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教学,需要学生能够形成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本文对关注自然与社会的初中地理教学进行思考,值得人们借鉴。
关键词:自然;社会;地理教学;关注
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成为地理教学的必然追求。笔者现将自身平时关注自然与社会的初中地理教学思考拙于笔端,权且抛砖引玉。
一、关注自然与社会的初中地理教学需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地理教学不被人重视是普遍现象,学校领导不重视,学生家长不重视,学生不重视,地理教师当然也就重视不起来。一般教学中,教师能够按时上足地理课,就已经不错了。一般教学的课堂呈现怎样的现状?大都是教师在照本宣科,学生在机械简单、食而不化地接受着。学生学不了地理知识,也形成不了良好的情感态度,无法形成关注自然与社会的习惯和能力。对此,地理教师必须以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理念,避免自身的浮躁,设法让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中比较充分地自主起来。每教学一处地理事物或現象,都力求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感知,当学生能够感知到身边的一些地理事物和现象后,就可以带着极为浓厚的兴趣去感知别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而积累比较丰富的地理表象。让学生能够比较自主地感知其他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其途径相当广泛,其空间也相当宽敞。譬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网络去搜集相关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再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一定的地理概念,自主归纳出一些地理特征,理解众多的地理规律。长此以往,周而复始,将会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地理的良性循环,进而获取关注自然与社会的主动权,形成比较理想的自觉性。
二、关注自然与社会的初中地理教学需学生生动学习
初中生学习地理,如果没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予以支撑,那就形成不了真实意义上的主动。如教学“海陆分布”内容时,要让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初中学生的阅历还比较浅薄,地理事物和现象方面的经验还不丰富。倘若仅仅让学生从比较抽象的世界地图上去学习,那学生很难比较生动地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让学生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也就更为困难了。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意义上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要运用电子白板技术,给学生欣赏相关海陆分布的科教片的机会。学生在欣赏到一定数量的科教片后,会从中发现一些关于海陆分布的相关问题,并在相互讨论、交流中,比较清楚地知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同时能够具体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地理课堂教学实践说明,学生的学习必须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但是,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地理教学也需要有度,更需要符合地理教学的情境,在增加学生乐趣的基础上达到关注自然与社会的目的。
三、关注自然与社会的初中地理教学需学生广泛学习
学生学习地理,就是要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质量越来越高,仅凭教材很难使学生形成关注自然与社会的习惯,不能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从这个意义上说,初中学生关注自然与社会的地理学习需广泛涉猎相关内容,关注校外世界,渐渐懂得仅凭课堂和课程的学习是不可能适应未来的,懂得地理事物和现象与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乃至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
让学生进行相关地理学习,首先需要学生广泛阅读。教师可以借助大语文环境建设的平台,让学生阅读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科普读物,让学生深入阅读古代作品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说明文,让学生体会古人是怎样去探究地理地质科学的。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让学生阅读相关的电子文本,让学生去搜集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最新发展成果,让学生进行广泛意义上的学习,让学生对自己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究,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基础上的地理学习是最容易获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