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则学地区德新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2017-03-03 02:25:08李应龙
化工设计通讯 2017年5期
关键词:岩浆岩火山岩铅锌矿

李应龙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广西南宁 530031)

西藏则学地区德新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李应龙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广西南宁 530031)

西藏则学地区德新铅锌矿位于西藏自治区谢通门县,地处西藏冈底斯Cu、Mo、Pb、Zn、Au、Fe成矿带中段。矿体主要赋存于岩浆岩与第三系火山岩的接触带,地层、岩浆岩控制了矿体的总体展布方向和空间位置。早期东西向构造对成矿起了导矿作用,晚期近南北向、北西、北东向构造是主要的容矿、储矿构造,控制了大多数矿体的分布。属标准的地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矿区地质特征相对简单,北部为岩体分布区,中部为英安岩、安山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斑岩岩脉等分布区。主要就德新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展开研究,为下一步找矿提供依据。

德新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区域构造

1 区域构造

德新矿区所在的构造单元腩阿—念青唐古拉中生代隆起/弧背断隆,出露最老地层为下石炭统永珠组—下二叠统下拉组,此部分地层变质变形极不均匀,原岩结构构造和岩性特征一般保留较好,但具有区域动力变质作用的特点,同时又见有局部热事件的叠加。总体为一东西向的复式背斜构造,轴部可见形成一组同轴向的“M”型褶皱,同时伴有纵张断裂发育。矿区基本上只出露了复式背斜构造的南翼。覆盖上古生界之上的第三系火山岩,发育有宽缓褶皱和脆性断裂。因南北向挤压应力,古生代地层产生一系列东西向纵弯褶皱,总体为一复式背斜,遭到数条东西向逆冲断层和北西向断层的破坏。

2 区域岩浆岩

区域上岩浆岩发育,分布广泛,既有出露面积巨大的深成侵入体,又有巨厚的火山喷发沉积岩层。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断裂以北,是冈底斯火山-岩浆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3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雅鲁藏布江成矿区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区域地球化学,由于地质构造演化和构造。岩浆活动的差异,在元素组合、背景丰度和异常特征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Cu、Pb、Zn、Au、Ag、W、As、Ab、Sn等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高于全国平均值。表明,Cu、Pb、Au、Ag等成矿元素,在地壳中分布不均匀,局部富集趋势明显。

根据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与组合特征,在冈底斯带,随着火山岩的时代由老到新,岩浆从亚碱性向钾质弱碱性系列、从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向橄榄粗玄岩系列演化。

4 矿区地层分布特征

矿区地质特征相对简单,北部为岩体分布区,中部为英安岩、安山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斑岩岩脉等分布区;其中北西向-近南北向断裂构造控制了大多数矿体的分布。

德新矿区出露的主要地层有:石炭系上统拉嘎组冰海碎屑沉积组合、古近系始新统年波组、火山碎屑岩组合及第四系冲积-洪积物。

5 矿区构造

矿区南部上石炭统拉嘎组为单斜地层,总体走向近东西,节理发育。北部新近系年波组火山岩表现为密集发育的多期次截穿的节理构造,局部见有层间小褶皱。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以东西向断裂为主,其次为北西-南东向和北东-南西向次级断层。

6 矿区岩浆岩

6.1 喷出岩

本区喷出岩主要为古近系年波组中酸性火山碎屑岩、英安质、安山质熔岩、凝灰岩。

矿区内中酸性岩浆岩包括不同时代钙碱性火山岩系的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及流纹岩,以及由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白云母花岗岩类组成的钙碱性深成岩体。这些岩石在时空上,彼此之间均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与碰撞造山作用均有比较密切的成因联系,这些岩石组成了大致平行于永珠-纳木错蛇绿岩带和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火山岩浆带。

6.2 侵入岩

矿区侵入岩主要为喜山晚期花岗闪长岩,属于原1/20万区调谢通门幅所划中新世雄格巴单元一部分。岩体呈岩株状出露于矿区的北部,岩性为花岗闪长岩,与下古近系年波组火山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岩石呈浅灰-灰白色,具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石成分石英25%~30%,钾长石20% ~25%,斜长石35%~40%,角闪石5%~10%,电气石少量。岩体与火山岩的接触带附近钾长石化、硅化、电气石化、白云母化强烈,且多见细脉状或裂隙充填状的方铅矿脉。

6.3 围岩蚀变

矿区总体蚀变类型较少,主要为褐铁矿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绿帘石化、硅化、方解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近矿围岩与矿体中主要为褐铁矿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硅化等。

矿区位置处于一个较大的火山岩型铅锌矿矿集区范围内(外围还有许多同类型矿床),具有极好的成矿地质条件,且矿区范围大,矿脉极多,显示火山热液活动强烈,成矿物质供应充分,应加强地表矿脉规模研究及矿区深部找矿工作,以期在深部取得找矿突破。

矿区地质特征显示,矿区主体成因属于陆相火山热液成因。该类型矿床产于陆相火山沉积盆地的破火山口边缘,酸性、中酸性火山岩断裂中,矿体呈脉状、透镜状,矿体成群成带状产出,矿石矿物及脉石矿物均相对较简单,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石英、绢云母、菱铁矿、含锰方解石等。德新多金属矿与之相比,无论是矿体产状还是矿物组合特征总体上均较相似。另外,与陆相酸性火山活动相伴生,也会形成一些与浅成-超浅成小斑岩体有关的铅锌矿化,因此,德新矿区应注意评价小斑岩体的含矿性。

地层、岩浆岩控制了矿体的总体展布方向和空间位置。构造对成矿起了导矿作用,亦是主要的容矿、储矿构造。在成矿过程中地层、岩浆岩、构造三者密不可分,属标准的“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

[1] 王育良,苏会平,张凯,等.西藏谢通门县德新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陕西地质,2010,28(2).

Study o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xin Lead-Zinc Deposit 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Li Ying-long

Dexin Lead-Zinc Mine is located in Xietongmen County,Tibet Autonomous Region.It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Cu,Mo,Pb,Zn,Au and Fe metallogenic belts in Gangdise,Tibet.The orebodies mainly occur in the contact zone between the magmatic rocks and the Tertiary volcanic rocks.The strata and magmatic rocks control the overall distribution direction and spatial position of the ore bodies.(According to Wang Yuliang,et al.,2010).The early east-west tectonics played a role in ore-forming,and the late-northsouth,north-west and north-east tectonics were the main ore-bearing and ore-bearing structures that controlled the distribution of most ore bodies.Is the standard stratigraphy,structure,magmatic rock “trinity” of the mineralization model.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ing area are relatively simple,the northern part is the distribution area of the rock mass,and the central part is the distribution area of the amphibolite,andesite,tuff,volcanic breccia and porphyry.In this paper,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xin lead-zinc deposit are studied,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further prospecting.

Dexin lead-zinc mine;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posits;regional tectonic

P618.4

B

1003–6490(2017)05–0220–02

2017–04–20

李应龙(1988—),男,广西南宁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矿山找矿、地质填图、设计、报告编写工作。

猜你喜欢
岩浆岩火山岩铅锌矿
江西千子岭铅锌矿床勘查过程与找矿启示
矿产勘查(2021年3期)2021-07-20 08:02:26
接财接福
宝藏(2021年4期)2021-05-27 08:10:50
尼泊尔加尼甚(Ganesh Himal)铅锌矿床构造控矿特征
矿产勘查(2020年11期)2020-12-25 02:56:06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矿产勘查(2020年5期)2020-12-19 18:25:11
渤中34-9油田古近系火山岩岩相特征与分布预测
全球十大铅锌矿
矿产勘查(2020年4期)2020-01-05 02:34:33
硬厚岩浆岩下采动地表沉陷规律研究
重磁资料在岩浆岩综合解译中的应用
河北地质(2016年3期)2016-04-23 08:28:24
牛东火山岩油藏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巨厚坚硬岩浆岩不同配比的模型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