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婷
从美剧《成长的烦恼》看美国家庭教育
□许婷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美剧也迅速在中国流行起来。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人物刻画,贴近生活的各种场景,靓丽时尚的主人公及地道的美式英语深深吸引着很大一部分人,看美剧也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剧题材丰富,涉及各个领域,其中也展现了不少美国家庭的日常生活状态,是很多中国人认识美国、了解美国的一个窗口,我们从中也能得到一些启示。
《成长的烦恼》原名《Grow ing Pains》,以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为背景,讲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点点滴滴的故事。西弗一家是一个多子女家庭,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一个父亲、一个母亲共同组成了这个热闹快乐的家庭。父亲——杰森·西弗(Jason Seaver)——是一名心理医生,为支持妻子麦琪返回职场故将诊所设于家中,便于照顾子女;母亲——麦琪·西弗Maggie Seaver)——是一名报社记者,工作认真负责,为了照顾家庭和孩子离开职场15年,后返回;长子——迈克·西弗(Mike Seaver)——出场时为10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喜欢追逐女孩,经常惹一些麻烦;长女——卡萝尔·西弗(Carol Seaver)——出场时为9年级学生,好学上进,有些“书呆子”气;次子——本·西弗(Ben Seaver)——出场时9岁,3年级学生,古灵精怪,总有些奇怪的想法;幼女——克瑞斯·西弗(Chrissy Seaver)——于第59集出生,是个可爱的小精灵。剧中包含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事例,形象记录了在父母的教育下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为我们了解美国家庭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1.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
美国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社会的人。他们对孩子的干预成分相对较少,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在美国家庭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从幼儿时期就和父母分开独立地睡一个房间。即使孩子偶尔哭闹,父母也只会过去安抚宽慰一下,但最终还是离开让孩子一个人独立地入睡。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让他们干一些家务,比如打扫卫生、刷碗、洗衣服等。可见,美国孩子的独立性格是从小就在家庭中培养起来的。美国的父母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从最初的吃饭、走路、睡觉都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并战胜困难,以此培养孩子自主坚强的性格。父母做的是支持和鼓励孩子,而非直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在《成长的烦恼》中,迈克、卡萝尔、本及最小的克瑞斯都独立地睡在自己的房间里。他们吃完饭后都把自己的盘子放到洗碗池里洗干净,每个人轮流倒垃圾、打扫自己的房间。当一个穿得很性感的女孩来找迈克,而杰森夫妇又不得不出门的时候,虽然麦琪很担心这两个孩子会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情,但是杰森还是说服麦琪:“我明白你担心什么,可是我们不能替迈克做决定,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他都得自己学会面对。”当本为了给杰森买生日礼物,以慈善为由向邻居骗钱被父母知道后,杰森决定退掉相机并让本挨家挨户去退钱,承认自己撒了谎。当麦琪心疼本提出由她向邻居解释的时候,杰森说:“不能这样,我们要让他明白这件事是他自己的责任。”通过这么做,本认识到了自己不应该撒谎骗人。
2.美国家庭教育的内容
美国家庭教育的内容丰富,注意让孩子在体力、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上获得和谐发展,所以很多人也把美国家庭教育称之为真正的素质教育。在促进孩子体力增强上,父母鼓励孩子多参加室内、室外活动,如爬山、打篮球等。在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上,父母注意培养孩子从小的阅读兴趣,注重培养孩子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在社会性的培养上,从孩子幼时起,就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时也会采取一些奖励措施,鼓励孩子独立地面对社会。同时,美国家长也很重视对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他们会鼓励孩子多参与一些集体活动,从而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
针对卡萝尔是否跳级的问题上,杰森很担心,他对麦琪说:“功课一重就没有时间社交,而卡萝尔恰恰缺少这方面的实践……”而在学习成绩方面,他们也没有太苛刻的要求,只希望孩子尽力就好。如迈克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C、C、C、C、D、B”的糟糕成绩,母亲麦琪和父亲杰森在看到成绩单后对迈克分别说表示,“我们并不是说样样得A才算能干,但至少要尽最大的努力。我们并不重视分数的高低,重视的是你要努力”。
美国家庭的父母对于子女的异性交往行为则持鼓励的态度,当迈克因害怕跳舞而拒绝一个女孩的约会时,杰森鼓励:“迈克,舞会有它的优点,通过跳舞你可以接触你的舞伴,手拉手、脸贴脸、其他一切对其他一切。如果你具有一种魅力,如果你能掌握诀窍,用你的魅力、用你的诀窍,就能够把一位姑娘融化地软软的。”
3.美国家庭教育的方式
美国家庭重视民主与平等,尊重孩子的个性和人权。他们把孩子当成是独立与平等的家庭成员,并且和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美国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多于保护,他们会鼓励孩子勇敢地做出各种尝试,让孩子在做中学、做中练,以培养孩子的胆量和信心。父母通常以平等协商的方式来决定与子女密切相关的各种问题,诸如上哪所学校,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和谁谈恋爱、结婚等。他们很少会替孩子决定他(她)应该干什么。如果父母觉得有必要提醒孩子,一般会以这种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议:“想听听妈妈的想法吗,孩子?”“爸爸建议你……”美国父母与孩子之间如朋友,他们能平等地交流,关系比较密切。
当杰森答应迈克去流汗舞厅时,麦琪很担心,杰森说:“孩子需要更多的自由来学会承担责任。”又如,迈克和几个同学约好一起去野外度周末,一起钓鱼、散步、骑特技车等。因为骑特技车具有危险性,杰森和麦琪在同意迈克去野外度周末的同时和迈克达成协议———不可以骑特技车。迈克去后,杰森去租了一辆特技车准备等迈克回来后教迈克骑,以满足迈克对特技车的兴趣。当卡萝尔听说自己喜欢的那个男孩说她像只熊时,她很烦恼,想找妈妈谈谈,可是妈妈在忙,于是爸爸就说:“有什么事情可以跟爸爸谈谈吗?”“还是想一个人静一静?”由于迈克撒谎,麦琪决定在这个星期剩下的时间里对迈克“禁足”,并让其在八点之前睡觉,还不许看电视。然而麦琪对自己的上司撒谎时却被迈克抓了个正着,因此,麦琪决定和迈克平等接受惩罚,也关自己禁闭。
4.美国的家庭教育观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而价值观作为文化内涵最核心的部分,对家庭教育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美国崇尚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创造力,强调自由发展,对自己负责。美国家庭注重以人为本,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就鼓励他们发展自主性,为他们创造积极乐观的环境,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自信心和创造力。
因此在《成长的烦恼》中,杰森总是鼓励孩子们自己去做决定,并为自己做的决定负责任。迈克为了和女孩约会而改变第二天晚上和全家一起去参加保龄球比赛的计划,可是迈克是全家的主力军,没有了迈克,杰森一家准会输掉比赛。卡萝尔想劝迈克改变主意,杰森却对卡萝尔说:“卡萝尔,我们不能逼你哥哥去打保龄球。”杰森认为去不去打保龄球是迈克自己的事情,别人没有权力替他做出决定。还有一次学校问卡萝尔是否要跳级时,杰森夫妇担心卡萝尔会因功课过重而错过社交实践,但是他们并没有告诉卡萝尔应该怎么做,而是告诉卡萝尔人生会有很多选择,并让卡萝尔自己做出该不该跳级的选择。
在美国家长眼中,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与家长平等。因此在家庭教育的评价中,家长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关注孩子个人的看法,并且积极采纳孩子的意见,使得做出的评价更加符合孩子个体发展的需要,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非常有帮助。
限于历史文化因素的差异,美式个人主义并不为大多数中国人所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以《成长的烦恼》为代表的美式独立人格教育不值得我们学习。笔者认为,中国的家庭教育恰恰在这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结合自身情况,适当学习美式家庭教育,特别是美式独立人格教育,是可以帮助我们的家长,教育出更加优秀的孩子。
几句结语
《成长的烦恼》在中国播出已经超过二十年,时至今日,当年看这部剧长大的观众如今多已三四十岁,再回看《成长的烦恼》,会觉得西弗一家的生活就是自己的日常。在每一集中,除了无数笑点,还会看到自己在成长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与困惑:比如妈妈麦琪在生完孩子后,厌倦了家庭主妇的生活想回到职场时,谁来照顾家;比如大儿子迈克因为怕同学笑话,不想和父母一起去看演唱会怎么办;再比如,卡萝尔写了一篇自己很满意的作文,妈妈麦琪并不以为意但又想不出怎么才能避免女儿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在大多数剧集里,爸爸杰森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专家和吐槽段子手,他思想开明、风趣幽默,他的教育方式是开放性和启发性的,经常会与孩子坐在一起商量分析该怎么解决问题,最后往往在杰森的指导下,孩子自己做出决定。纵观全剧,处处渗透着家庭智慧,特别是家人间彼此尊重、相互体谅的相处之道。于是,在观众眼中,西弗一家就是越来越其乐融融的一家人。
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日常的生活、孩子的成长,或多或少都会带来些烦恼。面对这些烦恼,我们不奢望每一个家长都是“杰森·西弗”,但我们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如“西弗一家”那样,每一个成员都保持着积极的生活热情,让家始终能成为充满温情的避风港。办法总比困难多,一时的烦恼,永远敌不过永恒的温情。
(责编 李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