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辽河油田油气藏地质的模型

2017-03-03 17:07刘畅辽河油田金海采油厂辽宁盘锦124000
化工管理 2017年34期
关键词:辽河油田油气藏辽河

刘畅(辽河油田金海采油厂, 辽宁 盘锦 124000)

浅谈辽河油田油气藏地质的模型

刘畅(辽河油田金海采油厂, 辽宁 盘锦 124000)

辽河油田曾是我国第三大油田,其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均存在特殊性,是具有多油品属性、多套含油层体系、多种油气藏类型的复杂油气产区。本文中以辽河油田油气藏地质模型为研究对象,结合辽河油田主体分布区域即渤海湾地区的“浅成-超浅成”相斑岩侵入体相关的油气藏特征,考虑到不同油气藏在岩体尺度内以及区域尺度内的伴生性,需要在石油勘探工作中加强区分。

辽河油田,油气藏地质模型,斑岩型油气藏,石油勘探

截至目前,辽河油田勘探总面积超过8万平方公里,外围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原油产量保持年均1000万吨以上的规模,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辽河油田位于辽河下游至渤海湾畔,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为主要生产内容,从地质学角度分析,由于辽河油田的油气储层是“浅成-超浅成”相的斑岩型金属和侵入岩粗面斑岩矿床形式,因此可称之为“斑岩型油气藏”,其油藏储层裂缝与控矿裂缝较为相似,并主要由隐爆角砾岩及其他裂缝构成;其中,“浅成-超浅成”相的斑岩体是金属矿藏主体矿床的重要形式,如铜矿、铅矿、锌矿等矿床体,但在油气藏方面却很少,因此,针对其展开油气藏地质模型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

1 辽河油田油气藏地质概述

所谓“油气田”可以理解为一个派生概念,它被指接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的控制形态下,对同一、固定范围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等全部要素进行整合,同时也满足相对条件,如该领域只有石油,则可以称之为“油田”,如果只有可燃气,则称之为“气田”,但事实上油与气的地质藏储都不是绝对分离的,所以“油气田”的概括更为准确,可以总结出以下三个特征:(1)具有强烈的共生性,石油和天然气会集中在同一个场所出现,无论它们的存在状态如何;(2)油气田的管理受到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的共同作用,通常有一个局部构造单位进行控制;(3)一个油气田范围内油气藏数量不存在对称分布规律,随机性前提下,油藏或气藏数量都≥1。

概括地说,辽河油田形成于辽河新生代断陷盆地,它属于我国第三大油气盆地。在地质构造演变上,辽河坳陷为中、新生代大陆裂谷型盆地,在大陆构造序列上属于华北板块范畴,主体部位在渤海湾盆地的东北方。由于地层特征受到盆地地质演化制约的影响,辽河油田在渤海湾盆地范围内的油气藏地质模型呈现出旋回性构造,包括多层的储集岩系、烃源岩层系、封盖岩系,在总体表现上是多样性的生储盖组合。

结合辽河油田钻井作业获取的盆地沉积物分析,自上而下主体为陆相碎屑岩系,这其中又以玄武岩呈现多处夹层分布,例如,沙河街组中还发现了火山碎屑岩,这是典型的“火山-沉积岩系”,所不同的则是不同地段(东营组、陶馆组、房身泡组等)分别不整合于古生界、中生界和前寒武纪系;而事实上,从20世纪90年代末,在辽河油田的油气藏勘探开发工作中,就一直按照“火山岩型油气藏”展开,目前来看,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性。

2 辽河油田油气藏地质模型分析

2015年辽河油田公司开始部署欧利驼子油田相关事宜,结合对火山岩期次和岩相的研究,发掘优质石油地质储量板块。欧利驼子油田的地理位置位于辽河盆地东隅,目前已经确定属于下元古界和古生界基底,以此为对象展开地质模型研究较为典型。

2.1 岩体特征分析

欧利驼子油田地质以粗面斑岩为主,岩性均匀,呈现为斑状构造和致密块状构造相结合,岩层以浅灰色为主,斑晶含量从5%-25%不等,成分中除了少量的辉石之外,主要是更长石透长石、歪长石等。结合钻井作业获得的切片分析,笔者认为粗面斑岩体并非是火山喷出产物,而是在“浅成-超浅成”环境中形成的,其证据在于:(1)岩体与围岩在接触情况下并没有任何的沉积物阻隔,同时也没有发现侵蚀面;(2)岩体的主要部分与沉积岩的接触面十分清晰,对比之下可以观察到切割沉积岩、穿入沉积岩层理;(3)部分岩体环境中有长石斑晶的垂直向上特征的定向排列。

2.2 油气藏地质原生储集空间类型分析

第一,角砾岩砾间缝类型。该类型主要存在于岩体上部空间,主要成分为粗面斑岩,规模不一,从几毫米到几十厘米的情况均存在,但目前通过钻井作业(钻井岩芯)尚无法准确确认,多以拼合进行了解。第二,网状裂缝类型。油气藏储集空间以不规则裂缝形式出现,将岩石切割成为不规则的网状结构,但割裂之后的岩体、层次不存在明显位置移动,且缝隙中被石英等矿物质充满。第三,垂直张裂缝类型。地理环境中存在的、接近垂直角度的陡峭倾斜裂缝,开度较大、呈锯齿状、多可拼合,缝隙中的填充物主要是石英、盐酸盐等。第四,张性微裂缝类型。开度较小,很少超过3毫米,并且以不同的产状分布于整个岩体层次中,裂缝可平可曲,主要分布在岩体结构的顶部。

3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对辽河油田油气藏的地质模型研究,并引入金属矿床方面的类比概念,地质学家将“浅成-超浅成”相斑岩侵入体的情况称之为“斑岩型矿床”,则可以引申出“斑岩型油气藏”的概念,提出这一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针对其他一些新生代油气盆地存在的火山岩、侵入岩等情况展开分析,并判断是否存在“斑岩型油气藏”的可能性,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油气藏勘探开发水平。

[1]胡英杰,张子明,回宇婷,等.辽河坳陷火成岩油气藏勘探关键技术[J/OL].中国石油勘探,2015,20(03):45-57.

[2]任芳祥,孙洪军,户昶昊.辽河油田稠油开发技术与实践[J].特种油气藏,2012,19(01):1-8+135.

[3]李晓光,高险峰,等.辽河探区油气勘探潜力与前景[J].特种油气藏,2011,18(05):135.

[4]孟卫工,陈振岩,等.潜山油气藏勘探理论与实践——以辽河坳陷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9,36(02):136-143.

猜你喜欢
辽河油田油气藏辽河
辽河口
一种全浸式油气藏工程课程设计方式研究
辽河记忆
倾听
辽河文讯
Theshiningblackpearl
关于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分析与勘探技术探讨
油气藏开发的精细地质研究
辽河油田安全环保隐患治理项目后评价
秦南凹陷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