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间,总要与外界发生联系。而阅读,则是接通外界最主要的通道。
阅读可以分为若干种,绝大多数人的阅读属于消遣性阅读,我把它归为阅读的第一重境界。其实这种阅读的目的就是打发时间,说得高雅点,就是不至于让时间白白流逝。浏览网页,翻翻报纸,看看电视,了解一些新闻热点,搜集几条明星八卦,打探哪里出了奇人异事,瞅瞅又有几个“老虎”被调查……边看边乐,然后与志同道合者大摆龙门阵,是很惬意、很得意的事。
市井闲人们的阅读大抵如此,一般上班族的阅读大抵也可归入此类。我们青年学子,也喜欢消遣性的阅读,为的是放松放松,调剂一下有些枯燥的学习生活。我觉得,“消遣”是个中性词,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归入褒义,毕竟有所消遣便是有所寄托,这总比无所事事、无事生非要好得多。
阅读的第二重境界,我称之为充电式阅读。这种阅读有明显的现实“功利性”,颇有现趸现卖、临时抱佛脚的意味。以我为例,该交综合性研究作业了,我才上网搜索相关的材料、论文,然后挑灯夜战,快速扫描,从中筛选自己用得着的“矿石”,冶炼、提纯,最终形成自己的“产品”。这样的阅读,效率高,印象深,集腋成裘,让我积累的东西越来越多。虽出于“近視”的目的,但其效果却是长久的。这样的阅读,其实就是我们成长的台阶。
听说大多数成年人尤其是上班族,其阅读大都含有这种“功利性”。这不是坏事。关键是要将这些信息合理转化,切忌生搬硬套。否则的话,这种阅读就成了鸦片,副作用可不是一般的大!
阅读的最高境界,是精神性阅读,或者叫心灵性阅读。这样的阅读完全是个人的兴趣使然。阅读的过程,也是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过程。据说,拥有这重境界的人,看经典的影视作品,会忘掉世界的存在,能因剧中人的命运而喜悲;看喜欢的文学名著,常常如五柳先生“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惜的是,我还没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我会向这个方向努力。
鲁迅主张,要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卢梭则强调,读书不要贪多,而要多加思索。这两位大家道出了读什么书和怎样读的问题,明乎此,力行之,便会臻于大境界。
作者将阅读分为“消遣性”阅读、“充电式”阅读、“精神性”阅读这“三重境界”,并精要地指出其主要特征——“打发时间”“现趸现卖”“修养身心”,很有见地。当然,如果单是这样分条陈述,未必就算得上上乘之作,因为天津卷作文的要求是“谈谈‘我的青春阅读”(详见3期7版),一离开“我”,全盘皆输。所以,作者便将“我”的阅读经历与这阅读的“三重境界”融合在一起——枯燥的学习生活之余,调剂放松的“消遣性”阅读、出于学习工作的一时之需的“充电式”阅读和虽不能至勉力而为的“精神性”阅读。如此,这篇文章就成了一篇既有理性的深度又感情色彩浓郁的佳作了。整篇文章条分缕析,论据丰赡,理性与感性、社会与自我、引用与写实很好地交融在一起,文笔老到,很耐读。
【王淦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