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

2017-03-03 21:40爱默生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33期
关键词:星辰风景心灵

走入孤独,远离书斋,如同远离社会一样重要。纵然无人在我身旁,当我读书或写作时,并非独处一隅。如果一个人渴望独处,就请他注目于星辰吧。那从天界下行的光芒,使人们得以出离可触摸的现世。可以這样说,我们假想,大气之所以透明,就是为了让人们看到天国的灿烂光芒。从普通城市的街道向上看,它们是如此深邃伟岸。假如星辰千年一现,人类关于上帝之城的记忆,必将世代相传,为人们长久地信仰着,珍存着,崇拜着。然而,每一晚,这些美的使者都会降临,以它们无可置疑的微笑,照亮宇宙。

星辰唤醒心中的景仰,即使它们常在,也遥远而不可触摸;而当思想敞开心门,自然景物总会留下熟稔而亲切的印迹。自然永无恶意可憎的容颜。如同大智慧者不会因穷尽自然的和谐底蕴而失去对她的好奇之心。自然之于智慧的心灵绝非玩具。花朵,动物,群山,它们折射着智者思维的灵光,如同它们娱乐了他纯真的童年。当我们这样谈论自然时,我们的心灵感觉,清晰独特,诗意盎然。我们在感觉着多面的自然客体和谐完整的映像。正是这映像区分了伐木工手中的圆木与诗人心中的树木。

今晨我看到那令人愉悦的风景,它们无疑是由二十到三十个农场组成。米勒拥有这片地,洛克有那片,而曼宁是那片树林的主人。但是他们都不能占有这片风景。只有诗人的双眼可以拥有这地平线,这是他们农场中最可贵的,却无人能凭产权而据为己有。说真话,成年人难得看到自然本身。多数人看不到太阳,至少,他们所见只是浮光掠影。阳光只照亮了成人的双眼所见,却照进儿童的眼睛和心灵深处。自然的热爱者,内向和外向的感觉尚能和谐地相应,他尚能在成年时保有婴儿的心灵,与天地的交汇成为必需,就如每日的食物一样。自然当前时,奔腾的喜悦传遍他全身,尽管可能他正身处现实的困境。他是我的造物,泯灭他无关紧要的悲伤,与我同在他应欢悦,自然向他如是说。不仅阳光和夏天带来欢跃,四季的每一时分都奉献出愉悦;自然变化的每一时辰无不如是。从懊热的午后到漆黑的子夜,四季早晚的嬗变对应并验证着人们不同的精神状态。

自然既可是悲剧的,也可以是喜剧的背景。身体康健时,空气就是让人难以置信的补剂甜酿。越过空旷的空地,停留深雪潭边,注目晨昏熹微,在满布乌云的天空下,并非出于特别的当头好运,我享受了完美无缺的欣喜。我欣喜以致有些胆怯。在树林里也是一样,人们抖落岁月如蛇蜕旧皮,无论身处生命的哪一阶段,都会心如孩童。在森林中,有永恒的青春。在上帝的庄园里,气派和圣洁是主宰,四季的庆典准备就绪,客人们居此千年也不会厌倦。在森林里,我们回归理性和信仰,在那里,任何不幸不会降临于我的生命,没有任何屈辱和灾病是自然无法平复的。站在空旷大地之上,我的头脑沐浴于欢欣大气并升腾于无限空间,一切卑劣的自高自大和自我中心消失无踪。我变成一个透明的眼球,我化为乌有,我却遍览一切;宇宙精神的湍流环绕激荡着我。我成为上帝的一部分,我是他的微粒。密友的名字听起来陌生而无足轻重,兄弟,朋友,主人或仆从,这一切变得细碎而搅扰。我是不受拘束永恒不朽自然之美的情人。与街市和村庄相比,在旷野里,我体味到更亲切更可贵的实在。在静谧的风景里,尤其是在那遥远的地平线,我们看到自然美丽有如我们美丽自身和本性。

田野和树林带给我们心灵的巨大欢悦,诉说着人类和植物的隐秘关联。我并非独在而不受关注,植物向我颔首,我向它们点头。风雨中树枝摇动对我是既新鲜又熟稔。它令我惊异又让我安然。它们对于我的影响,就如同我确信自我思维妥帖、所为正当时,全身涌起的超越而高尚的感情。

然而,可以肯定地说,这欢悦的力量不仅源于自然本身,它存在于人,或者说,存在于自然和人的和谐中。要谨慎节制地享有这种欢悦,这很重要。自然并不总悦人以节日盛装,昨日氤氲芬芳晶亮悦目一如为林仙嬉乐而设的同一景致,今天就可能蒙上悲伤的面纱。自然总是折射着观者的精神状态。对于在病痛中挣扎的人,他自身散发的焦虑挣扎就蕴涵着悲伤。当挚友逝去时,人们会对那风景感到些许漠然。当蓝天落幕于社会底层者眼前,它的壮丽也会减色。

(选自《爱默生散文选》)

“自然”是指万事万物构成的物质世界,在作者看来,自然与人类是精神的密友。题目为“论自然”实则是论人的本心,而文章的亮点就在于从自然到人心的过渡。“自然既可是悲剧的,也可以是喜剧的背景”由此句转入对“人”的论述,过渡之巧妙,不言而喻。

猜你喜欢
星辰风景心灵
以梦为船,奔赴星辰大海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散乱星辰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小星辰
唤醒心灵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