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战略下拉动淮安旅游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

2017-03-04 22:37朱佳美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淮安旅游业特色

朱佳美

摘 要:淮安历史文化悠久,名人荟萃,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对淮安发展旅游业极有帮助,而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带动第三产业的崛起,第三产业的崛起又势必能推动这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从“文化+物流”、“文化+旅游”、“文化+产业”等研究角度出发,提出淮安特色地域文化与其他业态融合发展的策略,宣传推广淮安旅游,拉动旅游业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从而推动淮安旅游经济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地方文化 “文化+”战略 淮安 旅游业发展

“文化+”,是以文化为主体或核心元素的一种跨业态的融合,它代表的是一种新的文化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将文化创新创意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形成以文化为内生驱动力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与新形态。因此,通过“文化+”战略,将淮安地域特色文化与其他业态的融合,可以突破传统旅游模式,找到旅游经济新的发展方向。

被誉为“中国运河之都”的淮安,文化资源相当丰富。不必说孕育了荡涤千年历史文化的悠悠运河,也不必说拥有了波澜壮阔的洪泽湿地,更不必说存在了植入人们脑海的西游文化,单单是作为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淮安也有资本发展其旅游业。而发展旅游业,能让更多的人认识淮安,了解淮安地域特色文化,同时促进淮安经济发展。然而,反观当下,淮安旅游业近来虽有发展,但发展幅度不大。因此,提出发展淮安旅游业的新策略便成为当务之急。

一、“文化+物流”——广泛宣传文化

(一)淮安旅游业宣传促销现状

“十二五”期间,淮安市与各县区在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形象广告,与徐州、连云港一道在京沪高速、沪宁高速和陇海线城市联合开展了“江苏旅游新三角”推介活动;连续多年在北京举办了淮安旅游推介会、淮安旅游推介暨洪泽湖风情摄影艺术展、淮安名人名家书画展、淮扬菜主题宴席展等活动;开展了“中国淮扬菜美食文化节”、“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金湖荷花节”等系列节事活动,拍摄了《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运河之都淮安》旅游宣传片,代表全省在台湾举办“寻味江苏-淮扬美食新闻发布暨品鉴会”,四条旅游线路入选世博精品旅游线路。

这些宣传促销活动确实很大程度促进了淮安文化的传播,但还远远不够。就其广度而言,吸引的游客局限在淮安周边或淮安本地,举办的会展活动也只局限在举办地传播;就其深度而言,有些活动就单单只是让活动本身出了名,并没打造出淮安地域文化特色的品牌,也没有对淮安旅游发展做一定的宣传。因此,在宣传淮安地域特色文化上,从“文化+”角度出发,可探寻到文化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二)文化、物流融合发展策略

基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物流业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物流业的基本功能有运输、储存、包装、装卸等。在“文化+”的大背景下,找到文化与物流业可交汇的节点,打通文化与物流间的脉络,从而使文化与物流交汇发展。

包装与运输是物流业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而包装和运输可与文化相融合,促进地域特色文化的宣传,这也是宣传促销城市旅游的一个新突破口。如今,物流业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的买家遍布各地,在物流包装与运输环节进行广告便可以达到广泛宣传的目的。现今物流的包装极其单调,不是印着物流公司标志就是商品所属企业标识,只能发挥包装盒的基本作用,而将淮安特色文化印制在包装盒上加以利用,一方面可以达到传播淮安特色地域文化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改善了物流业包装盒单调的现状。

基于以上思路,可以提出:在物流包装盒或运输车的车厢表面,将“中国运河之都——淮安”这样的标语印制上去,此外,可印制一些精美的淮安特色文化的图画,如波澜壮阔的洪泽湖、飘香的淮扬菜、一代名将韩信的故里等。想要做到这些,除了加强与物流企业的沟通与交流,达到与其合作的目的外,淮安也可开发自己的物流公司,为进一步传播淮安特色地域文化作贡献。

二、“文化+旅游”——探索深度旅游

(一)旅游业发展趋势

如今的旅游已不是单纯的观光型旅游,深度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也成为日后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深度旅游是指旅游者为了获得或满足自身高层次的旅游动机而进行的旅游行为方式。深度旅游与普通的观光型旅游不同的是,它更强调的是旅游的内容和体验,游客可以不用匆匆赶路,而是细细品味旅游地的历史及风情,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涉猎当地的风土人情与日常生活,体验到当地的人文、生活习俗。旅游者在深度旅游中,不仅能放松心情,还有新的观察、新的体验、新的认识、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发展,最后乃至达到潜能的发挥,自我实现。[1]

(二)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策略

深度旅游已成为现今旅游业的宠儿,而想要发展深度旅游,就必须将特色地域文化与旅游业融合起来,孕育一个新生儿。传统的旅游模式已满足不了大众的需求,而如今有些主题旅游,也只是将好几个类似的景点串在了一起,开启相同系列景点的观光模式。这样的主题旅游看似比简单的观光旅游有深度,实则仍然毫无特色,游览结束后的游客也不一定能留下难忘的回忆。

旅游景点就在那里,无论如何改变,也就是造型的不同,但若将其赋予人文内涵就不一样了。在故事的熏陶下,导游的特色解说下,这个固定的景观就开始升值,在游客脑海留下印记,即使回到自己的故乡也能告知他人,引起他人前来的兴趣。此外,如果想要将丰富的人文内涵展现给游客看,光靠游客用自己的感官感受,用人物景观介绍牌系统介绍,用优秀导游的特色解说,仍是不够的。淮安是许多历史名人的故里,这些历史名人在淮安这个地方谱写了不一样的乐章,但匆忙而来的游客不一定会提前了解这些,导游的解说游客也不一定能记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調动游客所有的感官,可以演给游客看,也可让游客自己体验。因此,可以发展旅游演艺和建设主题公园。

现在国内外运用旅游演艺成功打响旅游品牌的不在少数。杭州宋城景区虽为4A级景区,但年游客逾700万人次,这是许多5A级景区也比不上的客流量。而宋城除了比拟宋代街巷的建筑、高科技的精美体验、扮演成宋代百姓的工作人员外,更多的是赋予了每一个建筑历史文化内涵,带动游客感官体验,增强游客游览兴趣。说到宋城,就不得不提景区的灵魂——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这部歌舞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杭州最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分为“良渚之光”,“宋宫宴舞”,“金戈铁马”,“美丽的西子、美丽的传说”和“世界在这里相聚”五部分;其结构采用一张一弛的演艺方式,演出过程跌宕起伏、大气恢宏,使观众在不同的感情漩涡里回味不已,酣畅淋漓之感油然而生。[2]这部大型歌舞不仅仅给游客带来了震撼的视觉盛宴,更让游客深深了解到当地的特色地域文化,从而不仅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更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传播。

淮安作为吴承恩的故里,有着得天独厚的西游文化资源。对于在建的淮安西游记文化体验园来说,宋城是个很好的借鉴。通过“文化+旅游”,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赋予各个景点文化内涵,让各个景点都有自己的故事,更可以通过演艺的方式集合所有特色地域文化,让游客拥有深刻的记忆,这对淮安发展旅游业、推广淮安特色地域文化有很大帮助。

三、“文化+产业”——带动产业发展

(一)旅游业与第三产业的关联

旅游业包括了餐饮、住宿、游览、交通、购物、文娱,这就涉及了很多行业:餐饮业、住宿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也就是很多第三产业。有学者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增长对旅游发展的单向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说明旅游业发展需要经济发展和第三产业发展作支撑。[3]

由此说明,配套设施越齐全,第三产业发展越完善,旅游业才能发展得越好。

对于淮安来说,依托在旅游业上的这部分餐饮业和住宿业还是比较有优势的,为进一步巩固其优势,挖掘其潜在增长点,需依靠文化的帮助。以文化为内生驱动力,以第三产业的餐饮业和住宿业为对象,将淮安特色地域文化与产业融合,这对产业的发展将是如虎添翼。

(二)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游客来到淮安,为的就是体验淮安地域特色,如果旅游除了景点不一样,其他都是千篇一律的话,也谈不上好的旅游体验。淮安拥有淮扬菜文化,又拥有水文化,这两种文化恰恰对发展旅游业这部分的餐饮业和住宿业很有帮助。通过地域特色文化与餐饮业、住宿业的融合,让来客感受淮安的文化魅力,满足来客对吃、住的更高要求,将是拉动淮安旅游经济发展的又一策略。

在文化与餐饮业、住宿业融合的基础上,建设主题酒店是很好的选择。主题酒店在我国起步较晚,分布范围也不广,主要集中在住宿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在主题酒店中,通过地域特色文化设计主题的酒店也很少。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开业的青花主题酒店,它位于瓷都——景德镇,而这个青花主题酒店就是将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与住宿业结合起来。青花主题酒店让来客很大程度地了解了陶瓷文化,也因具有地方特色而吸引了一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

就拥有较多文化资源的淮安而言,也可以考虑建设以淮安地域特色文化为主题的酒店。可以提供一些房间,以淮安特色地域文化为装饰,让游客仿佛置身博物馆,切实了解、体验、记住淮安特色地域文化;可以提供一些观景房,窗子朝向大运河、洪泽湖等,让游客感受淮安水文化;可以提供淮扬菜菜单供游客点菜,让游客通过一般的价格吃到地道的淮扬菜,感受淮安饮食文化。现在,单纯的吃、住已经满足不了部分游客了,对于酒店的特色,游客已经开始有更高的要求,在价格类似的酒店里,会更偏向于有地区特色的酒店。

四、结语

“文化+”战略在淮安发展旅游经济上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通过创造创新,挖掘淮安特色文化与其他业态的融合点,让淮安特色地域文化发展其作为核心驱动力的作用,推动其他业态的快速发展。淮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文化+”战略下发展其旅游业,可以很大程度地促进淮安文化传播、推动淮安经济发展。但是,“文化+”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得到很多重视,也没有充分的国内外先进经验去借鉴,这就对当地政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做好頂层设计,统筹全局,才能通过“文化+”战略拉动旅游经济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开敏.国内外深度旅游研究现状[N].中国旅游报,2008-06-13.

[2] 董鸣.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经典案例——《宋城千古情》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J].当代贵州,2011(13).

[3] 罗文斌,徐飞雄,贺小荣.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增长动态关系——基于中国 1978 ~ 2008数据的实证检验[J].旅游学刊,2012(10).

猜你喜欢
淮安旅游业特色
朱俊
缅甸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重启国内旅游业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游淮安府署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Children I Met In Brisbane Helen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