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华夏儿女,语文学习一日不可落下。相较于课堂教学的浅尝辄止与社会生活实践的沙里淘金,我更倾向于在浩渺书海里窥得真知,习得语文。
近年来,“英语学习热”有逐渐淡化的趋势。与此同时,随着“汉字听写大会”等大赛的举办,越来越多的人将视线投到了语文学习这方天地上来。对于喜爱语文的中学生而言,课堂教学已不能使其餍足,毕竟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不可能在短暂的四十五分钟内嚼尽。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固然不失为一种好途径,但由于中学生繁重的课业压力,投入的时间精力必定是极少的。由此观之,广泛的课外阅读——直接从历经大浪淘沙的书籍中吸取知识的甘露,便成为中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不二法门。
有一句古训是:“人可一日无食,但不可一日无书。”于我,亦然。有了书籍这把钥匙,便可打开知识的大门。在古书中,我歆羡《浮生六记》里沈复恬然自适、赌书泼茶的生活;我悟得《菜根谭》中“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几何光阴”的不争情怀;我也曾有红楼一梦,碎琼乱语,企盼与“行如弱柳扶风”的黛玉早早相逢。从铅字中,我追寻《不安之书》的呢喃絮语,我沉湎于《人间失格》的黑暗序曲,我也曾倾心于《从前慢》中“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佳音……这些都是课堂上学不到的。在阅读中发现潜藏在书籍中的美,不失为乐事一桩。由此观之,社会生活实践带不来这般细腻的美的享受。故而,读书丰富我们的见闻,比“行万里路”更适合我们。
读书,是读者与作者的神交,读书不仅能提高我们的语文能力,更能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读《谈美书简》给我一双发现的眼睛,读《我与地坛》给我在地狱中也能奋然前行的勇气。其实,学习语文不只是为了在花红柳绿之时吟作一两首小诗附庸风雅,而是为了让我们能在这工業社会“诗意地栖居”。
愿能在浩渺书海中觅得真知,而不在空虚中堕落。愿与一双寻美的眼睛作伴,潇洒地遨游于书海中。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多的孩子写出的文章自有一种高雅的气质,在浩如烟海的考卷中也能脱颖而出。该生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娓娓道来,情感自然而然流露出来。大量的引用,精妙的用词,想不得高分都难。(重庆2016年采用了全国卷Ⅱ,文题参见3期7版。)
【唐惠忠/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