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剑辉
摘 要:初中科学课程的设置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是为了让学生形成科学素养。从某种程度来说,初中科学教学相对而言比较开放,因而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对科学课实施拓展训练,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学习范畴。本文简要分析了科学课拓展的內容以及具体的教学措施,提出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课程拓展;知识内容;途径
随着新课改在初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初中科学课程拓展教学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效,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及空间开展教学活动,从某种层面来说,打破了原有教学模式的弊端,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文章主要探究了初中科学课拓展教学的几点认识,进一步促进了初中科学课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一、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拓展教学
从科学课程本身的性质来说,课外拓展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完成教学任务也是非常有利的,教师需根据实际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整体规划,确定探索的课时,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这样学生能够在课前做好准备,不会影响教学质量。以“植物的一生”教学为例,在学期初,教师引导学生种植种子,然后观察其周期活动。学生要选择不同的植物类型,比如蒜苗、豆芽、黄瓜等。在每个生长阶段,仔细观察种子的变化情况,细心照料,一旦出现变化,学生需与教师进行沟通。当教学到这一课时,种子基本成熟,问题显化。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能够真正理解教学内容,尤其是当种子成熟之后更具成就感,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二、教师给予规划指导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非常关键的作用,初中科学课程拓展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细心指导。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课题,也需要认真备课,对学生的课题提出一定的要求,比如定期汇报观察、探索变化情况、提出问题等,这样可以使课内外教学能够很好地联系在一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针对科学课程拓展教学,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而不是盲目地布置任务,否则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实施“加分制”奖励措施,在拓展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指导学生拟定探索计划,采取适当的探索方法,为学生拟定框架,这对于拓展教学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拓展学习一段时间后,教师鼓励学生实施状况汇报,对某个阶段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加分奖励。教师还可以按照兴趣进行小组编制,比如“生物组”“物理组”等等,小组成员有相同的兴趣,能够增加探索的积极性,相互交流心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从目前情况来看,小组拓展学习效果极为显著,但是教师在拓展形式的选择上还需谨慎,要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而定。
教师在拓展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耐心地指导,而且需要身先士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学课程属于实践课程,教师与学生可以一起探索,在探索与发展过程中,教师应起到榜样作用,先于学生掌握情况,这样才能给予学生理论指导。
三、拓展学习空间
1.实验室与仪器室
从目前情况分析,很多学生都有各种各样的学具,某种程度上推动了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然而相应的规格、种类与标准器材有极大的出入。例如,显微镜学习时,学生的学具显得较为薄弱,多数是塑料制成的,而且通常都非常小。教材中涉及的凸透镜学习,学生的学具基本都是螺旋镜,这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学校仪器室器具相对比较健全,数量充足,因而在进行科学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开放仪器室,同时指导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正确操作。
2.科技馆与博物馆
很多课程在日常教学中无法完成,因此,科技馆与博物馆是教师的首选场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上述两个场所,对相对抽象的教学内容可以在此更好地展示,促使知识灵动化,便于学生学习。
3.构建教室科学角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设置科学角,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是与科学相关的物件,如书籍、器材等,这样可以让学生相互促进,相互分享知识。教师需要进行指导,在增加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增长见识。
四、结语
总体来说,初中科学课程拓展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掌握学科知识,通过动手实践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文章对初中科学课程拓展教学的方法策略进行了分析,进一步促进该学科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旭东.探索利用初中科学课拓展学生知识内容的途径[J].学周刊,2016(10).
[2]张浩.试论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可行性和优势[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2).
[3]王小静.论当前初中科学课改革困境及出路[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4).
[4]蔡铁权,陈丽华.我国当前初中科学教师的科学教育观现状调查[J].当代教师教育,2010(3).
[5]王亚娟.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课程教学研究,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