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转化后进生的几点认识

2017-03-02 08:29胡建军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后进生爷爷奶奶

胡建军

摘 要:后进生是最令人头疼的一部分学生,如何让这些“顽石”也“长满青苔”?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经验告诉我:不放弃、不抛弃,这些“丑小鸭”是会变成“白天鹅”的。现结合几个典型案例谈一谈我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扬长避短;发挥特长;借力使力;疏导帮助;从“孝”入手;触及心靈

一、扬长避短,发挥特长

纵观所有的后进生,他们很多人身上都有过人之处,只是因为太以自我为中心,缺点暴露太多、太明显,而掩藏了其优势。对待这样的学生,我通常是先摸底,后想办法,帮助他们发挥长处,在老师、同学的心目中重新树立形象,从而找到自信,得到久违的信任、尊重以及敬佩,用“好学生”的标杆要求自己渐渐步入学习生活的正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学生,最终能通过本身的特长来成就自己。我曾经教过这样一名学生,他是典型的“问题生”,不仅不学习,还打架、喝酒、抽烟……几乎是“无恶不作”。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我发现他在体育竞技方面非常出众,便抓住学校组织的每次体育活动的机会,鼓励他参赛,他得到了老师的信任和期待,在每一次赛事上他都能一马当先,即使跌倒受伤了也继续比赛,他的坚强、勇敢和极强的荣誉感表露出来,他一次次在赛场上的优秀表现也渗透到了其他方面,那些“恶习”慢慢收敛了,这令全校师生对他刮目相看。这期间,他当然还会犯些错误,每每这时,我就让他面壁思过,让他用一个“好学生”的标准来反思自己,每次反思过后他都有一定的进步,我再对他进行理想教育,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每次谈话他都很激动。渐渐地,他的“恶习”改掉了,学习非常认真刻苦,中考时因为体育成绩突出、文化成绩优秀而被区重点高中录取,并在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抚顺石油大学社会体育系,一时间,在全乡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谁也没想到当年的顽劣少年能走上正途,还能走进神圣的大学殿堂。

所以我认为,对待有特长的后进生,教师一定要令其扬长避短,才能改变他。

二、借力使力,疏导帮助

有一些后进生是“扶不上墙的泥巴”,几乎是一无是处。对待这样的学生,我们通常是严厉管束又加真诚地沟通、劝导,可一番苦口婆心之后换来的却是他们的“油盐不进”、屡教不改。我班里就曾有过这样一名学生,令我非常苦恼。在他又一次顶撞老师之后,我反思工作不见成效的原因,猛然间回想起他在震怒的父母面前的毕恭毕敬,与在老师面前的玩世不恭简直是判若两人。于是便与其家长商谈转化他的新办法,那就是用父亲的关心和人生经验感化他、引导他,每天能与他真诚地谈一会儿。因为该生父亲是一位比较成功的个体营业者,在当地口碑很好,可以从立足社会、艰苦创业以及家庭的责任等方面来拓宽孩子的视野和心胸,让他有理想、有目标、有学习的榜样,同时,这样每天的谈话还会拉近父子关系。很快,这位父亲便与儿子开始了每晚睡前的座谈,坚持了两个月之后,孩子的父亲便告诉我说孩子每天都盼着与他交谈,并且还能交换意见了,父子俩的谈话内容也丰富了起来,现在两人几乎是平等对话了,我也告诉这位父亲,孩子在学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能和同学一起玩了,还一起劳动,上学放学能主动跟老师打招呼,上课也安静了许多……就这样,在家长细心地引导下,在老师对他充分的尊重下,一年过去了,这个曾“一无是处”的男孩渐渐有了责任感,对家、对班级都能以一个主人的态度对待,遇到问题也能从大局着想,俨然一个小男子汉的风范。尽管后来他没考上高中,但现在与父亲一起经商,凡认识、接触过他的人都夸他是个明白事理的“小大人”。对此,我想,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借助家庭的力量、亲情的力量把一个“坏孩子”转变为一个社会的良好公民,不至于成为教育的“废品”和“次品”,给社会增添麻烦和负担。

三、从“孝”入手,触及心灵

曾经教过一名叫马明远的孩子,从小父母离异,是祖父母一手拉扯他长大,可想而知,他备受娇宠和溺爱,同时也养成了许多坏习惯。我了解到他的家庭背景及他的“光荣历史”后,也严格地约束他、批评教育他,但收效不大。直到那一次,因他犯了错误,他的爷爷来学校,我发现老人家虽然关心孩子却不懂得如何管教他。老人仅靠微薄的退休金和赶集卖手艺来养活全家六口人,可是马明远对爷爷的态度却非常蛮横,这令我非常生气。待爷爷走后,我和马明远进行了一次追根溯源的长谈,从他一周岁便被母亲扔给爷爷奶奶谈起,谈到我抚养女儿尤其是上学前的操劳和艰辛,这期间,我没有批评他,就是想让他了解一对老人抚养孩子的不易,我察觉到他消除了对我的戒备,也有所触动,我便给他留了项特殊的作业:周六洗自己的校服,帮奶奶抱柴火,晚上给奶奶洗脚;周日跟爷爷赶集,帮爷爷出摊、收摊,晚上给爷爷洗脚,并把经过和感受写在日记里跟老师说。周一回来,我打开他的日记,他写了很多,他写道:“第一次自己洗自己的衣服,只洗两件手就冰凉了,我想到奶奶要洗好几个人的衣服,那该有多不容易啊!长大后我一定要孝敬奶奶……给奶奶洗脚,我有点不愿意,也不好意思,但还是说了,奶奶和爷爷哈哈笑,说得了孙子的济了……”上中学以来,马明远这是第一次写这么多,这么好,我当即在全班好好地表扬了他一番。从那以后,马明远明显有了羞耻心,表示要做个好学生,虽然仍会犯一些错误,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马明远也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孩子、好学生。

从马明远的故事中我感悟到:百善孝为先。《弟子规》中也说:“首孝悌、次谨信……有余力,则学文。”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对像马明远这样家庭情况特殊的孩子老师不要心急,可以从“根”入手,从让孩子理解亲人的付出、体贴亲人开始懂得为人之道,懂得“孝”是为人之本,并把“孝”力行在实际生活中。由此为出发点,让整个班级的孩子都懂得“孝道”,都力争做个孝顺的好孩子,那么班级的问题就会随之而减少,班里的风气就会逐渐好转,后进生也会逐渐被感化,所以说,从“孝”入手抓后进生工作也是老师们进取的法宝!

虽然转化后进生一般不会只通过几次谈话、几件小事,就能让他们立竿见影地重新做人,但只要我们遵循教育规律,运用一定的策略和手段,必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玉阶.后进生转化的心理需要.教育与职业,1990(11).

2.肖田群.关于转化后进学生的几点思考.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04).

(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章党经济开发区第一小学校)

猜你喜欢
后进生爷爷奶奶
奶奶喊你吃饭啦
奶奶驾到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我家也有奶奶等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