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卫涛 王雯雯 郝媛(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陕西 西安 710054)
影响亚钠循环法吸收过程的因素分析
吴卫涛 王雯雯 郝媛(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陕西 西安 710054)
亚钠循环法是烟气脱硫技术中的一种,主要作用就是脱除烟气中的硫元素,避免形成硫化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在采用该方法进行脱硫时,存在许多因素影响着脱硫的效果,比如吸收液的浓度及其酸碱度值,还有塔口的二氧化硫的浓度等,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对于增加亚钠循环法的脱硫效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亚钠循环法;脱硫;因素分析
亚钠循环法在国际上被称为威尔曼罗德法,以研发该方法的公司命名。亚钠循环法的工作原理是以亚硫酸钠作为吸收剂,当温度低于60摄氏度时,亚硫酸钠会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最终生成亚硫酸氢钠,当其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将其送入蒸发器,对其进行加热促使其发生分解,就可以得到比较高浓度的亚硫酸钠和二氧化硫,从而实现亚硫酸钠的循环利用,同时收集的二氧化硫可以用作生产硫酸的原材料[1]。总的来说,亚钠循环法脱硫可以实现吸收剂的循环使用,效率也比较高,耗能少,最重要的是反应生成的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的溶解性都比较好,不会造成管道的堵塞,并且其中电离出来的钠离子作为正价离子,不会致使铵根离子的挥发,造成氨雾污染环境。虽然二氧化硫销路较少,但是可以将其用作生产硫磺的原材料,只是实际生产中成本较高。
脱硫吸收的装置设置时采用了两个吸收塔,都有一定的填料,用20%的亚硫酸钠溶液作为吸收液。对自制的烟气进行脱硫操作,首先使用风机将烟气吸入塔1的底部,然后烟气由于空气浮力的作用会向上游动与吸收液接触,发生反应,之后从塔2的底部进入塔内,吸收过程结束之后再从塔顶排出。
结合实践和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实际上,采用亚钠循环法进行脱硫时,整个吸收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吸收液的浓度及其酸碱度值,也包括塔口的二氧化硫的浓度等,笔者也将通过实验结合实践经验进行具体分析。
2.1 吸收液的浓度
首先是对吸收液的初始浓度的选择,初始浓度对于实验的影响也非常大,主要体现在脱硫效果方面。吸收液浓度过高有可能造成管道的堵塞,浓度过小,会使脱硫效果降低的比较快。已有的文献表明,亚钠循环法要发挥最好的脱硫效果,需要将吸收液的初始浓度控制在5%-10%之间。实验数据显示,亚硫酸钠的溶解度先是与温度变化成正比,当温度达到40摄氏度附近时,其溶解度也达到最大,当温度高于40摄氏度之后,其溶解度呈下降趋势[2]。因此,在吸收过程中对温度的控制十分重要。吸收液的配置主要在常温下进行,吸收过程中的温度肯定要高。因此,常温下配置吸收液时,要适当的提升吸收液的质量分数。
2.2 吸收液的酸碱度
利用亚钠循环法脱硫时,随着亚硫酸钠溶液不断吸收二氧化硫,会发生化学反应,亚硫酸钠与之反应后生成亚硫酸氢钠。所以,溶液的酸碱度是一直发生变化的,其成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实验显示,当总碱比约为0.5时,吸收液中的溶质全部是亚硫酸钠,其酸碱度值为10.4.而当总碱比约为1时,溶质全部变成了亚硫酸氢钠,其酸碱度值为4.2。这种转变伴随着溶液酸碱度值的下降,基于此,可以通过测量溶液的酸碱度值来确认吸收进行的程度。
2.3 塔出口的二氧化硫浓度
吸收过程也会造成塔出口二氧化硫浓度的变化,出现转折之后,二氧化硫的浓度会逐渐增大。实验显示,在吸收过程中不适用任何吸收助剂的情况下,酸碱度值高于7.2时,吸收二氧化硫的效果最好,几乎全部被吸收。之后,酸碱度值会呈下降的趋势,塔出口的二氧化硫的浓度也会显著的提升。当酸碱度值降到6.7左右时,塔口的二氧化硫浓度达到了污染物的排放极限标准。在添加有机胺之后,当酸碱度值也为6.7左右时,二氧化硫的浓度就会非常的小,接近于0,之后会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吸收助剂可以有效增强吸收液的吸收能力。抑制酸碱度的降低。
2.4 入塔浓度的差异
在实验过程中,设置了不同范围的二氧化硫入塔浓度。结果发现,二氧化硫的入塔浓度与尾气排放的浓度呈很强的正比关系,其函数图像呈一次函数的形式,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二氧化硫的入塔浓度升高时,尾气排放的浓度随之升高,降低时亦是如此。总的来说,亚钠循环法吸收二氧化硫时,能够实现灵活操作,在吸收过程中如果二氧化硫的浓度发生明显的变动,调整之后,依然可以保证烟气的净化程度。
本文通过实验结合实践经验,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使用亚钠循环法脱硫时,浓度选择控制在20%附近,吸收效果最佳;其次,吸收液的酸碱度值的变化反映了其组成成分的变化,通过测量酸碱度值可以推测吸收的进度;再次,在吸收液中加入助剂能够有效增强吸收液的吸收能力,并能提高其利用效率;最后,亚钠循环法在运用中具有较好的弹性,能够确保净化目标的实现。
[1]郝媛,吴卫涛,王雯雯.影响亚钠循环法吸收过程的因素分析[J].化学工程师,2016,30(8):8-10.
[2]蒋利桥,赵黛青,陈恩鉴.亚硫酸钠循环法烟气脱硫工艺实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5,20(4):384-386.
吴卫涛(1986-),男,汉,陕西西安,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含硫废气脱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