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笑歌 刘佳磊 常兵 葛兰 刘思宇
摘要:内部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涉及大学内部党委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等多元利益主体。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需从制度体系、管理机构、环境设施等多方面着手,确保党委领导地位、行政执行地位、学术核心地位和民主基本地位,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关键词:内部治理;现代大学制度;成都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015-03
中国自近代创办现代性大学以来已经有100多年历史。洋务运动开始后,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部分改良派人物提出建立西方式的现代大学制度,由此,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努力方向。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对现代大学制度的理解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随之而来的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多次转型。改革开放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首次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对高校完善治理结构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也成为各高校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依据。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建校时间短,各项规章制度仍待完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还处于探索期,面对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为加快内涵发展,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需要通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一、现代大学制度与内部治理结构
现代大学制度主要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涉及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大学与大学的关系,后者主要涉及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其核心是大学内部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有赖于政府推进,就大学自身而言,更重要的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内部治理结构可以归结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依法治校”。
1.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经《高等教育法》确定的高校内部领导和管理体制,是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基本框架的基础,也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就要坚持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保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是个人领导,而是集体领导,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反对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两种倾向。
2.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必须保障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灵魂,而要保障学术自由就必须保障学术权力的核心地位,保障学术组织在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学术评价和发展等方面的咨询、审议、决策作用,维护学术活动的独立性,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同时重视民主管理在大学中的基本地位,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制度,维护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相关事项的民主决策、监督的权利。
3.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必须推进社会参与、依法治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大学教育的需求与要求不断提高,为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的职能,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也必须要求社会的积极参与,不断完善社会参与监督、评估机制。另外,《纲要》明确提出“高校应依法治校,依法制定大学章程”,即学校应以章程为依法治校的基本准则和依据,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建设公正平等的校园环境。
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思路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必须贯彻落实学校章程,坚持依法治校。成都学院于2015年通过了学校章程,并根据章程梳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规章制度的立改废释。同时,推进服务型机关、竞争力学院、创新型學工建设,不断提升机关部门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学院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学生工作阵地、平台和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竞争力,不断满足和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1.明确政学权责。政学分离是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各负其责的重要前提,是学术权力充分行使的重要保障。明确政学权责,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明确机关部门权力范围,规范使用行政权力;充分尊重学者与学术组织在学术事务决策中的作用,确立学术权力在学术管理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2.推进重心下移。当前学校开办50多个专业,在校生人数20000余人,共12个教学单位,摊子大、人员多,要实现科学管理、精细管理,就必须简政放权,赋予二级学院更多自主权。推进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改革,推动“学院办大学”,充分发挥各二级学院主观能动性;推进竞争力学院建设,从人事、财务、审批等方面向学院放权,确保学院有职、有权、有责、有钱。
3.坚持师生为本。尊重师生员工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改革的积极性,紧紧依靠全校师生推动改革,让师生享受到更多的改革成果。深化薪酬体制改革,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推进创新型学工建设,优化学生学习空间、活动空间、生活空间。提升餐饮、宿管、安保和环卫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师生提供更好服务。
4.服务地方发展。成都学院是成都市政府举办的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市委市政府是成都学院的举办主体,服从成都要求,服务成都发展,是成大工作的应有之义。成都学院的发展离不开成都,成都学院的发展更应该能够促进成都发展。学院深入推进“政府+学校+企业”的合作办学模式,打造与成都市产业对接的校城互动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深化内部治理结构改革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问题,既要重视顶层设计,又要注重基层创新;既要坚持制度先行,更要注重操作实践。我校主动遵循高等教育管理规律,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目标,打破原有行政框架、学术框架,通过制度、机构和环境再造,在深化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方面多措并举,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制度再造
1.完善以学校章程为统领的治理体系。学校于2012年正式启动《成都学院章程》编制工作,成立章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小组和起草工作组,细化、落实学校章程的建设任务。通过开设大学章程专题网站,组织不同层面和类别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和征求师生意见,学校最终在发展愿景、办学理念、治理结构、基本权利义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形成了广泛共识,学校章程于2015年8月正式核准颁布。
2.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校长办公会制度,探索由副校长、秘书长、教务长、总务长、总会计师等组成校长办公会,协助校长开展工作。完善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集体讨论重大事项。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
3.健全以教授治学为核心的学术运行机制。制定学术委员会章程,发挥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校学术事务最高议事机构的作用,统筹行使对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加强学术委员会体系建设,整合梳理各类学术决策机构和事务,优化学术委员会构成,完善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运行机制。健全学院教授委员会制度,确保教授委员会对学术问题行使决策权,对学院学术评价、学术决策等事项进行审议咨询。
4.完善民主管理与监督制度。探索成立学校理事会,制定理事会规程,强化理事会在学校办学中的参与、支持、咨询职能。探索成立学院理事会、顾问委员会等,发挥校外专家及校友对学院发展的促进作用。完善院校党政信息公开制度等,及时公开院校发展规划等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开通师生服务热线,听取师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受理师生对学校工作的投诉。进一步发挥党代会、教代会、团代会、学代会以及工会、民主党派等各组织在学校治理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依法保证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的参与权、知情权、评议权、考核权等。
(二)机构再造
1.大学院。以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为核心,按一级学科或相近学科群、优势专业群的原则组建“大学院”,将学校原有的16个学院简化合并为12个,打破原有学科之间的壁垒,推动空间和资源整合,形成“拳头效应”,更好地发挥学科整合的优势。制订学校学科优化整合方案和学科群建设方案,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提升学科实力。
2.大平台。完善高等研究院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统筹管理学校交叉学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大数据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学术机构,建立能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的大平台。打造校内资源共享平台,推进优质教学资源、信息资源、仪器设备资源的集约利用,提高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
3.大后勤。改革后勤管理体制,推进后勤社会化。优化学校自有后勤服务,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加强后勤部门的监管功能,使师生享受到优质的后勤服务。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健全资产经营运行管理体制,明确产权关系,按照市场规律运行资产经营公司,鼓励校办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经营效益。
(三)环境再造
1.优化教学实验空间。按照有利于师生教学活动安排,有利于学院日常管理,有利于实验设施有效使用的原则,调整学院分布,整合教学实验用房。建设好学校“三馆一厅”(图书馆、校史馆、美术馆和音乐厅),改造学术讲座空间,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根据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扩大教室开放面,合理安排开放时间;维修改造图书馆,扩宽学生阅读空间。规范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压缩行政办公空间,扩大教学科研和公共服务空间。
2.改善生活服务空间。加强“两心多点”建设,改造原有的学生活动中心,建设集购书、购物、休闲等为一体的学生生活服务中心,规范银行、邮政、通信等服务网点。建立教师事务服务大厅,提高服务效率。推进学院“三室一厅”(教师休息室、学院阅览室、学院会议室和学院大厅)建设,提高配套服务水平。完善学校餐饮个性化服务,实施“1+3”服务工程。
3.美化校园生态空间。坚持以硬件促软件,大力推进新校区建设、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和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学校大门建设和张澜大道整治,建设学校图文中心和综合教学楼,借成洛路改造之机,全面提升学校临路建筑景观品质。
四、取得的成效
围绕“三建设一整治”,学校开展的系列改革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是行政管理效能化。初步构建了“决策科学、综合协调、执行有力、运行高效”的管理体系,缩短了管理链条,提高了学校工作的执行力和運行效率。二是服务体系专业化。把服务职能从管理部门中分离出来,使得行政管理精干高效,服务更加专业。三是资源利用集约化。对部分学院进行调整合并以后,学校的空间、人力、教学、科研等各类资源更加集中,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创新是学校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激发高校办学活力、提升教育品质有重要意义。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成都学院的“深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已被纳入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学校将继续调整和优化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推动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治理能力,为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城市型综合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应强.关于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理论认识[J].教育研究,2013,(11).
[2]林群.大学章程建设与现代大学制度创新[J].教育研究,2013,(9).
[3]顾磊明.我国现代大学外部制度构建研究——政府、大学、社会的关系[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06.
[4]郭平.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12-06.
[5]董泽芳,岳奎.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思考与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