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南方暴雨与洪灾肆虐,社交媒体上,很多人转发一张橘子洲被洪水“围困”的图片,所配文字是:继辽宁舰后,完全由湖南人自主研发,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第二艘航母“长沙号”,今天正式下水航行。此图此语引发了极大争议。
同在那几天,水漫街道、体育场里被灌满水等一些图片,被调侃为“都市看海”“灌出一个游泳池”。有媒体刊发评论认为,这些“看洋相”“说怪话”“为黑而黑”,是对灾区群众的伤害,但也有不少网民认为,大家对城市“看海”的调侃,是对城市防涝能力不足的一种批评,“总不能不让说话吧”。
伦理观念,道德标尺。当洪涝导致一些人无家可归,甚至有很多生命无辜逝去的时候,再去调侃“看海”,就是漠视生命。民众心里应有一种伦理观念,有恻隐之心,什么时候能调侃,什么时候不能调侃,应有一个严格的标尺。
角度不同的看法被表达出来,出现一些互不认同的“杂音”,本质上讲是一个好事情。每一种表述,或许都只能从一个侧面,呈现一个命题的價值。言论表达是自由的,但不同的言论,都会被放置在一个话语场域中,自发地接受着不同角度的伦理检验。某些调侃,或许并不违法,但不见得站在道义的一边。
严肃地肯定、严肃地批评;还是戏谑地肯定,戏谑地批评,不应该完全对立起来。反讽还是轻佻,取决于我们有没有一颗包容的心去倾听,去理解;取决于我们能否在现实的基础上,去寻求有益的改进,真正实现“多难兴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