对学生对英语水平提升及出国交流学习的需求,引入外教参与公选课教学;针对学生对创业指导的需要,引入校外创业导师走进公选课堂进行创业实战面授;对参加过SYB创业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的学员进行公选课学分替换。诸如此类的有针对性的资源引入措施,拓展了公选课的课程资源和授课形式,满足了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了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含金量。
4.完善公选课教学与改革的激励机制,确保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对教学质量高、深受学生欢迎的公选课,学校定期举行观摩教学,强化优秀课程和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对课程建设有思路、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创新的公选课,学校优先立项教改课题,在课程建设基金和教材出版基金等方面予以倾斜;鼓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授、博士职称教师开设前沿类课程,通过推荐评选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等措施予以落实;将公选课的数量、质量和特色作为评估二级学院课程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
三、结论
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途径较多,公选课对于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应引起高职院校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志超.浅谈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J].天津市财贸管理学院学报,2010,(3):64.
[2]黄丽萍.加强公选课建设 推进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以浙江经贸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