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3-04 01:43蔡有杰王雪峰吴志东夏金海巨勇智
化工时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卓越实训

蔡有杰 王雪峰 李 明 吴志东 夏金海 巨勇智

(齐齐哈尔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未来5年内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给出了明确目标,要求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在这一重要的时期,高校人才培养正围绕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略展开,其中的应用型人才定位已经打破了单纯的技术型人才范畴,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长期以来, 中国高校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在人才培养方面更为注重学术型人才培养,导致大学毕业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职业需求相背离,离校后难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我校机电工程学院从2008届开始,以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部分学生进行开展“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到目前已毕业五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地方高校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卓越人才培养教育,指明了新的发展思路。

齐齐哈尔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十一五建设期间,结合《黑龙江省2007-2010年人才发展计划》,贯彻落实《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精神。立足实际,为培养适应现代企业需要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的装备设计制造应用型人才,从2008级开始,每年选取20至30名学生,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参照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工程师的总目标,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增大了实践教学环节,到目前为止已毕业五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道德养成为根本,以工程实践为主线,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坚持近些年我校教学改革的探索经验和成功的做法,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努力发展校企合作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机制,确保学校、企业和学生等三方在人才培养上的积极性和深度参与,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工程项目能力、创新意识与良好综合素质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2卓越工程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行“5+1+1+1”的培养模式,在这过程中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培养工程实践型的高素质人才[1]。培养过程包括在校学习和在企业学习两部分,学生工程实践时间(包括毕业设计)累计达到一年以上。

“5+1+1+1”人才培养模式是“5学期(基础及专业课程学习)+1学期(企业学习及参与工程实践项目)+1学期(结合工程实践项目完成弥补、提高性课程学习)+1学期(企业完成工程实践项目和毕业设计)”[2,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要有以下几个创新特点:

2.1 形式

采用“5+1+1+1”的四年制本科培养模式,首先在学校进行为期5个学期的基础理论学习,1学期在工厂进行工程实践,工程实践完后返校进行1学期有针对性的弥补、提高性学习,最后1学期结合前期在工厂中工程实践所学的知识进行毕业设计。该培养模式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深入推进工程教育改革,不断提高工程教育质量,为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及地方区域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2 内容

在校学习期间,单独编班学习,主要课程设置和考核,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方案执行,同时加大选课灵活性,可跨专业选课。此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能实时地根据工程实践中的实践知识的需要,在返校后进行目的性更强的学习。此外采取学院组织开设综合训练班的模式,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学习,并完成专项课程,冲抵按照大纲要求学生必须选修的6个素质培养的选修学分。该项课程设置主要围绕专项设计的内容来合理组织,设计目标来自于企业的实际课题,完成设计、制造、调试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2.3 安排

改变以前理论先行的惯例,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实践先行或同步,从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的掌握,且在理论教学的方法上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更加注重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对于学生的培养模式,可对学生安排校内导师,建立个人培养档案,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从入卓越班开始一直到毕业全程跟踪,另外在企业实习阶段安排企业导师,结合工程项目和课题进行针对性训练,并完成毕业设计的相关工作。

2.4 操作

因材施教。通过自主选课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长选择专项,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将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与专业、职业和就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证书均纳入学分计算体系。在教学方法方面,鼓励开展研究式教学及团队模式教学,对部分重要的基础课程采取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的形式。

2.5 教师队伍

建立专任老师与非专任老师相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其指定相关的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教学老师。

2.6 毕业设计

根据年级设置由浅入深的计划,紧密联系工程实际,以企业工程项目或产品设计生产全过程为载体,构建综合性设计题目。探索毕业设计的三阶段培养模式。在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标准上,更加注重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实用性。

3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实施与成效

依据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学院专门指派创造教育教学与实践中心负责卓越班的日常教学实施与管理。

3.1 在学习实训期间以工学结合为主线开展“实学+实练+实用”教学

为促进学生“学、练、思、行”相结合,培养具有职业岗位必需的职业技能、基本理论和价值观念的卓越人才,将工学循环、教做循环和学练循环贯彻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品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教学实施的必然结果[4]。一是要在企业的参与和指导下,按照装备制造企业相应职业领域的特点明确职业岗位及其人才培养规格,并将职业岗位的要求贯彻落实在具体的课程和项目教学中,即“实学”;二是要按照教学情景与生产现场的一致性的原则创建“空间一体化”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实训教学组织过程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生产项目与专业技能的循环互动,即“实练”;三是按照“能力生成观”的要求,通过“交互式”教学、角色扮演法教学和项目化教学,使学生将接受他人传授和自我学习、实际操作练习交叉进行,即“实用”。所有学生在学校创造中心的开放实验室进行自主创新实践,创新成果都要参加国家、省、校各类比赛,或撰写论文及专利,每位学生毕业时都要统计创新学分,根据创新学分标准发放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训练证书。这样每位同学毕业时的创新学分都要比其他未参加卓越训练的学生高出很多。

3.2 校企合作提升实习、实训基地功能负载能力

校外实习、实训是突出办学特色、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是实现实训基地建设校企运行目标的重要途径[5]。我院与全国3D办联合创建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实训基地,2010级有多名同学到江苏常州3D训练营进行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训练,实训效果好,学生毕业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2011级多名同学与实习基地齐齐哈尔新华汽车制动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设计创新产品,多功能联合整地机,并进行了产品成果转化;在安微三安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建实习基地,2012级所有学生第六学期到基地实习,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学生也学习到了企业管理的经验,多名同学获得了企业和学校联合发放的优秀实习生证书;2013级卓越班所有学生在实习基地,长春博泽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和长春众生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并与长春众生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产学研联合项目合同,学生在实习中了解到项目开发的全过程。

3.3 加大毕业设计管理

根据年级设置由浅入深的人才培养计划,紧密联系工程实际,以企业工程项目或产品设计生产全过程为载体,构建综合性设计题目。由企业、学校共同指派导师进行指导,按工程项目要求所有卓越计划的同学毕业设计内容要含工业设计、工程设计、模具设计、数控编程、运动仿真等相关过程。毕业答辩由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答辩,使学生的专业水平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极大提升,实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几年都在98%以上。

4结 语

地方高校作为卓越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不仅要提高专业人才基础知识,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做到专业基础知识与实训教学并重,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体现内涵式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几年来的成功经验为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将人才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有机结合,根据不同培养目标,制定不同人才培养计划和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和其他各种教学模式等多样化的培养模式相结合,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企人才培养联盟,强化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将职业培养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探索与有关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按人才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共同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实施培养过程、评价培养质量。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快速成才,打造专业品牌,努力形成特色鲜明、层次清晰、模式多元、制度配套、保障有力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注重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体现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

[1] 蔡有杰,王世刚,王雪峰.依据实践地基地建设,提高地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1:219~220.

[2] 王世刚,蔡有杰.创造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3.8.

[3] 张劲松. 创新实训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层次[J]. 科协论坛,2009( 5) : 89~91.

[4] 吕念玲,陈纪鑫,殷瑞祥. 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的思路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 8) : 279~280.

[5] 周合兵,黄晓波,沈文淮. 建立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 ( 8) : 427.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卓越实训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