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站 徐玉清
秸秆综合利用之机械化秸秆完全粉碎还田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站 徐玉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能源逐渐多样化,农村以秸秆为主进行炊事采暖的局面正悄悄地退出历史的舞台。多余的秸秆怎么有效地利用是摆在农业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利用得好便是宝,否则就成了祸害。
辽中地区旱田主要以玉米种植为主,2015年玉米的种植面积是55.88万亩(1hm2=15亩),大约产秸秆28万t;2016年玉米种植面积是59.37万亩,大约产秸秆30万t。如此多的资源除一部分被农民直接利用(用于炊事采暖和饲料)之外,剩余的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根据多年农业工作者的摸索,最有效最简约的方法就是机械化秸秆完全粉碎还田处理,这种处理方法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且简单可行,有效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根据农业部有关技术要求,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作业技术流程:机械收获玉米果穗——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秋季机械翻耕——旋耕整地——起垄——播种。辽中地区因地制宜制定了适合本地区的作业技术流程:机械化收获玉米果穗——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秸秆第二次机械粉碎还田——机械深翻——机械耙压旋耕起垄——机械免耕播种——药剂除草。
1.1 机械化收获玉米果穗
用玉米联合收割机采摘玉米穗,收割机将玉米秸秆初步粉碎还田。
1.2 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
玉米收获的同时秸秆初步粉碎还田,秸秆粉碎长度小于8 cm,残茬高度低于8 cm,秸秆均匀抛撒。
1.3 秸秆第二次机械粉碎还田
在通常情况下,玉米收割机收割后秸秆粉碎较长,留茬也较高,这样无法将秸秆残茬全部深翻掩埋,不利于秸秆肥料化处理利用。建议用秸秆完全粉碎还田机二次粉碎还田,二次粉碎后秸秆长度小于5 cm,深翻后地表基本无秸秆残茬。保证深翻质量。
1.4 秋季机械深翻
秋季秸秆二次完全粉碎还田后,用74 kW以上拖拉机配置双向翻转犁进行深翻,深翻深度在20 cm以上,秸秆最好埋于10 cm以下,秸秆残茬掩埋率大于90%,要求地表平整。
1.5 机械耙压旋耕起垄
深翻同时用耙地机粉碎土块。深翻后,用旋耕机浅旋整平或旋耕起垄,该项作业可以在秋季完成,也可以在春季进行,根据地块墒情决定。
1.6 机械免耕播种
春季用免耕播种机进行精量播种,免耕播种机通过性能好,避免堵塞,每穴一粒种子,动土少,镇压好,利于保墒保苗。也可以用一般的精密播种机播种,播种株距3~5 cm,深侧施肥深度为7~10 cm。
1.7 药剂除草
播种后出苗前选一晴天,用机械喷施除草剂进行药剂除草。
2.1 秸秆完全粉碎还田能有效补充土壤养分
秸秆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把秸秆深翻在土壤深处腐化之后转化成养分,相当于给土壤施加了有机肥,有力地改善了土壤的结构,有效地培肥了地力。
2.2 秸秆完全粉碎还田能促进微生物活动
秸秆还田之后,提高了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加速有机质分解和营养元素的转化,提高土壤的保水保墒保肥供肥的能力。
2.3 秸秆完全粉碎还田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没有这个项目以前,农民都会将多余的秸秆在田间地头焚烧处理,这样不但污染环境,还会带来火灾等安全隐患。秸秆经过粉碎还田处理之后,既能变废为宝使之成为土壤的肥料,又能改善生态环境,避免火灾等安全隐患的发生。
(1)农作物收获后,最好立即进行秸秆完全粉碎深翻入土,粉碎长度最好控制在8 cm以下,越小越好。深度也要适宜,适宜的深度才能保持秸秆水分,加速秸秆的分解。太深生土附着于地表,不利于作物生长。太浅容易影响种植,导致农作物黄苗、死苗、减产等现象。
(2)秸秆粉碎还田后,微生物与农作物容易发生争夺碳氮素现象,会使农作物出现黄苗、弱苗等生长不良的情况。所以,在翻耕土地的时候,应该提前在田间均匀抛撒碳酸氢铵(每亩50 kg)或者尿素(每亩20 kg),用来调和土壤的碳氮比例,使之达到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较好的土壤结构。
首先应加大力度推进本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等积极开展秸秆完全粉碎还田作业服务;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和补贴力度,通过宣传,提高人民群众树立环保新观念;通过补贴鼓励引导群众进行秸秆综合利用,达到变废为宝,培肥地力,使土地能够得以修生养息,从而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减少乃至杜绝焚烧秸秆,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
201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